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对于和谐社会的具体含义,可以从五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系统、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归其根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应是第一位的。最好的社会是人民最快乐的社会,幸福快乐理应成为国家发展目标,同样幸福快乐也应成为我们企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陷入了危机。在中共中央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正确方针指导下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当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性化、全球化,已极大地打乱了人与自然的均衡。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儒家看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之间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因而主张尊重自然规律",仁"不仅是爱人,而且还要爱物。处于危机之中的人类可以从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必要的生态智慧思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延续寻找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水平大大提升,各个国家都在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危机席卷全球,生态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她对生态危机理论的剖析,对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以及她的和谐理念,都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藏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有利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思想。传承和弘扬这些有利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思想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生态西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因素。本文通过对法治社会的现状做出阐述,以使法治建设获得更好的发展,以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自然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同时它也正转向人本哲学的研究,归根到底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技术学。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自然科学,它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所以它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生态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之一,这一要求是我们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来的,阐明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优美宜人的城市居住区环境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科学合理艺术地进行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创造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研究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区域响应,对于实现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我国新时期重大战略思想的本质要求,有其坚实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前提--承继了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思想精华,特别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人学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深入探析马克思人学价值观维度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对于正确把握"以人为本"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核,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和谐的人际关系即和谐人际,决定着人的本质,决定着社会的质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爱心与诚心是和谐人际的核心,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与凝聚剂。如何用爱心与诚心营造和谐人际,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需研究并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和谐农村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建慧 《人才瞭望》2007,(11):11-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幅员广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农村。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应该在农村。“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80%以上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基础是不行的。”就目前的中国广大农村的现状来看,经济条件还比较差,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已经出现了发展中的一些失衡,并积累了许多的矛盾和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日本的动画片在世界动画片市场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更是世界动画市场上的一朵奇葩,他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所谓前无古人,而后是否有来着就不得而知.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在内容上大多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的互动关系以其充满神奇色彩的动画形象,让我们在悠扬的音乐中,融入他为我们营造的奇幻的世界去体味人与自然的感悟,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人们人们传递着他对于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触动心灵,留下无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命题,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学在借鉴批判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哲学家思想的基础之上,立足现实环境问题,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伦理观。马克思、恩格斯从道德伦理的视角,深刻剖析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双向互动与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学为建设新时代美丽中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准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亦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学的当代诠释与崭新实践。  相似文献   

17.
孔子和谐教育思想以培养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教育目标,希望通过教育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了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孔子教育施行和谐教育,具体内涵包括有教无类、仁人爱物、教学相长、综合性全面性教育教学和中正中和原则五个方面的理念。本文仅从孔子和谐教学思想出发,尝试分析其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敬老尊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敬老尊贤的格言、警句、名联,劝告人们要传承发扬这种传统美德,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现辑六副古名联,供诸君品赏.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校园中,人的和谐是关键,其中学生的和谐是和谐校园的基础。本文从当今高校中大学生存在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出发,追寻其原因,对症下药,提出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创建和谐校园的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各类组织尤其是企事业单位中建立和谐的人与人关系以及在组织与社会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各类企事业组织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能否在这些组织内外建立和谐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由于组织中的人与人关系以及组织与社会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