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律至上,所有的社会主体都要遵守法律,按照既定的法律框架,展开自己的行为,拥有权利,履行义务。依据法律经济分析理论,守法主体是经济理性人,追求一定的利益;守法是一种富有经济性的法律行为,有其内在的经济机制、经济形式,存在着一系列守法成本,从而导致追求不同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论守法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守法是一种法定的义务和道德要求。表现为遵守法律的行为,而从内在的角度看,守法更重要的表现为一种守法的精神。在现代法治社会,守法道德既表现为对法定义务的恪守,又同时是对自己合法权利的积极主张。  相似文献   

3.
董必武的社会主义法制观重点体现在依法办事上。其实讲的是守法问题。本文阐述了守法主体如何界定 ,为什么要守法和为什么不守法的原因 ,并提出如何使人们真正做到守法 :一是理顺党政 ,党法关系 ,树立法律权威 ;二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培养群众的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4.
守法不能简单地从依据上理解为对法律的遵守 ,而应当从行为上理解守法的多层次含义 ,以对守法行为的评价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公民守法道德作为实现法律的德性保证,其对法治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在向度上,公民守法道德表现为强制守法、自觉守法和信仰法律三个层面.就实现条件而言,公民守法道德的养成离不开公民意识和保障机制的确立,也需要政府切实有效地履行自身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对"守法"的固化认知影响着守法的实效,因此将"主体性"引入"守法"中,重新解读现代社会守法的含义,更正以往对"守法"的误解,从而认识到主体性是守法支撑力量,非主体性尤其是法律强制性不是守法的动力所在。在现代社会,主体性才是破解当前全民守法困境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公民道德建设要靠法律 ,守法是公民基本规范。通过分析“法治—守法”公民道德建设新模式及其理论和实践依据 ,指出以“法治—守法”为依托的公民道德建设不仅具有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模式而且获得了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公民自由守法精神、利导式激励机制等丰富内涵。“法治—守法”与公民道德建设 ,殊途同归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8.
守法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法律规范的客观性因素可能会影响到个体守法行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但作为外在于行动者的这种法律规范,最终还是要通过个体的主观内化才能发挥作用.个体的守法态度和动机决定了其守法行为的倾向性,而对于法律知识和行为的认知与情感体验等心理评价过程,则是行动者守法态度和动机形成的前提.运用问卷研究的实证方法研究发现,法律行为的负向认知程度与守法倾向性呈负相关关系;而法律行为的正向体验程度、守法知识的可得性感知程度、守法体验的印象深刻程度以及违法行为惩罚的确定性程度,都与守法倾向性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公民道德建设要靠法律,守法是公民基本规范.通过分析"法治-守法"公民道德建设新模式及其理论和实践依据,指出以"法治-守法"为依托的公民道德建设不仅具有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模式而且获得了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公民自由守法精神、利导式激励机制等丰富内涵."法治-守法"与公民道德建设,殊途同归,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0.
论法律制度的有效性与公民守法意识的内在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国家法律制度创建时,就意味着法律制度自身所内蕴的法权要求、追求的价值目标以及为社会主体设定的行为模式等应该转变为社会现实,而且也只有当这些应然要求转变为社会现实,法律制度才能是有效的。法律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与该国家公民的守法状况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因为法律制度高效实现离不开公民对法律的自觉遵守,而公民对法律的自觉遵守又是以公民的守法意识为主观心理基础。由此可见,公民的普遍守法既是法律制度高效实现的表现,也是法律制度高效实现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培养公民的自觉守法意识,以形成公民对法律的的普遍信仰和自觉遵守。  相似文献   

11.
司法权本质的正面规定性是服从法律,反面规定性是创造法律。同时,服从法律必须是创造过程中的服从,而创造法律必须是服从过程中的创造。只有通过创造法律,才可能真正做到服从法律;只有通过服从法律,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法律。而法律的生命,就在于创造性地服从法律与服从法律中的创造性。司法权的本质规定性,就体现在服从法律与创造法律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12.
法律信仰的建构,民众的守法精神固然是根本,但只有对法的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产生了双重认同,对“法律人”有了内心的信任,守法才可能真正内化为主体心中稳定的精神内蕴。因此,法律信仰的精神内蕴是以法学家的批判精神和法律职业者的法治精神为其前提基础和内在动因,以守法精神为其完美展现的统一,而在中国法律信仰的建构道路上,并非是民众,而是法学家和法律职业者应当担负起特殊而艰巨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农村法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目前,农村法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法治的运行还很不完善,要完善农村法治建设,必须健全立法、执法、释法、修法、守法、治法等各个环节,构建一个健全的农村法治运行环境,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斯宾诺莎根据自然学说的原理阐发了自然法理论。其自然法理论揭示出自然法具有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两大特征,理性主义体现在遵守自然法与服从理性之间是一致的,人文主义体现在自然法赋予人以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这样,自然法就成为了政治合法性的来源和政治秩序的价值之维。  相似文献   

15.
为吏品格与执法公正是儒法两家思考的重要问题。韩非“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思想,推崇法治的根本意义,强调官吏执法教民的治国理念。睡虎地秦简中出现的两种不同“吏道”思想,以及汉代循吏与酷吏的急剧分化,则揭示了韩非“以法为教”思想的终结。《说苑》儒法结合的“为吏之道”为执法公正提供了坚实的人道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和法治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关键问题。邓小平关于执政党模范守法的思想,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中关于执政党模范守法的具体内容,为我们正确处理党与法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维特根斯坦在其后期著作《哲学研究》中探讨遵守规则的时候,向“被规则引导”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根本挑战,他声称不存在精神与世界超强联系的超级事实,而主张存在共同体生活形式的一致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所以人们不能“私人地遵守规则”;主张存在包括语言在内的人们的习惯这样一个起到背景、框架作用的客观事实,所以人们“盲目遵守规则”。结论是:遵守规则也是一种实践,从而把认识论牢固地建立在人们生活基础之上。“盲目地遵守规则”较之“不能私人地遵守规则”,更加强调生活形式在遵守规则时的框架、背景作用;仅仅凸显遵守规则的公共性,尚不能完全堵死柏拉图式的精神实体的传统认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揭示了执政党执政的普遍规律,指出“民主与改革”是政权巩固的基础,是跳出黄炎培先生所讲的“周期率”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普遍执政规律的基础上,还应遵循自身的特殊规律。探索和掌握这些特殊规律,是探索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文章从六个方面揭示了这些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