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至元十八年方回与方逢辰的石峡书院之会,是淳歙地区方氏合族的重要事件,体现了双方浓厚的宗族观念。方回与方氏族人有着广泛的交往,成为沟通淳歙方氏宗族的核心人物,其合族思想与诗学观念具有相通性,首先表现为他对宗族诗人的特别关注,尤其是对方干、方岳等“宗族诗派”的认同和标榜。其次,方回的“大宗”观念强调确立始祖和辨明源流,很大程度上催生了他的“一祖三宗”说。不过“宗族”和“诗学”的视角和评价标准毕竟不同,两者既在“格高”方面有所统一,但也体现了方回的江西诗学理想和方干、方岳所代表的晚唐诗学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从吕本中到方回 ,是江西宗派学说内涵和外延不断明确延伸的发展过程。江西诗派是一个历时的概念 ,后人没有理由把江西宗派学说凝固在吕本中时代。方回举陈与义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的诗学依据 ,是因为南宋诗坛关于江西诗派学说舆论的充分铺垫和陈与义“诗宗已上少陵坛”的创作实绩 ,其深层的意义在于方回对黄庭坚及江西宗派理论的深切把握  相似文献   

3.
清代冯咏的《江西诗派论》是一篇关于江西诗派的专论,见于缉香堂本《山谷全书》的附录,很少为人所知。现所见收录相关文字的有朱自清的《宋五家诗钞.山谷诗钞》,文字有所不同。冯咏在《江西诗派论》中,对江西诗派的内涵进行了诗学传承、政治与学术、地域等角度的解读。藉此,既可以把握江西诗派内涵的变化发展,也能窥视到中国古代诗学风尚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在英译汉中运用“四字格”,可使译文生动、鲜明。本文对“四字格”的使用技巧和使用度作了论讨。  相似文献   

5.
南宋末年,严羽首次提出“简斋体——亦江西之派而小异”之说,认定陈与义为江西诗派成员但又有所变异。宋末元初方回则说“古今诗人当以老杜、山谷、后山、简斋四家为一祖三宗”,从此确立了陈与义的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的地位。此论到了近代颇遭非议,如钱钟书先生就反对将陈与义列入江西诗派,中科院的文学史则把陈与义从江西诗派中划出来单独论述,并指出其对苏黄学杜门径不以为然的态度。其实这是没有准确分析严、方二人  相似文献   

6.
南宋诗人赵蕃与韩淲并称为“上饶二泉”。方回将他们续入江西诗派,在其《瀛奎律髓》中选录二人诗歌较多,且在《桐江集》中多次提及他们,且评价颇高。“二泉”名节高尚,诗歌渊源有自,慕陶、写陶之作尤多。赵、韩二氏互相学习、彼此唱和,存世诗作更是数目不菲,影响南宋诗坛较大。  相似文献   

7.
方回建构了以一祖三宗为主干、上溯《诗经》风雅传统并与汉魏晋南北朝相接的诗统论,并从其所建构的道统论中汲取了建构诗统论的方法。它的哲学基础是文以载道,特点是融创作论、批评论与作家论于一体,注重文学史内部发展的规律,诗学批评的标准是诗格论。  相似文献   

8.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其中25位诗人有一半以上没有文集存世,有些诗人仅有数首诗歌存世,但在域外汉籍中还保存着不少的江西诗派新资料,如《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中有2位江西诗人的佚诗,《续新编分类诸家诗集》则有11位诗人的29首佚诗,为近年来发现的最大宗的江西诗派佚诗。域外汉籍除了有巨大的辑佚价值外,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联珠诗格》对人选的诗歌都有编者蔡正孙的评点,可与同时代方回《瀛奎律髓》评点及刘辰翁的诗歌评点相并观。《联珠诗格》有朝鲜学者徐居正等人的《增注》,这些注释既释事又释意,是东亚学术史上最早的江西诗派诗歌的注释之作。日本汉籍宇都宫由的《锦绣段详注》及月舟寿桂《续锦绣段抄》中有十数首江西诗派诗歌的注释,注释详而精审。总之,这些域外汉籍中所见的江湖诗人新资料,可以丰富人们对江西诗派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理据论与“字”本位论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字"本位持论者志于确定汉语运行的基础,认为"字"是汉语中最基本的音义结合的理据块.理据持论者则志于探究语言符号发生发展的动因,以"字"为探索语言理据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本文从学术背景、相互关系、基本单位、语言共性和研究目标五个方面对理据论与"字"本位论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二者具有深层次的联系;就是说,虽然研究角度与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把历时与共时、语义与语法和谐相系,共同为挖掘汉语的本质特点、解读语言的奥秘开创了新的领域.理据论与"字"本位论貌离而神合,异曲而同工.  相似文献   

10.
理学诗派代表了通俗化、理性化的追求,江西诗派呈现出精致化、技巧化的倾向。南渡之际,武夷理学诗人群体前期的核心人物是杨时、陈瓘,后期的核心人物是刘子翚和朱松。而李处权、张嵲等跨越两派,代表了理学诗派与江西诗派的合流。江西诗派的骨干成员吕本中、谢逸、曾几等本身就是理学家,理学诗人更是“宋人主理”的代表。在与江西诗人的互动中,武夷理学诗人摒弃了道学腐气,以自然清秀的诗风创立了理学诗派中的清雅一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