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德育理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传统德育理念弊端凸现。只有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民主的主体际互动”、“主导性与多元化价值趋向辨证统一”、“科学与人文融合的通识教育”、“显隐结合的网络式渗透”的高校现代德育理念,才能创新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探索了新形势下高校德育教学需要坚持的“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及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德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人本德育的现实困境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德育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人本理念的传统缺位和人文理性的现代缺失,学校德育的现实运作模式在社会转型等历史变迁的链条中呈现出德育目的的功利性、德育过程的单向性、德育内容的实用性等非人本的倾向与困境。因此,学校德育要从根本上矫正遮蔽德育主体生活世界的育人目标,创设融入德育主体精神世界的育人平台,树立发挥德育主体品格力量的育人风范,把“以人为本”的精神真正落实到各种德育活动当中,这样才能最终走向人本德育。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高校德育模式偏重于“道德理论”、“道德知识”和“政治伦理”的灌输,缺乏自身应有的稳定性、逻辑性和科学性,在价值取向上难以摆脱社会本位和政治伦理的倾向。改革高校德育就必须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高校德育新模式,重视生命关怀,关注学生生命及其生命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进一步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拓宽德育内容,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人本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意义及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高校办学的新理念。本文系统阐述了人本管理原理的涵义及人本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意义和如何在高校管理中实现人本管理。高校的人本管理,就是要以人才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6.
民族教育中,人本德育的核心是如何在与外族的世界性交往中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自身的道德素质与文化竞争力,使少数民族青年学生在立足于本土化植根的基础上,通过保全自身传统德育内在规定性,促进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与德育价值取向上的引领性。在民族教育中,德育理念人本化是人本德育价值取向的本质要求,德育内涵人格化是人本德育价值取向的必然要求,德育方式人性化是人本德育价值取向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立足于人的本性需要(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才能找到它的生存依据和存在价值,因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生命根植于其所服务的人的生活之中。因此,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建构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试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人本育人模式的内涵解读、现实体察和路径探索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人本管理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管理国家事务中.邓小平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以为人民谋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为评判标准,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人本关怀和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确立“以人为本”的高教管理理念是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时代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对人潜在能力的充分信任和对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追求基础上,高校管理的以人为本内涵就是对教师学生进行人本化管理,为教学科研活动创造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达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以“人”为研究起点,核心是以人为本,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人,但高校图书馆管理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对读者的管理和对馆员的管理这两个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要求针对图书馆管理对象的特点开展工作,体现人本关怀,解决读者和馆员的实际问题,培养人本队伍,创建人本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物质价值高扬了,而精神价值却在失落,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了人的严重异化。对当今社会人文精神失落的基本现状和学校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现象作了价值分析,从学校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角度出发,提出应把人文精神的修复和培养作为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重点从课程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德育理念、方法、内容的创新两个方面,并侧重从道德底线的构筑、从基本人格的培养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缺乏主要受到培养目标偏离、人文教育淡化、精神生活贫乏和社会道德滑坡的影响.文学欣赏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文学欣赏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具有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作用.因此,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其潜在育人功能来增强文学欣赏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注重德育工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是必要条件,良好的思想品质是最终目的;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地位与作为德育工作有力辅助和补充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明显的年级特征,即表现为:自我同一性形成期在大一、大二学生中的“危机”显现;自我同一性发展确立期在大三、大四学生中的“危机”改善或解决。因此,加强德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人文关怀只要从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入手,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相结合,吸收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就必然产生“双赢”乃至“多赢”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文学教学注重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挫折教育和人文教育,从而能很好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不断地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品质,以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时在传授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应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进取精神,以逐步完善大学生的人文个性.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强调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者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行为发展特点对学生实施的人文教育,然后阐述了感恩教育的时代内涵,最后从学生、学校、社会和家庭四个方面分析了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日渐削弱,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现象令人担忧。人文精神培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在于健全人格品质、提高道德水平,开阔专业视野、增强综合能力,丰富文艺知识,提高审美品位,高尚人文追求,达到“四有”目标。而人文精神培育的途径,则在于转变教育观念,重建大学理想,改革教学模式、用好第一第二课堂,改善媒体舆论、重视环境育人,加强德育工作、做到“两手”都硬。如此,则能对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文精神具有超前性与示范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纠正科学教育中忽视科学的人文价值倾向的需要。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是大学生提高人文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深层导向。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时代 ,高校的德育工作将面临着新时期诸如网络教育的纵深发展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 ,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宣传教育等许多全新的课题。作为德育工作者应把握机遇 ,主动迎接挑战 ,改革和创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拓展德育的内涵 ,净化高校的德育环境 ,建构现代科技型的高校德育模式 ,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以促进新时期高校德育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努力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中国的先进文化,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先进文化的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先进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素质、时代精神、人文和科学素质、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心理、行为方式都带来了冲击,对大学德育的影响利、弊并存.如何面对挑战?封闭和管制互联网的做法行不通,听之任之也是错误的.要构建新的道德教育模式,使德育从内容到手段现代化;积极建设网络主流文化,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把课堂传授和网上引导结合起来;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的大学德育工作队伍;尽快开设网络道德课程;政府应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和控制,为大学德育创造良好的网上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