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范稳 《社区》2010,(2):31-32
我让书中的一个老神父说这句话时,是在礼赞生命的虔诚与坚韧。这样的生命历程一般是有信仰的,和我们通常所过着的那种匆忙而迷乱的生活有大不同。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此处     
李愚 《社区》2013,(20):64-64
19世纪,法国天才诗人兰波创造了“生活在别处”这句话:20世纪,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把这句话弄得世人皆知了。“生活在别处”是一种虚妄的追寻。“别处”的生活永远值得我们去追寻,然而,它却是不真实的。每个人都向往着“别处”的生活。其实,“别处”仅仅是用来调剂“此处”的,真正的生活不在“别处”.而在“此处”。  相似文献   

3.
航向标同学们,你们感受过沙尘暴的威胁吗?想过每天呼吸着不清新的空气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吗?如今,环境问题已经是关乎全球的大问题,也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了。今天,请你就这方面的内容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4.
有心理学家做过统计,说的话90%以上是废话的人,他就有快乐。低过50%废话的人,快乐感便不足。今天天气真好!——这就是一句废话,包括国家元首在内的问候都包括这句话。每个人活在这个空间里,都知道今天天气好不好,可是为什么有人就要说  相似文献   

5.
你嘴上所说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我跟很多人都说过这句话。好的,一定会有办法的,没问题,每天都能说出这种积极话语的人,他们的每一天都会过得非常顺利,即使遇到了困难,他们也能够跨过难关。相反,每天嚷着太糟了太让人气愤了没办法了的人,遇到的挫折也特别多,运气也显得特别糟糕。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你们感受过沙尘暴的威胁吗?想过每天呼吸着不清新的空气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吗?如今,环境问题已经是关乎全球的大问题,也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了。今天,请你就这方面的内容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7.
为啥这样忙     
正我今年已经七十有三。俗话说,人过七十古来稀,按理说我应该颐养天年,十分悠闲。而我现在每天十分忙碌,有时恨不得一天有二十五个小时。我每天在忙什么呢?忙读书、忙讲课、忙旅游。我不但自己学,还组织他人一起学,而且我越学越感到要继续学。忙储备知识"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古训,也是我的座右铭。人活在世上不能不学习,脑子空,生活就没意思了。而要使自己思想常新,就得多读书、多看报。读书学习可以使人视野开阔、生活充实、精神愉快、延年益寿。人从年轻变老,那是自然规律,但是我们的头脑不能空。我从科研工作岗位上退休后,并没有退出社会生活,而是继续学习,用知识充实生活。  相似文献   

8.
张秀荣 《社区》2014,(7):42-43
春节过后第一天上班,两对夫妻来到居委会,进门第一句话就是:“谁是王主任,你们是干吗吃的,我们要追责,我们要上访……”看到这两对夫妻情绪有些失控,王主任忙微笑着迎上前去,“您好!我就是王主任,请问您几位遇到了什么事,先坐下慢慢说好吗?…‘我们今天就是来追责的,我们两家就在天山小区8号楼1单元101、102室,你们凭什么给我们楼上的商户开证明办营业执照,我们都无法正常生活了,每天一百多人在我们家楼上闹腾,  相似文献   

9.
张培锋 《社区》2014,(35):27-2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孔老夫子说的,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强迫别人去做。如果这句话反过来说——“己之所欲,施之于人”可以吗?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生哲学问题。其实,孔子也说过另外一句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两句话都见于《论语》,可见孔子的主张似乎是反过来说也可以的。但是,且慢!为什么孔子说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不是更简明一些的“己之所欲,施之于人”呢?这里面有什么区别吗?  相似文献   

10.
记得一位哲人在探讨人生之道时,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只有达到“三知”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这句话,我揣摩了好久,觉得应该这样来理解“三知”:知足,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辨证地看待自己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现状,不要站在这山,看到那山更高;沐在这  相似文献   

11.
我们身边新人新事新科技层出不穷,每天都有许多新鲜事发生,然而不少学生却熟视无睹。在他们的眼里,生活就是上学、回家、写作业如此简单的循环而已,因而写出来的习作空洞无物,言语乏味,经常是相同的好事人人做,天下的父母都一样,这是因为没有重视材料积累。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要让学生写出生动、具体的习作,必须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  相似文献   

12.
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却常常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这三句话,深深影响了我的成长。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雪。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把猪喂得饱饱的。即使下大雪,母亲也要到地里砍一担白菜回来。一次,我跟  相似文献   

13.
正互联网早已让世界越变越小,信息传递每天都在用极快的速度进行着,这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还有文化的融合。"18岁之后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的西方理念正在影响着如今的中国大学生们,于是他们开始追随另一个"全球化"的潮流——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打工(Part-time Job)。——编者我是一名在英国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在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我还在一家中餐馆里做Parttime(兼职打工)。有时和国内的朋友在网上聊天,他们总是不解地问我:"只是  相似文献   

14.
各色生意人     
正笔者年轻时做过记者,交游甚广,什么人都接触过,什么事都想略知一二。这期间,接触了不少做各种生意的人。笔者惊奇地发现,做不同生意的人,竟都带有强烈的行业特色,这是造作不出来的。例如,做机械生意的人,你骑一辆自行车找他,他会说这车的电镀好,不褪色,但胶轮一般。做钥匙的人到你家里做客,会说你  相似文献   

15.
据媒体报道,河南有两位年过七旬的拾荒老人,捡到邻村村民的3万元现金后物归原主,然后继续自己的简朴生活。每天天不亮,75岁的涂行善和72岁的老伴刘氏就会推着三轮车出门,去捡拾废纸、塑料瓶,这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现在周边的人几乎都知道了这对老夫妻捡  相似文献   

16.
2月27日晚8时《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这不仅仅是一个年度的感动,而是一个时代的感动.其实,在每一个时代的页码上都站着一位我们的主人公,往下一页传递着“信”与“真”这两种质地极其坚硬的情怀.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时我们虽不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但一定是个让中国人感动的人.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只要人人都献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相似文献   

17.
记得恩格斯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常常是跳跃式的曲折地前进的。这句话一般都不为人所注意,其实这是一条重要的历史规律。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历史一般是按所谓五种生产方式发展的,即:原始共产  相似文献   

18.
15年前,一个名叫沈建华的浙江小伙子来到上海淘金,几年时间里,他先后撑过船、刷过漆、还帮人卖过建材,可是却始终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为了节约开支,沈建华每天都要去菜场买菜,久而久之,他发现了一个让人很难觉察到的现象:菜摊上的豆腐并不长期固定着某一个或几个品牌,似乎总是有许多新品牌诞生,但似乎又没有一个品牌能做长。沈建华问菜摊老板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位菜摊老板告诉他说,虽然是一个大上海,但是没有什么人愿意做豆腐卖,因为豆腐太便宜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09,(6)
你想知道明天你会得到什么吗?想想你今天做了什么,是如何做的?你就知道了。有因才有果,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不少人都有过因贪小便宜而吃了大亏的经历,而一些人只是一个劲儿地抱怨对方如何如何坏,却没自省正是因为心里的小算盘作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小朋友,你听说过题目中的这句话吗?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记性再好也要经常动笔。那么,我们在学习中该动笔做什么呢?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除了用心记忆,还应该抄一抄,这样可以加深理解,使记忆更深刻(kè)。背诵(sòng)过的诗文,学过的成语,如果能动笔写一写,就会记得更牢(láo)固,当然就可以做“语文竞技场”中的闯关小主人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留意记一些对联(lián)、歇(xiē)后语、谚(yàn)语等,把这些归类抄写在本子上,天长日久,你会拥有一个丰富的资料(zīliào)库。生活中看到了感人的场面,读到了动人的故事,产生了新鲜(xīn x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