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总体评价目前,上海市共有各种群防群治力量(有一定组织形式)约30万人,其中工人纠察大队19支,下属中队207支,共1000多个巡逻小组,队员7800余名。治安联防大队308支,队员14300余名。外来人口治安管理服务队384支,队员7000余名。全市3460个居民委员会、3001个村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共设有15990个治安保卫委员会,配备治保干部79000余名,治保积极分子191400余名。全市共有保安队员27000余名。此外,全市还有30余万名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体,8万余名在职职工和党员参与的义务护楼、护村和安全岗哨等治安联防力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全…  相似文献   

2.
说词     
《东西南北》2012,(21):6-6
伦敦委屈 2012年伦敦奥运会让众多人印象深刻,特别是中国队员备受委屈。如叶诗文神勇破纪录却被质疑用药;汪鑫请求擦地遭拒致滑倒受伤退赛;完美“吊环王”陈一冰莫名屈居亚军……这次奥运会,很多观众别的没记住,倒是把“伦敦委屈”记住了,网友们调侃“做人不能太伦敦”成了又一句流行口头禅。  相似文献   

3.
十六国时期,天水赵氏因仕宦后秦形成“京兆—天水”的“双家形态”。随着后秦衰亡,赵逸、赵温、赵迁三支分别进入赫连夏、仇池和江左,后又皆入仕北魏。在北魏,赵逸、赵温二支皆宦居京师,但分别葬于洛阳和天水,呈现出不同的乡里认同;赵迁一支,随仕宦而居,却归葬于家族在后秦开创的京兆小陵原祖茔。北朝后期,赵逸一支宦居北齐京城邺城,但以洛阳为乡里;赵迁一支,因仕宦西魏、北周,回归京兆乡里;赵温子孙在乡里认同上,则呈现出京城与天水的分歧。北朝天水赵氏的个案研究显示,北朝士族因仕宦而迁徙乃至移居京城可能已较普遍。  相似文献   

4.
“越为苗裔”考叶文宪越人从何而来7不少论者认为越族是三苗的一支后裔①。然而“越为苗裔”说只是一种推测,因为任何一部古籍都未载明这一点。彭适凡先生根据苗和越都以蛇为图腾和都有文身习俗这两点认为“越族和三苗族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同时他又指出“关于古三苗与...  相似文献   

5.
去年7月中旬的一天,在余干县城东山大街,走来了一支着装整齐,步调一致,高奏乐曲的“仪仗队”。对此,一些外来余干旅游的人问:“这是哪支部队派来的仪仗队?”知情的人告诉道:这不是什么部队的“仪仗队”,而是开放在我们余干山乡一枝绚丽的艺术奇葩——鹭鸶港乡上兴村农友西洋号队。作为世世代代与黄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为何办起一支西洋号队呢?已过不惑之年,却精明能干的西洋号队队长刘加联告诉道:多次,他发现一  相似文献   

6.
朱瑜章 《社科纵横》2002,17(3):67-68
过去对《匈奴歌》的阐释失之于牵强附会。“焉支”与“阏氏”同音同义。“祁连”、“焉支”均为匈奴语的译音。“祁连”“象天单于然” ,那么“焉支”就“象地阏氏然”。匈奴人失掉了焉支祁连二山 ,不仅失掉了水草丰美的牧场 ,而且简直等于失掉了天和地 ,失掉了“家国” ,所以才有痛心疾首的呼喊。  相似文献   

7.
孔尧 《生存》2020,(14):0215-02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任命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2019年秋,一群红领巾在学校《银杏树下的报告》人文研究中产生了思想的碰撞,在欣赏了辅导员老师收藏的雕版印刷藏品后,队员们更是满脑 袋的小问号,于是,我组织队员们开展了“学非遗文化 传匠心精神”寻访活动,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引导队员们从身边的“非遗”入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自从寻求北京政府外交承认受挫而将外交注意力转向南方,苏俄便开始对国民党实施分化,企图在国民党内造就一支亲俄的政治力量。其具体做法是在国民党内划分政治派别并加强其“左”的倾向。作为国民党领袖,孙中山认同的是英美式的制度,但出于寻求俄援的现实需要,又在多种场合发表过亲俄言论。在内部关系上,孙中山执两用中,维持了党内的力量平衡。孙中山去世之后,国民党急剧“左”转,这本是苏俄所期望的,但“右派”也因孙去世而无所顾忌,国民党终至走向不利于“左派”的分裂。  相似文献   

9.
“浣纱石”,座落在浙江省诸暨县浦阳江边。《苎萝西子志》曰:“暨阳苎萝山,其下有浣纱石。云相传范少伯行春,而遇夷光于此。”又曰:“江浦有石,相传西子浣纱支倚其上。”又据《诸暨县志》载,此石“相传为西施浣纱石”,“乃晒纱处也”。石上“浣纱”二字,据《诸暨县志》载:“世传为王右军(羲之)书”。一九八○年九月底,诸暨县人民政府又在“浣纱石”旁,建立了“西施亭”。“古浴美施闸”,位在萧山县苎萝村附近。相传西施去越都时,曾在这里下船洗手(也有人说是洗裙)。明朝万历年间开拓河道,屠家埭(浴美施闸附近的一个村庄)人  相似文献   

10.
金芳 《今日辽宁》2005,(1):46-47
辽宁曲艺是中国曲坛上的一支劲旅。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杨振华、金炳昶,王志涛等人的相声就轰动全国;80年代初,刘兰芳,田连元、袁阔成等人的评书震动了神州;90年代后,赵本山、黄晓娟、巩汉林、潘长江、范伟等“辽宁小品帮”又  相似文献   

11.
夏宏 《东西南北》2014,(19):58-59
在跨境业务中,联邦快递(FedEx)是当今世界上毋庸置疑的巨头。 就像亨利·福特看到许多人有前往郊区居住的苗头,及时推出价格低廉的汽车一样,联邦快递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这位耶鲁大学毕业生、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也在美国历史上首创了“隔夜快递”这一新兴的服务行业。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学校运动队训练的实践使我认识到,教练员在课余运动训练时关心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是调动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保证运动训练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要关心运动员的学习我们的队员既当学生又当运动员,既要以足够的时间努力完成国家规定的学习任务,又要用大量的时间参加运动训练,刻苦提高运动成绩,因而帮助运动员妥善解决训练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就成了训练的“推进机”。由于训练和比赛运动员或多或少的会耽误一些课程,为了不影响他们的学习,教练员要重视解决这一问题,及时请学习好的学生给他们补习功  相似文献   

13.
三支作法是印度新因明的主要论式。对于三支作法的性质。有关的论述颇多,不胜枚举。学术界普遍认同的看法是,三支作法与西方传统逻辑的三段论相当或者说类同,三支作法可以转换成三段论。我们认为,这种“类同说”是很值得商榷的。三支作法不是三段论,它在本质上不是逻辑推理程式,而是一种辩论程式。  相似文献   

14.
《史记》的“太史公曰”,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编者按”,也是十分精采的杂文。司马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杂文家。文章研究了“太史公曰”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太史公曰”中无时不在、无文不在的一个活跃着的“我”。写杂文不可无我。“我”,就是个性,就是风格,在“太史公曰”中经常出现的“余”,进一步强化了“曰”。“太史公曰”中的“春秋笔法”,是成熟的“杂文笔法”。司马迁敢于揭发汉代社会的黑暗,敢于批评皇帝,包括当代的汉武帝,用的是微言大义的曲笔,或采取指秦骂汉、指桑骂槐的手法。司马迁的杂文还经常运用“寓论断于序事”的方法,论断从序事获得依据,序事又借助于论断找到指明。司马迁用典操纵在已,运用自如,其组合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太史公曰”是一把锋利无比的解剖刀,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晴,是一面光洁锃亮的镜子,是一支高吭嘹亮的小号。  相似文献   

15.
吴树国 《求是学刊》2007,34(3):134-139
通过不役纳庸形式,杂徭在唐前期也被纳入国家财政的“支度国用”范围。杂徭的“支度国用”特征促使中央政府牢固控制杂徭的征派权,并严格执行上报、料功和计功程序。同时,这一特征也使杂徭与非法的杂徭役和中央临时别差科有了本质区别。杂徭的“支度国用”特征体现出唐前期赋役被纳入国家财政计划的严密性和整体性,也反映了南北朝以降中央政府对地方杂徭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16.
早就听说缙云县有位枕芯靠垫生产大王,最近又闻知这位“大王”发明了一种引导国际丝绸面料新潮流的丝盖棉针织绸,品名叫做“绨爱思”。日前,记者在县有关同志的陪同下专门采访了这位“新闻人物”。一、金奖名垫话“双乐”车到缙云县新建镇,迎面就见“缙云床上用品有限公司”。不用说,我们的目的地到了。公司总经理周建华就是我们的采访对象。当记者开门见山请他谈谈公司的情况以及自己办厂的体会时,周总经理出语惊人:“谈体会,我是有千言万语,其中有汗水,有忧愁,有忙有乐,有悲有喜,真是一言难尽。但归结起来,却只有‘酸甜苦辣’四个字。”是啊,这位十四年前还是一名小学教师的总经理,在1981年是借支200元才办起教办床上用品厂的。  相似文献   

17.
梯子作为一种工具,人们在三大革命实践活动中离不开它。炼钢的高炉旁有梯子,建筑楼房的工人师付需要梯子,战士们攻城夺垒也使用梯子……。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与此性质和作用完全相反的梯子。几千年来剥削阶级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精心修筑的“读书做官”就属此类。 历代的剥削统治者,总是一面疯狂强化其手中暴力,一面又大搞思想毒化。他们极力宣扬“学而优则仕”,诱使人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做统治者的驯服工具。那些剥削阶级的子女,也就拚命沿着“读书做官”这个梯子,爬上统治者的行列。 资本主义制度更把“智力变成资本支…  相似文献   

18.
古弼的胆量     
古弼是北魏时人,原来叫什么已无从考证,明元帝拓跋嗣曾赐给他名字叫“笔”,一是因为他像笔一样忠直,另一个是因为他的头长得很尖,就像一支毛笔头的形状,时人呼之为“笔公”。后来,明元帝似乎也觉得把一个人叫做笔,虽然寓意还是不错的,但终究有些不太尊重,又替他改了名,叫做弼,意在称许他是辅佐之材。  相似文献   

19.
“余热”——最早出现在媒介载体上,是对那些虽办妥了退、离休手续,却又不甘赋闲仍贡献于本岗本业或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的老工人、老干部的“再就业”之举的溢美之词。然而,近几年来,伴随“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此类“再就业”也变得日趋“商品化”了。不少怀揣退、离休证,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人员,以自己拥有的专长(包括千丝万缕的采供销网络关系),自谋营生。其人员之众,足可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余热大军”。据时拥有二万余名在册职工的某行业的调查,在近七千名退、离休人员中,约有五千余人仍在发挥余热。他们以乡村企业为上要舞台,活动在”技术型”、“体力型”以及“体智合一”的“技巧型”岗位上,其报酬以一百余元为下限,四、五百元为上限;其政策许可度为“允许型”与“不许可型”两类,构筑成一幅千姿百态的“余热大军作战图”。对此,颂其促进城乡联姻,加强工农联盟者有之,贬其为“扶  相似文献   

20.
移情大师     
康雯萱 《东西南北》2014,(23):44-46
他们收取昂贵的分手费用,凭一整套庖丁解牛般的“分小三”技术和一支堪比秘密战线工作者的职业团队,能在“患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分离“手术”,而且号称“一经治愈,永不复发”。他们不打广告不融资,因为他们根本不缺钱,眼下,正是他们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