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风格论是修辞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格主要取决于作家的气质、才华以及后天的学习、熏陶。印度的风格论是在庄严论 (即修辞论 )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独立的诗学体系 ,注重地方风俗习惯、语言特色对风格的影响。中国修辞论追求自然含蓄的审美意境 ,而印度庄严论则注重惊奇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2.
徐渭的文艺思想极为丰富 ,其文艺价值观和风格论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徐渭认为诗歌“果能如冷水浇背陡然一惊 ,便是兴观群怨之品” ,文艺作品要抒写真情 ,表现个性 ,“出新鲜” ,才具有传世的价值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贱相色 ,贵本色”的审美价值标准 ,其核心是尚真求新 ;其风格论见解深刻独特 ,丰富深化了传统风格理论 ,拓宽了研究领域 ,极具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简要追溯中国古典风格学中的风格论的渊源,探讨语言风格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现代汉语风格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学术界关于语言风格学基本原理问题所取得的共识、存在的分岐和发展的趋向等都提出了倾向性的意见;概括说明了本学科的性质和任务;重点论述了什么是语言风格,语言风格的形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以及风格理论的价值和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日语包孕句中的形式名词ノ和コト的语用异同和相互置换的可能性。指出ノ和コト相互置换的可能性与格位置有关,ガ格ノ和コト的相互置换可能性大于其他格,而カラ格、マデ格、ヨリ格等位置受句法制约影响,几乎没有ノ专用句,但存在ノ、コト两用句。句式特征两者的区别为:ノ、コト两用的句子的主句谓语比较多样化,名词、形容词、形容动词、动词做谓语的情况都不少,ノ、コト两用句中的コト并不像コト专用句那样强烈地突出事情、事实、状况本身。  相似文献   

6.
宋代诗话中的诗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诗话对"格"作为诗学审美和理论范畴的内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阐释,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作为格调、品格之义的诗格论;作为风格、风致之义的诗格论;作为体式、诗法之义的诗格论。宋人着力的理论性辨识为明清诗学理论中格调论的出现和成熟累积了丰富的理论和批评养料。  相似文献   

7.
“线条美”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特征。钢琴艺术作为西方文化的产物来到中国,在其本土化进程中融注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风格特质。表演艺术讲究程式与方法,用什么样的方式(演奏技巧)来表现中国风格钢琴曲演奏中的“线条美”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线条美"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特征.钢琴艺术作为西方文化的产物来到中国,在其本土化进程中融注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风格特质.表演艺术讲究程式与方法,用什么样的方式(演奏技巧)来表现中国风格钢琴曲演奏中的"线条美"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诗态是藏族古典诗学中特定的范畴,而体性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特有的范畴,诗态和体性都是对文章风格进行研究时所形成的特定用法,文章通过对这两个范畴在各自不同话语中的内涵、特性、审美追求和系统性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这两个范畴既有共同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文化特征,又具有各自的诗学特征。这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特点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风格是文章的气质,是作家个性的表达。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的《论烤猪》是一篇趣味性极强的经典散文,充分展现了兰姆幽默诙谐的写作风格。刘炳善(1927—2010年)作为我国资深翻译家,其译文准确传达了原文的风格,给中国读者带来了同样的审美享受。本文以《论烤猪》为研究对象,以风格标记理论为研究指导,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从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两大方面分析译者如何再现原文的风格,并试图总结译者的翻译方法与翻译思想,为今后文学作品的风格传译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这些风格特征又存在着某些联结点和一致性,依据这些联结点和一致性可以将古典诗词的风格进行分析归类.大体说来,古典诗词的风格可分为雄浑、婉约、平淡、典雅四类.  相似文献   

12.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 ,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 ,这些风格特征又存在着某些联结点和一致性 ,依据这些联结点和一致性可以将古典诗词的风格进行分析归类。大体说来 ,古典诗词的风格可分为雄浑、婉约、平淡、典雅四类  相似文献   

13.
论古典诗体形式的形成与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典诗体由近体诗和古风体组成,古风体是近体诗的别样形态。广义的近体诗由新体诗和狭义近体诗两种体式构成;中国诗歌的诗体形式大体经历了由前古典的散文与诗的混合,到古典时期的近体诗时代,再到宋人以文为诗的三大历程,也经历了线型结构、对仗性结构和涵纳对仗因素的线型结构三种诗体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以明确性、简洁性、规范性为特征的应用文语体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语体风格。古代应用语体可分为“专用公文语体”和“一般应用语体”.它们具有不同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民族漫远悠久的瑰诗丽词长河中,绵延不断滚滚流淌着的爱国主义,蔚为壮观。纵览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诗史,每一个时代,每一个诗派,无论兴盛衰落,抑或激昂婉约,都毫不动摇地或隐或现恪守着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正是它象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之中,使我们整个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得以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
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是李梦阳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主要有四点:(1)重视"情"在诗歌创作中的主导作用;(2)认为生活实践是诗歌创作感情产生的前提;(3)主张诗歌是作者主观思想与客观世界相交往的产物;(4)重视中国传统诗歌比兴手法的运用。李梦阳既把情感与生活实践确定为诗歌创作的基础,也把它确定为诗歌创作的根本法则,而且由此建立了"情会说"之创作心理论。李梦阳不仅重视诗歌主题思想产生途径之生活实践,还重视传统的诗歌主题思想表现之比兴手法。李梦阳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是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意义的诗歌创作论,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  相似文献   

17.
就词体史源流来说,小晏体主要传承于晏欧体,特别是对于大晏词风的传承,但小晏词比之大晏词更为具有个性化特征,其中寄托了小山其人透彻骨髓的人生悲哀。小晏体作为以北宋晏欧体、东坡体、少游体为中心的主流河道之外的词体河流分支,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传统的诗歌绝对可译和绝对不可译的观点表示不敢苟同,而赞同辜正坤先生提出的全可译因素、半可译因素和不可译因素之说。重点在于从诗歌的音韵、节奏、韵律、表达形式、创作风格等方面论述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不可译性的探究,试图找出一种解决方案——以达意为主。  相似文献   

19.
信于原文是翻译中公认的标准或原则 ,在实践中 ,尤其是在古诗英译中 ,做到“信”并不容易。本文从诗的四要素———情、言、声、义的角度 ,论述了在古诗英译中如何贯彻“信”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鹦鹉意象由来已久,它并非单纯的物象所指,在历代文人骚客的笔下,不断被赋予新的意涵,积淀成为一个包涵丰富内蕴的诗歌意象。其中闺怨宫怨、文采风流、英才不遇以及乡思客愁是这一意象的主导意蕴。由此,进一步探索形成丰富意蕴的文化成因对于古典诗词的解读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