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析托尔斯泰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宗教思想和宗教观的代名词,其思想来源是复杂的、多重的.托尔斯泰主义的宗旨是仁爱精神,其内容为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和忏悔意识.对此,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2.
“内省”是孔子提出的进行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尊重个体、重视生命是“内省”观念的深层根源;人的可塑性是“内省”观念的行为根据。通过以道德规范为尺度来对每天的行为进行检察的“内省”活动,可以实现人的自身道德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第一个翻译了列夫·托尔斯泰日记的全译本,而本文则概括出日记的五个特征:一,高度的诚实态度;二,准确的分析性;三,深刻的哲理性;四,丰富的文学性;五,广泛的记事性。托尔斯泰日记既是一部作家个人生活的编年史,道德自我完善过程的记录,又是一座文学宝库。托尔斯泰日记对我们多有启迪,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忏悔意识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求真、求善、求美的内在心理活动和自我约束机制。鲁迅和托尔斯泰的忏悔意识表现为忏悔主体的自觉性、忏悔内容的深刻性和忏悔过程的连续性与持久性;同时,他们在忏悔的终极指向、忏悔的具体内容和忏悔的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鲁迅与托尔斯泰的忏悔意识对世界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民族信仰的特点与托尔斯泰的宗教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期 ,托尔斯泰成为俄罗斯社会的精神领袖 ,他的思想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特质。在忏悔中完善自我 ,托尔斯泰认为 ,只有不断反省、忏悔 ,人才能克制自身的动物性 ;躁动不安的俄罗斯魂不在意物质财富 ,渴望灵魂的归宿 ;痛恨强制与压制 ,托尔斯泰的无政府主义最终走向严格的自我管理、自我压制。托尔斯泰主义的实质与意义 ,就是要在传统价值分崩离析的世纪交替时期 ,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道德秩序 ,在人与动物之间 ,立起“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的情感内容极其丰富,在《艺术论》中,他从多个方面对情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不仅强调艺术来源于情感,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也是艺术表现的内容,而且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情感。  相似文献   

7.
8.
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大量的人性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一方面,传统的俄罗斯是宗法社会,东正教决定了人们思想感情的方式,托尔斯泰也深受东正教的影响,不管他的态度是接受抑或是有所保留;另一方面,欧洲的启蒙精神亦深深地影响着俄罗斯,这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俄罗斯传统信仰的根基,启蒙精神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亦是显著的;这种状态决定了托尔斯泰人性思考的维度。  相似文献   

9.
道德的基本特性是主观性。这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道德与自我意识分不开,另一方面,道德与主体的实践经验及情感意志分不开。而道德理想主义是道德的越位,也是道德的"不在场"。道德理想主义的实践之所以都遭失败,就在于它把道德理想与政治实践直接挂钩,通过道德理想的意识形态化(或宗教化)从而既从形式上背离了道德,也最终在内容上发生了道德的异化。当然,道德理想主义由于它怀着对道德或道德理想的始终关注,因而也有它强盛不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一些文章,总免不了涉及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历史评价及其在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作中的作用,是需要认真理性地深入探讨的问题.《复活》反映了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的两面性:一方面抗议俄国的专制制度,反对官方教会,贵族土地占有制,另一方面又狂热地鼓吹"勿兴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托尔斯泰是欧洲作家中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色彩的作家。他认真研读过诸子学说 ,并将其精华融会贯通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本文从“仁爱修身与道德自我完善”、“无为不争”和“勿以暴力抗恶”、“兼爱与全人类的爱”三方面进行分析 ,旨在说明诸子学说与托尔斯泰创作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托尔斯泰在塑造典型人物时,极为重视性格的鲜明生动和多样性,把人物放在矛盾极其复杂的现实环境中,从性格的流动性,典型动作和细节,内心独白描写来刻画人物。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人物心灵的辩证法,再现出人的心灵的真实,托尔斯泰经常采用以下几种艺术描写方法:把人物的生活经历划分为几个阶段,通过不同生活阶段的不同心理活动,写出他们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过程;运用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方式的内心语言,创造人物的内心独自;通过一连串的心理细节,反映人物心灵发展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深入阐述了有关道德的3个基本概念,即道德自信、道德信仰与道德变迁;认为应在准确把握道德变迁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道德信仰与道德自信;道德信仰的重心应是道德价值、道德精神与道德规律等;道德自信应是一种具有包容开放、与时俱进、自我批判等精神品质的道德自信。认为应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以适应现实社会道德发展与道德建设的需要,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独特蕴涵,通过梳理当今家庭、学校、社会作为道德教育的传授主体与接受主体———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状况以及对道德教育效果的影响,从道德教育情感一体化的角度提出提高德育效果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道德关系重释角度研究科技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加强科技道德建设,促进科技时代道德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就必须重释道德关系。重释道德关系的前提是转换道德价值观,给自然界及其他对象物赋予道德价值;重释道德关系的内核是拓展道德关系的主体,把自然和操作对象纳入道德关系主体的范围;最后,要加强评价方式的可操作性并注重评价的社会历史性,通过完善道德评价方式给道德关系的重释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道德人格培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需要与之相契合的道德机制加以维护,道德建设的落足点在于塑造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道德建设的目的是促使人们认识自身道德在建构社会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健全的道德人格对提高社会效率,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思想道德体系的构建与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各方面都处于转型的历史时期,原有的道德体系必将在交替、撞击、磨合中完成自身的扬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面临着重新构建,这个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传统人际德育本身存在的缺陷及其低效度,需要在德育过程中加强生态德育的渗透。它可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忧患与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学会感受自然美、在自然中陶冶情操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提升人际道德境界,培养学生个体卓越精神与能力。生态德育要面向实际生活,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生态实践活动,使其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学校德育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存在着德育体制简单化、德育目标脱离学生实际、德育内容传统守旧和德育方法单一生硬等问题.必须把握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发展趋势,探求新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