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元结是盛唐至中唐社会转折过程中一位特立独行、承前启后的文学家,他具有复古倾向的创作理论和实践对中唐新乐府运动和古文运动的兴起,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无论是为人处事、进退出处、言谈行为还是诗文创作,元结都受到其父和从兄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评元结的复古主义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盛唐时期,由于政治较为开明,学术思想活跃,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诗人视野开阔,抱负远大,充溢着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而又精心地表现美。这样,在诗歌创作中就形成倾向理想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体现建安风骨,追求兴象玲珑,自然率真,含蓄凝炼,富有情韵的创作思想。生活在盛唐后期的元结,提出了与时论迥异的诗歌理论,一些研究元结的论著和几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史》,对元结的诗歌理论给予极高的评价,这是值  相似文献   

3.
元结是中唐前期一位颇具特色的著名诗人。他的文学成就虽远不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那样卓著,但是,在唐代文学发展的长河中,他却是一个勇敢的推波助澜的人物。他上承陈子昂,下启元白、韩孟。他是从盛唐文学到中唐文学的桥梁人物。认真研究元结的文学主张,总结他在唐代文学革新变化中所做出的贡献和成就,对于研究整个唐代文学的发展变化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一盛唐时期,由于政治较为开明,学术思想活跃,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诗人视野开阔,抱负远大,充溢着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而又精心地表现美。这样,在诗歌创作中就形成倾向理想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体现建安风骨,追求兴象玲珑,自然率真,含蓄凝炼,富有情韵的创作思想。生活在盛唐后期的元结,提出了与时论迥异的诗歌理论,一些研究元结的论著和几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史》,对元结的诗歌理论给予极高的评价,这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在这新的历史时期,古典文学的研究,必须改变凡主张诗歌的主要任务在  相似文献   

5.
元结是盛唐向中唐转折时具有过渡意义的一位诗人和诗学理论家,其诗论主张振兴风雅,复古写实,并根据自己的诗学主张编订了一部诗歌汇集《箧中集》。不仅如此,元结本人在诗歌创作中也实践其诗论主张,然而他诗作的大部分却是具有归隐情结的五古,和《箧中集》中所倡行的嗟世情怀有很大出入,由此可以窥见其思想上的内在矛盾。虽然这一点被历代学者所忽视,但对于全面理解元结的思想和作品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晚唐乐府诗的创作出现了两种创作倾向:一方是刘驾、皮日休等人,他们有意恢复汉魏古乐府的传统,继承中唐新乐府抨击时弊的创作精神;另一方是以温庭筠和李商隐为代表,他们将艳情作为乐府诗新的表现题材,关注内心世界,情感深微细腻,营造出一种新的诗歌境界。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中,同一时代的不同文学样式之间总能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从而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审美倾向,在唐代的文学创作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于唐代诗歌高潮中兴起的唐传奇,在创作主体以及创作方法上都受到诗歌的影响。笔者试图通过横向的比较,从题材选择和诗笔的运用等方面探讨诗歌对唐传奇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元结于大历二年营居浯溪,先后刻六铭一颂于石。其作并非如欧阳修所云是"汲汲于后世之名",而是体现了元结追求"上古之纯仁至德",匡时救俗的创作目的,抒发了归隐浯溪、陶然忘机的喜悦,营造了一个"于世忘情"、净化人心的隐逸世界,也再现了独立自足的精神世界,揭示这些铭文的内涵对深入理解元结其人其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论中唐时期江南地区的诗酒文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唐江南地区的文士频繁举行诗酒文会,既反映了江南文化传统的深厚,又说明盛唐以后江南对文士吸引力的提高,同时也是社会转折时期文人心理的写照。中唐江南诗会,在创作艺术上有颇多创新,体现了盛唐以后诗歌创作的新倾向。  相似文献   

10.
元结文学创作有着强烈的道德人格因素,面对"浇浮"之世充满忧切感,也具有救时拯世的自觉使命感。其道德人格追求上,秉持"元气自然"的道德观,也重视在实践中完善自我。其文学创作追求"文道合一",是道德人格和文学写作的融合。"箴铭"类文体是元结主要写作对象,"箴戒"主题写作更是体现在各种文体中。元结是"风雅"精神的接受和继承者。纵观其作品,文辞、文意以及文学精神,皆表现出"真淳"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1.
佛道思想影响下的圆美意识为唐代诗歌打下了明显的"圆美"烙印。唐代诗歌丰富多姿的圆相之美,是由于唐人敏感的诗心对外界的全面领悟,而此领悟心内又潜藏着丰厚的宗教质素。宗教思想丰富了唐代诗歌圆相之美的形态,加深了诗歌圆相之美的底蕴。  相似文献   

12.
"四杰"作为初唐文学革新的前驱者,在反对齐梁文风方面是一致的.他们所提倡的都是儒家传统的诗教观,这很容易导致对屈原产生偏见,王勃和卢照邻就曾经对屈原有所指责.骆宾王、杨炯对于屈原的认识与王勃、卢照邻又不同,他们两人都不曾贬低过屈原.政治上的不幸遭遇,使王勃和卢照邻对于屈原的认识在后期也有所改变.在创作上,"四杰"都受到了<楚辞>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在作品的内容方面,还是在表现手法方面,"四杰"对屈原都有着明显的继承.  相似文献   

13.
从传播学角度而言,宋词的发展以宋室南渡为界,由口头传播的"歌者""应歌"向以书面传播为主、抒发个人情感和文人之间的酬唱应和转化,传播媒介除了歌者,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纸质媒体的书面传播,词学理论的成熟和系统化均成为南宋文人之词时代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房是金末元初的重要诗人,"河汾诸老"之一。他追随元好问积极参与开创"以唐人为指归"的诗歌创作局面。史料散佚是其生平、思想、创作和地位长期以来隐而不显的主要原因。对有关史料的考稽辨析,对房文学思想、成就、贡献和地位的探赜发微,有助于从特定侧面揭示金末元初诗坛风尚和诗学思潮。  相似文献   

15.
在《西游记》研究中,《朴通事谚解》常被引用来证明《西游记》在元末已经基本定型。文章认为这个证据要大打折扣。刊印于1677年的《朴通事谚解》的祖本虽成书于元末,但它作为朝鲜时代的汉语教科书却经历了明清两代的修改,这些修改反映了汉语以及汉语背后的时代社会的变迁,它包含了元代同时又加进去了明清两代的东西。因而不能把它作为纯粹的元代文本加以引证。与《朴通事谚解》比较,今存的元代和明代前期描叙唐僧取经的杂剧和美术作品,故事都要稚拙得多,令人怀疑《朴通事谚解》对《西游记》平话的叙述可能经过了明清人的改动和增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元稹《莺莺传》的文本、唐代社会、唐人传奇、元稹诗文之考察,从而得出结论:《莺莺传》为元稹游戏之作,并试图作出心理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在金词融会北宋词风的过程中,遗山以其在文坛上的领袖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词和北宋词的交融是中原地区汉民族的农业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草原文化的交融,遗山以其极高的词创作成就而成为这两种文化交叉点上的佼佼者。遗山推崇苏、辛,词风豪放,对元词的发展走向很有影响。在沟通宋、金词以及在金、元词的延续上,遗山词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遗山还是在具体词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词创作的金代最重要的词人,其词体制完备;词中尊杜,极善融化唐诗;其词又有明显的“史”意识影响的痕迹;金、元之际文人歌酒狎妓之风在其词中时有反映;清代词论对其词毁誉不一。凡此种种,都体现了遗山词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雷州半岛主港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雷州半岛是海上丝绸之路前沿地段。自汉至清2000年间,雷州半岛主港口自南向北多次选址迁移,先后形成西汉徐闻港、唐宋元雷州港、明清赤坎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过程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9.
河汾诸老是金末元初一批出生或落籍于黄河、汾河流域的诗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丰富了文坛巨星元好问“以唐人为指归”诗学思想的内涵,为肇启元明宗唐复古诗风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严格说来,他们应被称为诗人群体而非诗派。其群体性活动和文学创作可先后以金室南渡和蒙古灭金为断,分为三期。其诗作以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灾难和表现隐逸生活、山林情趣为主,兼有“陶之达”和“杜之忧”两种倾向。其诗学宗尚与金末元初学唐复古诗风相一致,但在学唐诗诸家方面特别强调转益多师,不拘一格。河汾诸老是金元易代之际文坛的重要现象,是一个有影响的金遗民诗人群体,对当时文学的继往开来和促使元诗繁荣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潮汕历代各种地方志记载了唐代为国死难名将张巡、许远"双忠"居然在非亲非故非殉难之地的潮汕地区享祀的现象。历任地方官员和乡贤的立庙祭祀、民间的造神呼应、文人的歌咏唱和共同把"双忠"崇拜推向高潮,形成了一股风靡潮汕地区的"双忠"崇拜之民俗文化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