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长两短' 指意外的灾祸、事故,或人的死亡等不吉利的事.如罗贯中的《三遂平妖传》有"万一此后再有三长两短, 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的例子. 以后范文若《鸳鸯棒传奇·恚剔》 中也有:"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 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 "为什么"三长两短"跟不吉利有关呢?  相似文献   

2.
第一与第二     
为什么NBA职业篮球高手"飞人"迈克尔·乔丹的表现远远优于其他运动员?为什么他能多次赢得个人或球队的胜利?是天分吗?是球技吗?抑或是策略?在一次谈话中,乔丹解释说:"NBA里不少有天分的球员,我也算是其中之一,可是造成我跟他们截然不同的原因是,你绝不可能在NBA里再找到像我一样这么拼命的人。我只要第一,不要第二!"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五事用人" 庸太宗作为历史上的一位开明君主,颇知用人之道。他曾对大臣们说:"自古帝王虽然能平定中原,但却不能制服戎狄诸部,我的才能不及古人,但取得的成功却超过了他们。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能做到'五事'用人。"一是自古帝王大多嫉妒超过自己的人,而唐太宗  相似文献   

4.
你好: 我从原公司停薪留职后,在另一家公司任职.该公司与我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办理社会保险,但我有公司发放的工作证,且一直遵守其各项规章制度,并据此考核、考勤、领取报酬.某天,我在公司因工受伤后,公司以我系别单位"停薪留职人员"身份,认为与我不存在劳动关系,拒绝承担工伤赔偿责任.请问,现任公司的理由成立吗?  相似文献   

5.
不由自主地开始想念菲利普了.菲利普是我的高中外教,来自美国路易斯安那,那个他每每向我们介绍时,都会满带着自豪的城市.犹记得他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时,虔诚地说:"路易斯安那是我的家,身体之家,灵魂之家."眉宇间闪烁着诗人般温柔的思念. 邮箱里他最近一封邮件来自2014年3月,他写道:"嗨,童,我依旧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中国学生的好习惯难以形成?尤其是我在马来西亚发现,这里的学生拥有很多中国学生不具备的特质……"脑海里浮现出他第一次和我们说起"困惑"这个词语时的画面.那天外教课上,他叫我们依次教他说一句普通话,他别扭的发音引来同学们此起彼伏的笑声.他没有生气,只是严肃地摸了摸金色的短胡子,失望地叹了口气,若有所思地闭上了眼睛,然后又缓慢地睁开,问我们:"你们怎么可以嘲笑一个虚心学习语言的老外?这太让我困惑了."教室里的笑声戛然而止,我们沉默了,几十张尴尬又惭愧的脸庞都躲到了各自的胸前.  相似文献   

6.
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全国各地,而发展成为"官话".白话文学作品也更多的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老舍先生的作品就充满了十足的"京味儿",他的小说全景式地描写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和文化习俗,被看作是"京味小说"的源头,成为北京文化的一个标志和象征.老舍用北京话写北京人、北京事,写出了北京的风土习俗和人情世故.他作品中的诙谐幽默和生活的话语,都是从他那原汁原味的北京话里体现出来的,这在现代文学作家中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7.
决定到中国 沙博理是中国籍美国人.他说:"我在中国的时间比出生地美国长,我对中国的感情比生我、养我的美国深."入乡随俗,沙博理喜欢吃中国菜,夏穿中式布鞋,冬穿中式丝棉袄,每天清晨练太极拳.中国朋友都说他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每3年一次探亲假,可他一回到美国假期还没有过完,就急着要回中国来."我自己也不明白,我为什么这样离不开中国!"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对某人说"你这个东西",则带有讥讽意味,而对方如果反驳说"我不是个东西",则会落入陷阱.也就是说,不管是"东西",还是不是"东西",都是带有贬义色彩的. 在哲学里,东西被解释为物质,而人的身体也是由物质所组成,从这一个角度来看,人被称之为"东西"也并不为错.那么,人们为什么都反感被称为"东西"呢?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东西是指物品,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高等智商动物,怎么能被称之为"东西"呢!从深层次体现出每个人都是需要人格和尊严的.  相似文献   

9.
看不见 汉朝有个故事,说尽了管理者的特点.宰相丙吉,有一天在都城内走,忽然前面出现了两个打架的人,头破血流,还在继续斗殴.他没有出面处理打架的事情,而是绕道走了.走了不远,发现路边的牛在不停地喘气,于是停下来看牛为什么喘气.随从很奇怪,就问宰相,为什么不管人的事,而关心牛,难道牛比人更重要吗?丙吉说人打架的事情,我也看见了,但那是都城将军的事情,他会处理好的,如果他处理不好,我就撤他的职,这也是考验那个人是否称职的机会.而牛喘气,可能是天气出现了问题,可能有灾害,事关天下的收成,这是我的职责,所以分外关心.  相似文献   

10.
格雷厄姆(Graham)与我爷爷的年龄相差不大,叫他"爷爷"也算是一种亲切的称呼. 从小生活在城镇里,在这里教学只能满足基本配备的质量,并没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外国人.我常去人多的商业街道,只要碰见外国游客,我便会鼓起勇气主动聊天,甚至还会拍照留念.也正是因为如此,上了大学,学校提供了接触外教的平台令我更要抓住机会,从聊天中学习不同的事情,体验人生的不同,多交一个朋友.  相似文献   

11.
调侃挫折     
哲人穆拉·那斯鲁丁有一次外出时丢失了一匹驴子,但他却满怀感激地跪在地上,感谢上帝。路人很惊奇地问他:“你的驴子丢失了,对你是个损失,可你为什么还要虔诚地感谢上帝?”穆拉·那斯鲁丁一脸愉快的样子解释:“我感谢上帝的保佑,幸好当时我没有骑在驴背上。否则,连我自己也丢失了。”  相似文献   

12.
楚汉之争的故事,大家一定是耳熟 能详,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理想 英雄,若在今日的中国,定是少男少女崇 拜的对象。刘邦却是"好酒及色"连结发 之妻都厌恶他的为人。但在楚汉之争中, 刘邦屡败屡战,垓下之围一战而足天下, 项羽百战百胜,垓下之败一战而身死人 手,为天下笑。原因何在?古有定论:项羽 有一谋士范增而不能用,刘邦却能驾驭 韩信、萧何、张良等能臣武将,从谏如流, 所以能在败局中有退路,逆境中得超越, 越挫越勇,最终开创雄汉基业,旺汉四百 余年。当然我并不想从历史的角度对他 们进行评论,那不是我想做的。唐代著名 政论家赵燕在他的《长短经》一书中说: "得人则兴,失人则毁。故首简才,次论政 体也。"意思是说:任何的事业,得到人才 就能兴旺,失去人才就会失败。所以要先  相似文献   

13.
抱怨的开始     
我的一位朋友住在佛罗里达海岸附近,距离肯尼迪航天中心非常近。我问他:“住在海边,还能经常观看发射航天飞机,一定非常有意思吧?”“我从来没有去过海滩,”他回答,“我甚至懒得迈出家门去观看发射航天飞机。”“你在开玩笑吧?为什么?”我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讲了一个故事:来北京开两会前,我意外发现了一位员工在开小差.上班时间,别人都在认真工作,他却在读公务员考试的教辅书.我没有当面批评员工,但是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为了留住人才,公司花了大力气.就拿工作条件来说,不是我夸张,奥克斯员工的办公室,无论装潢还是设施,都可以称得上是五星级的.可我就是想不通,他为什么还要去考公务员?民营企业想留住员工的心,怎么就那么难?  相似文献   

15.
先说"消息"这个词吧,"消"是"灭"的意思,"息"在大家心目中,与"消"的意思大致相同,有"停息""消除"之意,那么为什么"消""息"两个字放在一起,就变成了"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了呢? 其实,"消息"一词,不是现代生活的产物,它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了,而且这两个字在意义上是截然相反的,"消"字是"灭"的意思不错,但"息"字就没有"灭"意了,它是"生"和"增长"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东北游记》不是旅游记闻,译者当时也怕人误会,和作者商量.但是迈克尔·麦尔(Michael Meyer,中文名梅英东)是个"中国通",坚持这样命名,他说这是"关于他在东北游荡的记录". 我认为这样取名很恰当.虽然作者、译者都没有进一步解释,但我猜想,老梅的用意来自德国哲学家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一个核心命题——游荡者.本雅明把自己比作现代城市的游荡者,通过"对现代这样一个大废墟的洞察与揭示",得到发人省思的觉悟.  相似文献   

17.
真话不全讲     
前些时,温家宝总理看望季羡林,温总理说:我喜欢看你的文章,讲的都是真心话……季老则说:"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好理解,这也是做一个诚实人的起码要求,但为什么又要"真话不全讲"呢?既然是真话,为什么有的可讲,有的不可讲?  相似文献   

18.
职业快餐     
·门卫 经理对新来的门卫说:“注意别让人把厂里的东西带出去!” 下班时,门卫仔细检查了每个工人的皮包,但每个皮包都是空的。 第二天,门卫向经理:“我们厂生产什么东西?” “皮包”.经理头也不回地说. ·将军 将军丢参加一个会议,会务人员请他签到. “怎么签法?”将军问。 “把您的名字全写下来。” “先牛”,将军很不高兴,”我可从未写过名字,我的命令都是口授的.” ·商贩 将军检阅部队之后,问陪向的少校:“为什么长得高大英俊的都站在前列,矮个儿的全排在后面?” “报告将军”,少校立刻回答,“我曾是摆水果摊的商贩f” (一辑)职业快餐@…  相似文献   

19.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郭海明教授于1993年被保送进入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在校期间,他十分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因此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不同阶段对学习方法的要求自然不同,尤其是大学,学习方式不同于高中阶段,高中为灌输式,大学则是自由吸收式.郭教授能达到现在的高度,与他的学习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回想起在河南师范大学读书的时光,郭教授感慨道:“当时学校的条件不是太好,教室和宿舍都没有暖气.即使很冷,我也会早起去学习,为了学习和科研,我可以少睡觉、少吃饭.因为我对自己所学的东西都是感兴趣的,所以不觉得累和苦.”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不留在北京?不留在中国? "Home is where your heart is"路易斯在我的采访本上写下这行字,蓝灰色的眼睛放着光芒."英语中有句话叫'心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因为我的心在北京,所以我就把家安在了北京".这是路易斯关于为什么留在中国的最好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