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凌叔华是现当代文学潮流中的第一代知识女性,与同一时期的冰心“爱的哲学”不同,也不同于庐隐小说的哀怨.凌淑华被视为才女以其独特的人生态度,绝大部分作品从女性视角出发,描写出不同层面的女性的无奈与苦闷.当然也有一部分作品是以儿童的视角写出的作品,此类作品轻松活泼,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严歌苓的小说被广泛的拍成电视剧和电影,她的作品不仅受到各大导演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追捧,尤其是她的小说中形形色色的女性更让人印象深刻。《金陵十三钗》里所体现的,战争中承受最大牺牲的是女性。她们要承受双重的毁灭,一是生命的毁灭;二是尊严的毁灭。《少女小渔》中属于弱势群体的移民一族小渔,由逆来顺受到自我意识的觉醒的过程,把社会底层女性的挣扎写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穿越小说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其中女性意识的彰显.但本文试从网络穿越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刻画、女性经历的描写、女性追求的展现三个方面入手,展现在网络穿越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实际缺失.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在诗、词、等领域中都作出了杰出的成就,其作品具有艺术的双向性,即与社会现实的必然联系和与自然的天然联系。过去的研究,多侧重前者,而后者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探索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永恒命题,也是中国文学的永恒主题。李清照之所以在中国文化中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不仅仅因为其诗词的成就,也是因为其在人格上的卓然独立。本文主要从母性文化思维的视野出发,结合李清照的生平探究其思想的形成,从她的个性意识、爱情意识、爱国意识三方面来探讨李清照的女性意识,并结合作品中展示出来的女性觉醒意识,阐述李清照思想深处的回归自我的个性特征,从而展示出她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是其所处时代,乃至整个封建时代其他女子身上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5.
文学叙事中诸如线性特征与权力、性别差异和自我认同、欲望与怪异等有关叙事理论的问题,其话语的呈现方式和言述方式上升到女权主义文论的理论层面,可以清晰地揭示出性别、种族与叙事中的女性意识的泛化。随着文学叙事实践性功能的增强,从一些经典文本中重新来审视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将会有更宽广的研究语境。  相似文献   

6.
7.
在男性为主导的世界里,女性的声音是不被倾听的,身体是被置于男性的注视之下的.哑女艾达以钢琴作为承载言语和思想的载体.以钢琴作为载体建构了自己的语言,并以此脱离男性建构的语言和权力世界.此外,艾达从被动的男性视线和欲望的承担者变为了两性关系的主动者.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尤多拉韦尔蒂坚持着其独特的格调性写作。《无处安放你,我的爱人》。这篇小说虽不是她的成名作,对其外界关注度也并不高,但在笔者看来却极具女性主义色彩。笔者通过揣度文中大量的意境描写、主人公间简短的对话,分析其象征所指,结合女性心理学深入剖析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通过对女主人公的解读,引发对女性性意识真正觉醒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悲悼》是奥尼尔最重要的剧作之一,深受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等传统悲剧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他又在许多方面做了大胆的改变和突破。推动传统悲剧的动力源多被归纳为天命(命运)或性格,而造成《悲悼》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显然不能简单说是天命或性格造成的,它在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上都能够找到相当充分的依据。本文正是通过布拉德雷的悲剧理论来阐述推动《悲悼》这部作品的最终动力源。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是明朝晚期的文学家、戏剧家。他的《牡丹亭》一剧是在当时社会思潮、文学思想革新的背景下创作完成的。剧本体现了作者主情说的创作原则。女主人公杜丽娘在情欲复苏、慕色而亡、死而复生的过程中,个人需要得以实现,显示了其青春意识、自我意识的苏醒,反映出其自身性格的弱点——软弱性、妥协性的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现代知识女性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提升自身素质的基本方法,呼吁社会建立相关体制机制,从多个角度提升现代女性的自身素质,以适应工作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从一切被侮辱被损害被奴役的女性立场看,中国历史并不全是一部洒满了荣光的历史。相反,我们的历史实乃非人类的历史,中国的妇女向来受着地狱以下的待遇。煌煌  相似文献   

13.
尤金·奥尼尔--美国戏剧之父,在其毕生戏剧创作生涯中创造了一个以男性为主的世界,同时也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她们的行为必须与男性所制定的要求相符合,她们的幸福和需求往往被男性忽略,她们的命运往往以悲剧告终。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透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身份与形象,通过讨论奥尼尔作品《榆树下的欲望》中爱碧·普特南,以及《悲悼》中莱维尼娅·孟南两位极具代表性的女性,试图挖掘其悲剧的深层根源。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这些女性是父权社会男性欲望的悲剧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里塑造的女主人公,她性格善良,淳朴聪明,勇敢独立。而她的一生中却十分坎坷,饱受嘲讽和欺凌,最终走上了绞刑架的悲剧。她的结局引人深思,更是哈代作家对社会性悲剧的一种体验与思考。本人主要分析苔丝的人物形象,从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来探究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历史时期,知识女性以知识的力量在推动着中国社会走向繁荣与富强,她们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从什么是中国梦作为切入,继而阐述了在时代的召唤下,作为知识女性,尤其是广大女教职工,应该如何更好的兑现自己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奇女,六十年前的上海沸沸扬扬地流传着她的关于痴男怨女的故事,然而她创作故事里的人物命运大多以悲剧收场。本文将就其作品具体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并从美学角度对其悲剧性结局以及其创作根源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20-1930年代,中韩两国都涌现出许多描写女性问题的作品,直视当时的社会问题。本论文通过对中韩两国小说中所出现的女性问题及女性形象的比较,试图找出其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阐明当时文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称之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其中涉及的人物有五六百人,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中,女性也因魏晋这样特殊的时代而独具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方面创造了新经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要求我们党“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妇女作为“第二性”从来就是远离主流社会边缘化的群体,她们的领域局限在家庭范围,活动内容是“相夫教子”。社会对女性的评判标准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文化对于女性而言是一种奢侈品,女性从政更是廖若晨星。中国妇女广泛参与政治活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