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个企业,要么在竞争中发展,要么在竞争中湮没,企业如何适应竞争形势壮大自己的实力呢?企业领导人尽管作法各有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决策和用人问题。下面就谈谈点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财政不仅不充裕反而出现困难,尤其是县级地方财政困难现象尤为突出,一些县甚至出现连年赤字现象,以至影响地方财政的正常运行乃至经济的发展.造成这种财政困难乃至赤字的原因是什么?财政赤字对地方财政正常运行的影响在哪里?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减少以至杜绝赤字?是值得我们认真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广西梧州地区的情况,就上述问题作一粗浅分析和提出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尽管三代领导人都曾针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作过重要指示,相关部门也采取过措施,但结果有增无减的还是学业负担。因此仅仅靠行政命令的减负终究只是扬扬止沸,要想取得釜底抽薪的效果,必须改变教育目标中那些要么不切实际,要么过于理想化的观念以及当今大众生活的某些价值取向和不恰当的社会评价体系,其中最迫切的或许就是应淡化国民教育中所谓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提法。不上大学是否就成不了“人才”,从而无法跨世纪、无法活得体面、活得有意味、有价值呢?“人才观”的问题应该让我们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国民素质教育的目标而今已被扭曲为以…  相似文献   

4.
构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经过不断实践和反复探索,才有希望找到计划与市场的最佳结合方式.怎样在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和既有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的前提下,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和改进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措施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一、为了有效地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社会主义宓须选择价格机制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依靠庞大的行政机构发布无所不包的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组织生产,这种方式已证明是失败的.这种失败反证了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方面的有效性.所谓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问题,也就是经济社会利用稀缺有限的资源,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为什么仅仅依靠庞大的行政机构发布无所不包的指令性计划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呢?有两个关键因素使高度集中的行政机构的指令性计划既难于合理也难于贯彻:  相似文献   

6.
传统马克思的读解者把马克思哲学视为物质本体论 ,而把现代西方哲学归于唯心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在西方 ,要么把马克思哲学看作人学的空场(如萨特 ) ,要么视为只是关于自己时代的实际理论(如罗素 ) ,要么归于近代哲学的行列 (如后现代主义者 )。这样 ,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便成为论题和方法根本不同的两种性质的学说。那么 ,马克思哲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学说 ?它是否隶属于现代哲学 ?若非 ,它在现代何以还有如此大的生命力 ?若是 ,它与现代哲学的统一性是什么 ?换言之 ,既然它们同为现代哲学 ,其现代性何在 ?其差异又是什么呢 ?我…  相似文献   

7.
结合经济比例失调问题,我国经济界曾于60年、81年两次就生产资料是否优先增长问题进行过全面讨论。两次规模范围都很大,但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统一。两种截然对立观点(生产资料生产必须优先增长和不一定优先增长)各有秋色。终其原因,要么是没对两部类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要么是没对其中多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要么是纯粹搬弄条文而离开我国建设实践。因为这问题直接关系到今后我国国民经济能否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大问题,因此本文想作一次偿试性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按照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必须实行计划经济,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在于,计划经济究竟怎么搞,才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计划化的程度要不要与社会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现阶段实行计划经济是否应与市场经济结合?这种结合有没有客观必然性以及如何结合等等?这些问题涉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局,需要从总结二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入手,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有益经验,正确予以回答。本文着重就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结合必须解决的实质问题,利弊如何等,进行初步的探讨,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货币流通的正常和稳定,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保持货币流通的正常和稳定,是我国党和政府在组织经济活动中高度关注的大事。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货币失控,这一问题就更为人们所重视。但货币流通正常与稳定的标志是什么呢?适当的货币投放量如何测定呢?在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依靠指令性计划的产品经济模式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转变的交替阶段,如何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呢?对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读书十论     
读书学是干什么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常识告诉我们,人类的认识总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秩序进行的。各种各样的书籍,就它的主要方面来说,都是人类认识成果的总结。而这总结,也就是哲学范畴上的所谓一般。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呢?怎样才能把书本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聪明才智呢?也就是说,怎样才能把书本经验的一般同个人经验的特殊结合起来进行新的创造活动呢?这些问题就是读书学要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一句话,读书学所要研究的,就是利用书本这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逐步全面地向商品经济转化,经济领域这种深刻的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正是为适应在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提出的。那么。有计划商品经济本身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呢?本文即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制定基本建设方案时,经常碰到这样一个问題:城市是大一些好呢,还是小一些好?工厂、水利建设是大一些好呢,还是小一些好?面对这样的问題,一般都会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城市、工厂、学校、医院、商店以至食堂、宿舍等等,越大就越经济合理,越能显示社会主义建设的气魄和宏伟规模,越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而也就越好。持这种意见的人认为,一切建设都应该尽量大,即使条件不允许一下子  相似文献   

13.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遇到了严重的挑战。有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反复,有些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大小不一的动荡。一些人特别是一些青年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既存状况,发生了怀疑与动摇。这都是不能不承认的事实。既然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取得了前面所列举的巨大业绩,那么,为什么现在竟然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挑战呢?这种挑战是来自何方呢?  相似文献   

14.
劳动就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解放后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放松了对人口增长的控制,并且在“大跃进”,“文化革命”等几次经济大曲折中造成了劳动力与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调,酿成了从78年到82年的严重的待业问题。经过三中全会以来的努力,待业问题有所缓和,但几次曲折的经验表明:当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发生严重失调的时候,要么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待业现象,要么由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超量结合严重影响劳动就业效益,或二者同时并存,最终陷入扩大就业与经济发展的不良循环之中。本文希望通过对投资就业弹性的探讨,提出若干实现扩火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真理观的理论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但至今哲学界对此问题仍然是各执已见,争论不休.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我认为这是因为价值取向不同造成的,这也是造成目前各执己见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换句话说,价值取向的不同是解释不同真理现形成的最好理由.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那些智者贤士们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真理的探索,一部人类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探索真理的历史.在这条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哲学家探索的过程当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关于真理的内涵、真理的判断标准以及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等问题一部分哲学家形成了与另一部分哲学家不同的观点.本文尝试从价值取向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期望就真理观这个命题打开一个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6.
<正>一、传统体制下由计划支配的劳动形式 劳动形式是从属于经济体制的,因为它只是经济体制的子系统。由此出发,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要素,也是由计划统一支配的,劳动形式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如何评价这种从属于计划体制的,因而由计划支配的劳动形式呢?无疑,这种劳动形式试图达到社会公正,当家作主,激励效率的目标。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实践的结果却事与愿违;它难以提供有效的激励,因而并非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 第一,这种劳动形式很难解决经济激励、资源配置所必需的经济计算问题。理论界的同志大概都还记得,我们曾几起几落地讨论过传统计划分配形式在评价劳动者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政党政治算得上是当今世界各国政治领域中的一大交集,这与政党在一国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无关系的.那么,当政党与国家权力完全相互重合的时候,便自然会生出这样一些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这二者能够合而为一呢?这种结合是一劳永逸的吗?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程晓 《晋阳学刊》2012,(3):142-143
资本剩余价值的创造条件与实现条件之间的矛盾,即需求不足和相对生产过剩的问题,并没有使资本衰亡.任何对资本的界限都表现为必须超越的限制,“有限物没有在消灭中消灭;它首先只是变成了另一有限物,后者义同样消灭而过渡为另一有限物,如此等等以至无限.”[1]72资本似乎就是这样,可以不断超越限制而自行发展,那么是什么让资本具有这种不断超越界限的能量?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显然并不是指资本会疲倦,衰老而消亡.那么资本无法超越的限制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9.
<正> 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党风,同十年动乱时相比,确实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也勿庸讳言,与建国初期相比,我们的党风,正如胡耀邦同志所指出的,至今还没有根本好转。可以说,当前党内的不正之风,在各地区、各部门,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在有些地区和部门,这种不正之风,甚至还有增无减,使一些不法之徒,可以趁机作乱,给党的威望和四化建设,带来了严重的损害。为什么党内的不正之风这样难以克服,以至粉碎“四人帮”都五年多了,我们的党风还不能得到根本好转呢?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或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些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没有真正解决入党,当干部不谋私利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关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讨论中,国民经济高速度与按比例发展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争论.在很多方面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但是在另一些问题上,却存在着意见分歧.例如:高速度与按比例之间存在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更具体地来说,高速度与按比例之间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呢?还是"没有任何矛盾"的"统一"或者"一致"的关系呢?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反映出速度和比例之间的矛盾,是不是由于主观没有正确地反映客观而造成的呢?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主从关系?是高速度从属于按比例,还是按比例从属于高速度呢?等等.在这里,我们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