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人物,是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艺术结晶,它不仅贮存和表现了特定时代的文化、经济特征,以及人类丰富的心理生活,而且也是特定时代的文学思潮、美学追求的集中表现。从这一思考出发,笔者考察新时期小说人物的美学特征,以期探索新时期小说人物各种美学特征之间所构成的互相交织及互相矛盾的规律,探索特定的文学思潮对小说人物美学特征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意识流是最先走进中国新时期文坛的西方现代派表现手法,它的主要艺术特征有心理结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感觉印象等要素。内心独白的价值指向是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意识和潜意识,是传达人们积聚于内心又不能言表的无声语言。中国新时期作家在运用内心独白时,吸纳了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各种独白技巧,同时根据中国传统的接受方式使之本土化。因此新时期小说中的内心独白是一种创造性的运用。同时,新时期作家还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将对社会、集体、个体和生命的认识逐渐融入到作品中,体现了对西方文学艺术形式借鉴和接受的自觉。"有意味的形式"可以概括内心独白作为意识流小说技巧步入中国新时期文坛的行进轨迹。  相似文献   

3.
凝聚着作家们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和多样表现方法的新时期小说人物,以其各具特色、生气灌注为当代文坛增添色彩和光泽,也为理论概括和总结提出了新的课题,对小说人物进行形态的考察就是这一课题的重要方面。从形态入手对小说人物进行考察,而对的是审美客体——艺术世界,它的意义首先在于,可以避免面对小说人物创造的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就一惊一乍、牵强附会、生拉硬扯、惊呼又出现了什么新的小说流派;或者为了概括的方便,随意扯起一面旗帜,认为某类小说采用什么创作方法,从而始终将自己的理论视点集中在小说本体上进行实实在在的分析,以获得切实的收  相似文献   

4.
博尔赫斯对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对促进中国小说的技法创新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消极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他的小说本质上是形式主义小说,不注重情节,没有鲜明的人物形像,放弃逻辑和结构,也不注重运用描写。这些特征都导致了中国先锋小说内容的苍白。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小说人物的伦理道德考察,是建立在道德与伦理相区别的理论前提之下的。伦理是民族意识中的主要构成因素,而道德却是指个体对伦理普遍原则的主观的、自觉的行为或意识。新时期小说人物伦理与道德的复杂关系,表现为道德的多向性。就表层次考察,主要有向传统伦理观念贴近、认同以及与传统伦理观念相冲突两大倾向,在每一倾向之中,又有深层次的极其复杂的文学思潮动因和道德评价的多向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叙事策略,神话原型已经介入到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诸方面之中,强化了神秘和宗教意识,从而使小说产生了深远、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在新时期小说中,人物往往与动物原型融于一体,动物原型的营构成了作品的隐性结构,故事情节的演进与动物原型构成对应关系。"圆形"原型叙事时间的应用,使作品呈现出一种魔幻荒诞的外观,同时也是对作家们迷惘虚无情绪的展露。将原始的灵魂观念转化为小说的叙述方式,不但喻示着世界神秘性的内蕴,而且代表了对罪恶和性爱这双重文化禁忌的揭露和背叛。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叙事策略,神话原型已经介入到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诸方面之中,强化了神秘和宗教意识,从而使小说产生了深远、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在新时期小说中,人物往往与动物原型融于一体,动物原型的营构成了作品的隐性结构,故事情节的演进与动物原型构成对应关系。"圆形"原型叙事时间的应用,使作品呈现出一种魔幻荒诞的外观,同时也是对作家们迷惘虚无情绪的展露。将原始的灵魂观念转化为小说的叙述方式,不但喻示着世界神秘性的内蕴,而且代表了对罪恶和性爱这双重文化禁忌的揭露和背叛。  相似文献   

8.
当一个小说作者力图淡化传统的小说观念,压根不打算从生活实体背后抽象出各种线索去杜撰作品,也就是说,他不再强调人物和事情的连续发展,不再强调时间的完整统一和制约功能以及结构转换的内在逻辑的时候,那么他的作品就完全有可能(或必然)呈现出淡化情节的趋势。事实上,新时期小说中出现了不少这样的作品,作者对生存世界的观照通过废置“线”型结构,  相似文献   

9.
小说作品中只要出现人物,无一例外地具有某种构成形态和“自身”含藉着某种在作品中“行动”的动力。一般说来,传统的理论具有将小说中人物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的趋向,而某些“新潮理论”,则伴随着“反小说”的衍化,人物成为一个醒目的攻击目标。在二者的夹缝里,如果我们将人物看作“语言符号”在小说文本中的运用,就有可能联络“传统”与“新潮”,从小说文本的自在性出发,窥视到小说人物的本真,从而更好地把握小说人物的属性,揭示出小说人物“生存”的底蕴。将小说人物等同于“真人”,把小说与现实生活具体化、实在化的倾向,是目前影响我们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伊始,"十七年"时期确立的小说理论规范受到冲击,王蒙、高行健等人的小说理论,从小说观念、小说构成要素等方面体现出新的内容;而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不断变化,西方小说理论的译介,直接推动了新时期小说理论的裂变,小说人物理论、情节理论、主题理论、语言理论多个领域,都有新的创建。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叙事学的影响,形成了以小说形式为本体的小说理论,出现了小说叙事本体论、小说语言本体论、小说符号本体论等理论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学最新理论动向——关于形式的意义的思考被介绍到国内,西方学者对叙事学的"纯形式"的反思和中国学者对于叙事形式和文化之间关系的思考,影响到了中国小说理论的发展,小说修辞学成为这一时期小说理论的主要内容。此外,新时期以来,在小说体式理论方面,形成了丰富的中篇小说、长篇小说体式理论。  相似文献   

11.
盐阜籍著名老作家梅汝恺在历经反右、文革磨难而重返文坛后,于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小说多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在刻画鲜明人物形象的同时,多展示出人物的崇高美,给读者以精神的鼓舞,在艺术结构方面也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12.
从陆文婷和袁静雅看新时期小说塑造典型人物方法的变化徐文海,湛瑞清在新时期文学众多艺术典型中,有两位大家熟悉的人物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因为从她们性格的塑造中可以看出新时期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上发生的重要变化。这两个艺术典型就是谌容《人到中年...  相似文献   

13.
施蛰存小说以心理分析著名 ,但其小说在巴赫金所说的对话性、复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表现为人物与他者的暗辩、人物与自我的对话、小说结构的对位、人物的对立式组合等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突破以往的固有模式,在艺术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对之进行客观的总结,于今后小说创作的发展,应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概括地说,新时期小说在艺术探索上的收获主要在于: 一、“人学”内涵的廓大文学是人学。但是以往的小说在对“人学”的理解上是有缺欠的。绝大部分作品注重情节、故事,偏重铺写生活过程的外在层次,相对忽略了对人自身的深入探索,因而常常使作品中的人物缺乏独立的美学价值。“文革”中,“帮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更只是诠释特定政治概念的符号,毫无作为正常人的丰富  相似文献   

15.
现代派小说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深入到了潜意识的层次 ,这就大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 ,从而更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心灵。本文就潜意识的内涵、作用、表现方式 ,作一些例析 ,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与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荒诞小说是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新秀.本文采用比较文学视角,对卡夫卡和中国新时期的荒诞小说创作从求同与辨异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并深入到东、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去寻根探源.  相似文献   

17.
金庸以其武侠小说著称于世 ,对金庸作品评论的文章也不胜枚举、褒贬不一。笔者认为金庸小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并从金庸小说的侠文化 ;金庸小说的琴棋书画 ;金庸小说的美食与美酒三个方面谈了金庸小说的审美意趣 ,同时指出在现代汉语小说作家中恐怕很少有名气能超过金庸的人 ,金庸已成为华人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其原因就在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的新小说在法国文坛崛起,对小说表现形式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试验,给小说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新小说的创作实践,引发了对整个小说体裁创作规律的探讨,它在小说人物结构、叙述层次以及描写机制等问题的阐述,已经成为法国叙事学理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米歇尔·布托尔的代表作《变》,从叙事学的角度做出理论概括,将有利于对叙事学理论的理解和深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撷取现代小说中的名家名作,分析归纳了民俗文化对小说的民族风格、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环境描写、主题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民俗事象在作品中的职权范围,既不能疏忽也不得超越其位,不然就会削弱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思潮此起彼伏,其中尤以小说思潮最为活跃,成了我国文学思潮的领头兵。对小说思潮的研究,20几年间,就我所见即有十几部专著。但一般都停留在列举新时期存有哪些小说思潮的层次上,只有个别著作如《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许志英、丁帆主编),能够后来居上,学术质量达到新的高度。近读周晓扬撰写的《20年小说思潮》(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以下简称《思潮》),方知她在参与了《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的写作后,对20多年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