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宋是我国封建社会商品货币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但是北宋的货币制度却始终没有能够统一,除四川铁钱流通区外,仁宗时期又出现了一个铜铁钱并用的地区,这就是“以永兴军、太原和秦州为支点的西北市场”,包括陕西诸路和河东路,由于西北地区处在北宋与西夏对峙的前沿地带,西北地区的经济被纳入了军事与战争的轨道,大量的驻军和庞大的战争耗费,使西北市场成为巨大的消费场所。为着军事与战争的需要,北宋政府在西北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特殊的经济政策,而最突出的则是铜铁钱并用的货币政策,它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军事和政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可是,史学界对这一问题还缺乏专门化系统化的研  相似文献   

2.
在以铜钱为主要货币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北宋川蜀地区却出现了铁钱盛行的现象。川蜀地区自东汉以来铜矿资源匮乏,铁矿藏却非常丰富,冶铁技术的进步,给该地区行用铁钱创造了条件。北宋商业的繁荣导致了严重的钱荒,迫使政府在某些地区发行铁币以缓解钱荒。宋代铜钱外流现象十分猖獗,四川处于宋朝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接壤,北宋政府将该地区作为铁钱行用区,以隔断铜钱的外流通道。  相似文献   

3.
湖北东部铜、铁等金属矿藏丰富,在两宋铸币业的发展中,这一地区出现过一些重要的钱监。北宋和南宋时期鄂东钱监的类型和地住不同,其中铜钱监在唐五代的基础上虽有明显发展,但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小;而南宋时期鄂东地区集中了当时四川以外的多数铁钱监,铁钱铸造量巨大,在南宋货币及矿冶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而且这一地区的铸币业在两宋历史上所表现出来的延续性在各矿冶区中也很罕见。  相似文献   

4.
十至十三世纪四川地区铸造和发行的大量铁钱,曾创造了中外货币史上的奇观。考察两宋各时期四川每年铸铁钱量,不仅是研究当时财政经济的基础性工件真而且有助于探索古代冶金、铸铁技术的发展水平。在这方面,日本学者日野开三郎和宫崎市定先生,曾做过饶有价值的尝试①。只是,他们依据的史籍,本存在着某些讹误,有待辨正。他们对当时的钱型与币值,有时也缺乏足够的分析。由这些未经辨正分析的史料而获得的结论,亦不免有疏失之处。这里,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史料,略加辨正,并对两宋各期川峡铁钱年铸造额及其发展趋势,作稍为深入的考察。不当之处,敬俟匡正。  相似文献   

5.
<正>北宋初年,民间流通的货币有两种,一种是官银,另一种是陕西制造的铁钱。宋仁宗当政的时候,国家财政最为紧张,两种钱币同时流通,国家难以控制市场。于是,便有大臣上书仁宗,请求统一钱币,罢掉陕西铁钱,由国家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货币和货币制度发生了巨大变革,银两与制钱并行的货币体系逐步动摇并解体,银本位的货币运行原则最终确立起来.晚清时期的货币和货币制度的变革是货币体系由传统向现代迈进的重要一步,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文章着重考察了晚清时期银元、铜元、纸币等新的货币种类的出现及其对银两和制钱的替代,货币制度的变革以及清末的货币流通量.  相似文献   

7.
当前,积极开展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第一,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整个西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至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全局的作用。 参加西南经济协作区的云、贵、川、广西、西藏五省区有人口二亿,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五省区中,西藏、广西属于民族自治地区,云、贵是国家当作民族省对待的地方。云、贵、川三省民族地区的人口,分别占本省的三分之一、30%、8%。在四川,民族地区的面积占全省面积的57%。  相似文献   

8.
一货币的产生和发展是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研究每个时代货币制度的确立,必须同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考察,这是我们认识这一问题的根本点。货币在我国古代是“货”与“币”两种不同物的总称。《周礼》九贡中有币贡与货贡之分,当时的币贡指皮帛,货贡指珠贝。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多种形态的货币进行流通,而基本上以铜币为主,杂用金、玉、帛、贝币。但是这个时期还不具备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的客观条件。我国古代第一次统一货币制度应该说是出现于秦  相似文献   

9.
战国秦半两钱的流通是秦经济统治力形成和延伸的标志.战国秦半两钱在战国后期秦国本土及其疆域以外的地区形成了一个秦钱流通区域,这一流通区域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即关中流通区、关东流通区以及西南和西北流通区.其中关东与西南和西北两大秦钱流通区域的开辟,使秦人在扩张政治版图的同时也获得了超越关东诸国之上的雄厚经济实力,打破了战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赖以存在的经济区域条件,构成了秦统一的经济地理基础.秦统一事业的完成与秦经济统治力不断扩张和延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北宋钱荒的研究往往认为,钱价低于铜价所造成的铜钱的熔化、外流和窖藏等是导致钱荒的主要原因。但若从北宋时宏观货币供求和微观经济运行来探讨北宋铜钱体系下的物价变动及货币供给问题,会发现单一铜铸币制度是北宋钱荒的根本原因。而技术落后导致铜钱铸造成本高,使得北宋政府自身货币供给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北宋社会日渐增长的货币需求,则是这一根本原因的具体表现。决策者们试图通过打破单一铜铸币制度,铸造铁钱、发行纸币和使用贵金属等方式解决货币供给不足问题,但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整理、分析,指出宋代四川地区自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以后,所流通的主要是始于祥符年间的减轻大铁钱。随着四川地区的货币由小铁钱变为减轻大铁钱,四川地区的纸币的面额也发生过变化。这是此前学术界没有注意到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北宋军事方田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筑长城,隔限匈奴兵马。北宋政府掘地畦,防御辽兵南下。不同的时代以及各不相同的外交格局和地理环境,形成了这一幕幕宏伟壮阔的历史画面。在中国封建社会,军队耕殖,以田养兵,似乎是历代统治者的基本政策。到了北宋时期,鉴于北部宋辽边境特殊的军事和地理形势,在边陲地区,实行了一种新的军事经济制度,即方田制。方田不同于其他养兵之田,与宋神宗熙宁变法实施的均税方田法也不一样。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抵御辽朝(契丹)骑兵南下,而经济利益则是次要的。这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武汉抗战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工厂内迁西南的概况,及对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指出这次异常的工业空间传动,不仅保护了民族工业,支援了前线抗战,而且对西南民族地区的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机器工业的发展,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及各族人民思想观念的转变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力地推动了该地区工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发展民族经济的几点看法 保护和扶持民族地区工业经济中的很多问题,是民族地区本身所无力解决的。因此,急切需要国家的扶持和经济发达的省市给予支持。 1.民族地区的工业经济调整,国家应该作为一个特殊问题,以不同于沿海地区工业调整的特殊措施,纳入全国工业经济调整的通盘规划。 现在,民族地区与沿海省市进行的工业材料、工艺、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对口支援和协作,均处于“两家”协商的初级阶段,起了积极的作用,也应继续开展这一  相似文献   

15.
[摘要]农户增收是改善民生的关键问题。集全国的生态脆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特殊连片贫困区于一体的西南生态脆弱民族地区,面临着极为紧迫的农户增收重任。本文从农户社会资本视角,分析农户社会资本与农户经济行为的关系,解释研究区农户社会资本的基本特征及其经济影响,提出拓宽农户社会资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五代、北宋初期居于甘肃河西走廊的藏族地方政权凉州六谷部的兴起、部落的构成,详尽地论述了六谷部与北宋中央王朝关系的建立、发展及结束等几个阶段,旨在说明北宋王朝和六谷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不仅有利于该地区的开发,同时密切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90年代拉美成为继东亚之后世界第二个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这主要得益于拉美各国进行的以“新自由主义”和“新结构主义”为指导的市场经济改革。减少国家对经济工作的干预,转变政府职能;经济改革与社会改革同步进行;参与国际竞争;调整和改革货币制度。这一切改革措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对于10至13世纪一体多元的宋夏民族关系格局,出土货币是研究这一问题的有力线索。西夏东南边界附近的铁钱窖藏和钱币法反映出宋夏之间存在事实上的货币制度“西传”交流,宋朝货币成为西夏这一中国境内的民族政权自铸货币学习效仿的典范;西夏通过对宋朝“先进货币经验”的学习,铸币经历了“西夏文自铸币—西夏文汉文自铸币—汉文自铸币”这一演化过程,反映出宋夏之间“一体多元”的文化交融进程;而对南宋境内西夏钱币出土状况进行统计,使得我们可以用量化方法实证分析宋夏之间“通货共用”的经济交往史实。宋夏民族政权间的货币交流与经验传播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历史进程,也是对这一区域内的货币经济与贸易体系的“再塑造”,更推动了宋夏之间民族深度交融、国家趋向统一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印刷业得到较大发展,其中的原因除了印刷技术本身的进步外,还与当时江南的造纸业的发展进步有密切关系;分析比较当时北方造纸与江南造纸的发展差异,证明了正是因为北宋初年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江南造纸业的发达,才最终成就了北宋开宝<大藏经>得以在四川地区雕印.  相似文献   

20.
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长期奉行"守内虚外"的消极战略。因为边防线过于绵长,禁军的数量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有效防御辽和西夏,以及对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部族的袭扰,北宋中后期,政府在边境地区征募了大量乡兵协助禁军戍守和作战,乡兵的军事和经济地位也有很大的提高。在西北的宋夏边境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乡兵逐渐成为巩固边防和维持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