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泉明教授的《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的出版,引发 了学术界对中国新诗史整体研究的关注。本编辑部从陆续收到的众多热心读者的来稿中,选 发三篇既有总体意义上对中国新诗史、论研究的观照,又有对《中国新诗流变论》一书的细 读与评价的文章,辑为一组,以期推动中国新诗史、论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2.
龙泉明教授的《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的出版,引发 了学术界对中国新诗史整体研究的关注。本编辑部从陆续收到的众多热心读者的来稿中,选 发三篇既有总体意义上对中国新诗史、论研究的观照,又有对《中国新诗流变论》一书的细 读与评价的文章,辑为一组,以期推动中国新诗史、论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是中国新诗最重要的奠基人,他的《女神》是中国新诗最重要的奠基作.如果从他自己记忆的"最早的新诗"——写于1918年的《死的诱惑》算起,到1965年写的《红领巾的宣誓》为止,他足足写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新诗,出版了十几个诗歌结集和选集,计收新诗五百多首.他的这些新诗对中国新诗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我这里所谓的"影响",是包含着好、坏两个方面.平心而论,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是有得也有失,有成也有败的.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问题在于:建国以来,我们的新文学史家、新诗批评家、郭沫若研究家们,几乎众口一辞地颂扬他的成就.能够象张光年在《论郭沫若早期的诗》、何其芳在《诗歌欣赏》中那样,尽管是委婉地、却也是尖锐地指出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缺陷的,还是不多  相似文献   

4.
十多年前,刊于《待探索》上孙玉石的《新诗流派发展的历史启示──〈中国现代诗歌流派〉导论》,第一次对现代诗歌思潮、派别进行宏观扫描,梳理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也称现代主义)三大思潮和十几个派别,可说是中国新诗流派史的一个预设框架,但因是论文,未能充分展开。去年,柯文博的《中国新诗流派史》(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年2月版)和游友基的《中国现代诗潮与诗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版)两书相继出版,从思潮、流派观角系统全面地研究现代诗歌发展史。前者属线性结构,以流派纵向发展为线索,融入三大思潮…  相似文献   

5.
年届古稀的吴开晋先生的诗论集《新诗的裂变与聚变—现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他几十年研究新诗结出的硕果。这个集子收入了一百三十篇诗学论文,这里面既有高瞻远瞩的长篇宏论,也有短小精辟的佳作细品,集中展示了一个著名学者的博大襟怀和评论家的敏锐眼光。第一编诗论选篇,是作者从以前的新诗论著《现代诗歌与欣赏》和《当代新诗论》中选出的。是对中国诗坛的宏观扫描,也是对现代著名诗人的论析。在《新诗潮的涌动与走向》一文中,开晋先生指出了二十世纪中国诗坛的两次大的浪峰。他着重分析了新时期这第二次浪潮的新特点,并预测新诗潮的…  相似文献   

6.
节奏是中国新诗诗体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质性诗学元素。王雪松教授的专著《节奏与中国现代诗歌》经由概念论、历史论和比较论三条路径全面考察了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机制、诗学理论和创作实践。该论著在概念上扩大了新诗节奏的外延并适当调整了节奏理论系统的内部结构,使之适应多变的新诗文本现象;从语言本质、传播接受和传统影响三个方面描述了新诗节奏形态与功能的现代性特征;通过新诗史上几种代表性节奏观的梳理,打开了新诗发展不同阶段的节奏美学空间。王雪松的研究尝试建构一个新诗节奏理论体系和阐释平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近年来新诗本体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一、无标点新诗的“崛起”《中国新诗选》①(1919—1949年),共选编26位诗人的82首新诗,其中无标点新诗只有田间的《山中》等2首。《中国现代抒情短诗一百首》(1919—1979年),共选编100位诗人的100首新诗,其中无标点新诗,也只有力扬的《给诗人)、辛迪的《航}}等5首。这虽不能说是反映了新诗发展的全貌,却也勾勒了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我们可以看出,无标点新诗不是“五四”以来直到70年代末新诗发展的主流。但是,70年代末至今,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以我国目前面向海内外、发表新诗为主的大型诗歌刊物《诗刊》为例,无标点新诗逐…  相似文献   

8.
吴开晋教授是当代著名诗评家、诗人 ,前不久他从 80年代中期以来所发表的数百篇论文和评论中筛选出 80篇 ,裒为一书 ,是为《当代新诗论》 ,已于 1999年 11月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对诗艺诗美的探索 ,是贯穿该书的一根红线。吴开晋先生长期致力于诗歌的教学、研究与创作 ,早有《现代诗歌名篇选读》、《现代诗歌艺术与欣赏》、《李瑛诗论》(合著 )、《当代诗歌名篇赏析》(主编 ,合著 )、《新时期诗潮论》(主编 ,合著 )等多部论著问世 ,已形成了自己完整、科学的诗学体系 ,在诗评界自成一家 ,为中国新诗学的建设与开拓作出了贡献。他这部《当…  相似文献   

9.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本厚实的书:潘颂德著《中国现代诗论四十家》.继《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一书之后,作者又完成这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第一次较完整的研究新诗理论的著作.捧读之后,我感觉到了它的沉甸甸的分量.《四十家》对我国现代诗论作了认真的系统的梳理,清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诗论的发展脉络.作者以其新颖的理论视角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发生与流变的清晰图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一书的出版将汉语新诗的语言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它的创新性结论、开阔的学术视野、合理的叙述架构都说明此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术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11.
如何系统科学地建构中国新诗的形式诗学,一直是百年新诗不容回避的重要理论课题,而现代汉语是研究新诗形式美学的原点。王泽龙的专著《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诗歌》较深入地发掘了现代汉语与现代诗歌形式建构的内在关联,解析了现代汉语白话、虚词、人称代词、节奏、分行、对称等现代语言要素在新诗形式建构中的特性、功能及意义,丰富了新诗形式美学的内容。同时,该书始终聚焦于语言问题,既从发生学的角度,对早期新诗的合法性予以中肯的现代语言诗学阐释,又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现代诗歌传播接受与新诗形式建构关系做出了历史的逻辑的考辨。《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诗歌》显示出新诗形式诗学建构的综合意识和方法论上跨学科、系统性的特征,是新诗理论与形式本体研究的一项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2.
潘颂德同志的专著《中国现代诗论40家》(重庆出版社1991年1月第1版),是中国现代新诗理论研究的硕果,受到学界同好和广大诗歌爱好者的欢迎和好评。它材料  相似文献   

13.
郑振铎是中国新诗的拓荒者之一,集论、创、译于一身.他的诗论丰富、深刻而富开创,是新诗史上重要的文论,涵盖了新诗的本体论、创作论以及新诗的鉴赏和批评等主张.情绪、真率和音乐美是郑振铎新诗本体论、创作论与审美标准的内核.  相似文献   

14.
朱英诞新诗讲义是在废名《谈新诗》基础上的改写和续写。在认同废名讲义中宣扬的新诗是分行自由诗的基础上,朱英诞坚持“纯杂兼收”的诗体观,在诗语、诗形、诗趣上开放融通,在修辞和格律上打开了自由诗的空间。在讲义编排上,朱英诞重“论”轻“史”,他并不严格依照时间的顺序叙述新诗之发展,而是以近期个人阅读的新诗集为重点,评价诗人诗作之优劣。在他看来,新诗不是一种线性发展的必然,他对新诗历史的想象不是一种“聚焦式”的新诗进步想象,而是一种“离散式”的新诗多元发展想象。从讲义中具体的新诗品鉴来看,朱英诞更欣赏那种以散文化写法表达完整诗意的新诗,他心目中的新诗经典是具有古典作风但又“与古为新”的自由诗。朱英诞编写讲义的目的不重历史的评判,而意在通过选诗和评诗呈现自己的新诗观念,建构自己的新诗想象和个人的新诗经典。朱英诞的新诗讲义在某种程度上再现了新诗传播接受的历史现场,有助于打破业已固化的新诗历史想象,具有积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诗创作论的形象说从胡适“五四”新诗运动偏激求新反旧开始 ,到新时期初期较为冷静的艺术化写作诗论建设为止 ,其间跨度 80余年 ,其流变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但革命式的偏颇与丰富的写作经验的艺术化理论建构 ,却是可以清楚辨析的两个路向 ,其相关的理论资料都是新诗艺术化写作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青年》最早发表的新诗,现有的一些现代文学史及论文中,一般都沿用朱自清先生《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的说法:《新诗第一次出现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作者三人,胡氏之外,有沈尹默刘半农二氏;诗九首,……”因此往往把四卷一号(1918年,1月)“三巨头”的诗作为中国新诗的始作,新近出版的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也是如此以为,而且特地作了这样的说明:“1917年《新青年》第3卷第4期上虽已有  相似文献   

17.
《新青年》是最初构建中国现代诗学的重要阵地。《新青年》刊载的翻译诗歌对新诗音节的建构影响深远。《新青年》诗人群体的译诗将英语诗歌轻重律中国化,大量运用虚词营造轻重音变化,借鉴英语中的语法和句法变化,丰富了新诗音调。在用韵上,译诗较多采取英语诗歌头韵、内韵与多种尾韵的形式,并结合汉语音韵特征,对早期新诗音韵形式作了更加自由多元的中国化转化。《新青年》译诗打破传统近体诗固化的韵律节奏,向英语诗歌借鉴,探索口语和情绪的自然节奏以及诗歌的语义节奏,对中国新诗节奏建构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赏诗谈艺》是当代著名乡土诗人苗得雨别具一格的诗论著作,此书没有通常诗学论著的威严,哲学思辩的玄妙,抽象思维的艰涩,亦无内容的模糊,作者撷选新时期报刊所载新诗百余首,以赏论结合方式评点,涉及到新诗艺术的方方面面,对作为艺术的新诗的欣赏,所论尤给笔者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正> 由《诗刊》社、作协江苏分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当代新诗研讨会,于今年5月上旬在淮阴扬州一线召开,现将讨论的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新时期的新诗走向新时期十年,中国新诗大体经历了中老年诗人的归来、新潮诗群的崛起和“第三代”诗潮三大潮流,他们都受到与会者的关注,但讨论的热  相似文献   

20.
新诗与民歌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关怀、爱护、扶植新诗,殷切地希望诗人们总结经验,不断前进,指出“五四”以来的革命新诗同样是“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郭沫若的《女神》高举诗歌革命的灿烂红旗,吹响“五四”时代精神的响亮号角。它以狂飙突进的革命精神反抗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以如火如荼的热情讴歌祖国的未来,表现了中国人民追求自由、民主、解放的心声,为革命新诗奠定了基础,开一代诗风。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新诗擂响了反抗侵略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