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吳晗同志說海瑞“一生处处事事为百姓設想,为民謀利”。說海瑞疏浚吳淞江、白茆河,“这两項工程对人民,对生产好处很大”。又說海瑞“亲自坐小船往来江上,监視工程的进行,不久就都完工了,人民大得好处。原来老百姓是不敢指望开河的,一来想这样的政府不会做这样的好事,二来想要做也无非要老百姓出錢。因此流传的民謠中有两句話說:‘要开吳淞江,除非海龙王’,意思是永世也开不了。现在人民的愿望实现了,河修  相似文献   

2.
"清官"论析     
一、关于"清官"的研究 关于"清官"问题.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过相当激烈的学术争鸣与政治争论.50年代末,毛泽东针对当时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共产党内部出现的徇私枉法等现象,向党内同志提出了学习明代"清官"海瑞的号召,亦即提出了共产党人要发扬对人民负责、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品格以及丢弃曲意逢迎的思想作风等问题.在这样的政治、历史背景下,明史专家吴晗相继发表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等文章,编写了<海瑞罢官>的京剧剧本,从而引发了学术界对海瑞精神的评判,并由此拓展到对"清官"的讨论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海瑞一生,志行高洁,高标绝俗,其成圣成贤的理想与躬行实践成就了历史上清官的典范,在当代仍有其价值。海瑞从立志学做圣贤以后,以躬践行;不为"乡原",敢犯权贵;不为"酸文",留心经济;不为"俗儒",为政清廉。如何做人行事为官,海瑞给后人的启示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4.
《琼州学院学报》2019,(3):86-90
解决同案不同判的制度难题,明代中后期至少存在三种解决方案,"海瑞定理"只是其中的一种。面对可能存在的不同判决,海瑞同时使用类似于经济学、伦理学的思维方式,想寻找不同分歧的最大公约数,以便获得不同认识的官员的支持。从渊源上看,明代中后期,由于对待一些政治议题的态度存在差异,地方官员对相关案件的审理也会有所不同。"海瑞定理"以及海瑞极力反对的做法,可以视为不同官员对一些政治议题的不同回应。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历史学家特别是吴晗同志,对海瑞的历史地位以及研究海瑞的意义早已有过明确的论述。吴晗同志在《论海瑞》一文中说:“对海瑞总的评论是当时的人民说他好,当时的大地主说他不好。”同时也指出了“他和官僚地主中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一致的一面,因之,有些官僚地主们在大骂、排挤、攻击之后,也还是说海瑞一些好话。”  相似文献   

6.
圣贤发微——读《海瑞评传》冯巽过去对海瑞的了解,大致局限于他是我国历史上与包青天齐名的海青天,最多也不过知道他身后四百多年曾被人用作导火线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政治运动。近读李锦全先生撰写的《海瑞评传》一书(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  相似文献   

7.
杨涛 《船山学刊》2010,(4):64-65
柳宗元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民本思想,他提出的"受命于生人之意"、"吏为民役"、"民利"与"民自利"、"官为民役"与"民可黜罚"等民本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吴晗同志从一九五九年以来写了好多篇关于海瑞的文章,还编了一出叫《海瑞罢官》的戏,在这些文章和这出戏里,吴晗同志给明朝的一个大官海瑞,加工塑造了一个非常高大的“清官,形象,狂热地加以歌颂。说什么海瑞“爱护人民,一切为老百姓着想,不怕封建官僚势力”;他“站在农民和市民的立  相似文献   

9.
海瑞出身于破落的小官吏之家,处于明王朝由盛转衰和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海瑞一生坎坷不平,仕宦生涯沉浮曲折,形成了他的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革新思想。1严厉抨击弊政,提出平等思想。海瑞对当时弊政的抨击是十分严厉的。首先,他不顾杀身灭族之祸,直言敢谏,于嘉靖四十四年十月上《治安疏》。指责嘉靖皇帝“君道不正”“一  相似文献   

10.
廖仲恺的重民、利民、为民思想,来源于对辛亥革命及其在民国初年一系列政治斗争失败教训的总结;来源于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经验的了解启发;来源于对中国共产党人重视民众力量的了解启发;在改组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人精诚合作教育启发工农觉悟的过程中,廖仲恺的重民、利民、为民思想得到集中体现,并且有了深入发展.在组织领导工农运动的实践中,廖仲恺的重民、利民、为民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促发他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等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最终"为工人农民谋利益"而流血牺牲.廖仲恺的重民、利民、为民思想,"为工人农民谋利益"而献身的精神,至今仍有借鉴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海瑞(1514-1587),海南琼山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中举。三十二年,出任南平教谕。三十七年后,擢升为淳安县令,又任兴国县令。四十三年十月,调入朝内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四十五年二月,因上疏言事而下"诏狱"。穆宗即位复出,隆庆三年(1569)六月,升右佥都御史、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处。隆庆四年二月,以原官总督南京粮储,四月上《告养病疏》,乞休归田。万历十三年(1585),乡居十六年之久后再次出仕。万历十四年二月,升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万历十五年十月,卒于任所,终年74岁。诏予祭葬,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深受人民群众热爱的杰出人物之一。除了与海瑞生活在一个时代的政敌,不当利  相似文献   

12.
海瑞其人,海瑞其事,素为世人推崇,史载之,文扬之,剧颂之,像绘之,传诸久远,历经数叶,横遭“十年浩劫”而终不衰,迄今光彩夺目。究其原因,盖源之于海瑞精神。今仅就其精神中“恶乡愿”这一点,敬献管见,恳祈学坛方家不吝赐正是幸。一、回顾历史上的评论对于海瑞其人其事,历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官修《明史》称其“秉刚劲之性,戆直自遂”,可与西汉武帝时的汲黯、北宋时的包拯媲美,说其“苦节自厉,诚为人所难能”。然而即使如此,也免不了有“行事不能无偏云”的贬辞(见  相似文献   

13.
包拯和海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官群体的典型代表。他们在法律方面的具体实践及基本主张主要体现在维护礼义、重视教化,严明执法、自律守法,用法护民、重法惩贪等多个方面。这些观念和主张也正好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官法律思想的大体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纪检监察信访部门如何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鞍山市铁东区纪委去年以来创新工作本着“难为民所解,理为民所讲,情为民所系”的新理念,取得了骄人业绩。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 ,是个政治实干家 ,在哲学思想史上大概不占什么地位。但在宋明理学的鼎盛时期 ,他的思想不能不受到影响。如宋代朱、陆两大学术流派 ,到了明代 ,一方面朱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另方面承传陆氏的阳明学 ,又是广泛流行。朱、陆两家思想还是在分庭抗礼。海瑞在这种学术氛围下 ,对两家思想如何取舍 ,我认为是起到矛盾调合的作用。因此对海瑞思想作个案研究 ,可以看到朱、陆思想对后世社会影响的一个侧面 ,他不像两家后学那样带有门户之见 ,而是从不同方面撷取两家之长 ,今天对传统思想文化如何扬弃和承传 ,我认为还…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党群、干群关系问题.新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党的基层干部,人民的公仆,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们的党风建设,做到勤政为民、廉政为民、善政为民,充分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不辜负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上海一个文痞的一篇<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竟然导致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引发了一场翻天覆地的"文革"运动.这场地震般的"文革"运动连同它的余震,前前后后折腾了整整十年.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被海瑞这位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清官强谏的嘉靖皇帝,他到底是个何样的封建帝王呢?  相似文献   

18.
海瑞哲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瑞(公元1514—1587,明武宗正德九年一神宗万历十五年)号刚峰,是我国明朝有名的清官。他是海南岛琼山人,世居西郭外下田村。由于他出仕做官后替人民办过一些好事,所以有关他平反冤狱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在我们广东省他也应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人物。不过,海瑞在历史上一般都把他作为政治实干家,在思想史上从来没有占过什么地位,更没有人研究他的哲学思想。固然,在海瑞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蒙问及我们当年编写历史琼剧《海瑞回朝》的经过情况,对你们的诚挚关怀,深表谢意! 新编历史琼剧《海瑞回朝》是在海南区党委宣传部领导下集体创作的,始于一九五九年夏,距今已二十年了。对于个人来说,确是“如烟往事俱忘却”,不必细说了。但这二十载春秋,却占去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史的三分之一。尤其在后段之中的十年,在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下,整个国家和民族都遭逢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而这番深灾大难又正是从一个海瑞戏作为爆发点的。这二十年的岁月,真是“要似崑崙崩绝壁,又  相似文献   

20.
近日修订旧稿《文以载道——孟子文化精神研究》,想用传说中的“海瑞杀女”为《孟子》书里的“男女授受不亲”(《离娄上》7·17)做个注脚,于是上网检索。百度百科有“海瑞杀女”的专门词条,其中说道:“记载海瑞逼死女儿此事的有3本书,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沈德符后人沈振辑《野获编外补遗》、周亮工《书影》。”这种叙述对吗?径直往学校图书馆,逐一复核后,觉得有些话值得说说。明清之际有个不太有名的学者叫姚士麟(生卒年不详),通称姚士粦,又称姚叔祥,著有《见只编》三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