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本质特征、价值取向、美学品格三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浪漫主义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作者认为,关于主观能动性与历史制约性的辩证统一、关于倾向性与理想性的内在关联、关于主题想象与主观幻想的自由发挥是构成马克思恩格斯浪漫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文章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浪漫主义理论同其现实主义理论一样,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两翼,并为其浪漫主义美学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我们普遍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去阐释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理论,但这种阐释方式存在诸多局限。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理论作为诗学理论,与浪漫主义思潮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浪漫主义对差异性、非决定性以及一体化与个体化统一的有机整体原则的尊重,深刻地影响了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理论的知识形成、本质结构和形态特征。"世界文学"本质上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社会生活的一种价值理想,这种世界主义的价值理想与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内在地融合起来,构成我们所试图理解的马克思"世界文学"理论的本质内涵。浪漫主义的价值理想、有机整体原则以及独特的辩证法思想,是我们理解"世界文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思想资源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美学思想的专著,一本接一本地相继面世,这的确是个令人鼓舞的现象。董学文同志的《马克思与美学问题》就是一本很有特色的论著,值得一读。董学文同志根据自己的研究分别介绍了马克思美学体系的特点、产生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前提、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史。此外,作者还专章介绍了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思想、马克思考察艺术规律的方法论、“艺术生产”的理论、悲剧  相似文献   

4.
杨永华《把计划工资理论转换成市场工资理论》一文(以下商称《把》文)[1]拜读之后,觉得文中观点欠妥,现将不同意见陈述于下,敬请批评指正.一、不错把马克思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理论概括为按劳分配理论吗?《把》文认为,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理论概括为按劳分配理论“是不确切的.甚至可以说是不符合马克思原意的.”并列举了三个方面的理由.第一个理由是:“马克思本人和恩格斯从来没有把他们关于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理论称之为按劳分配.在马克思恩格斯浩繁的著作里,至今找不到按劳分…  相似文献   

5.
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已基本形成,但理论的创立并不等于理论的完成,在未被验证之前,它仍只是一种假说。马克思《资本论》的出版,不仅标志着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而且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完成,实现了由假说向实证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是由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等部门构成的有机整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马克思指出:“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715页)。农业正是提供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的部门。农业劳动是人类社会“第一个历史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1页)。  相似文献   

7.
搞清马克思关于掌握世界的方式,无疑将对我们从事学术理论研究的思想方法有很大启示。 马克思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中,通过“人的历史发展”总结人们掌握世界的方式说:“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52页),主要是说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是从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多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史批判"等同于"唯心史观"的批判,这应是一个误解。19世纪人类学勃兴,文化多通释文明,意指特定时空中的总体社会发展形态,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习惯用法。两人对是时的"文化史"写作不甚满意多有原因,如马克思反对它们仅仅把鲁滨逊一类故事看作对现代文明的反动,怀旧与自然同在的浪漫主义倾向。但这一切并不构成对"文化史"本身的否定。结合观念和现实来写历史,特别是文化史;确认产生了特定的生产关系,并且始终在调节改进这些关系的历史运动的现实性,将最终说明观念形态的文化的生产,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文化史批判给予我们的最终启迪。  相似文献   

9.
人的需要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重要内容,分析把握马恩关于需要范畴的生活意蕴,才能正确理解人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历史唯物观点对人做了科学的分析,并形成了基本的需要理论。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我们能够深刻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需要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一卷第四六○页 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亲身经历的痛苦经验中”学习。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们理论界对马克思关于神话论述的研究偏重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神话与想象关系的论述,没有科学地考察马克思关于神话问题的全部论述,没有注意到把马克思关于神话的论述放在浪漫主义美学的视野中考察造成了多么尖锐的理论矛盾,忽视了马克思在古代神话为现代人提供的美感的实质这方面所作的深刻思考,从而部分地掩盖  相似文献   

12.
自马克思恩格斯的遗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全文正式出版以来,国外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形成一股强劲热潮.但是,由于理论家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因此产生了理论主题各不相同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代学者有乔治·马尔库什、乔治·拉瑞恩、比克胡·帕雷克和戴维·麦克莱伦,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归到马克思的文本之中,力图廓清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相关问题,从而使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在被接受和再阐释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他们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解读和研究成果为我国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资本论》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日常生活思想。本文认为,日常生活构成了《资本论》中除了“生产”“资本”之外的一条隐性的理论线索,是马克思整体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较为深入系统地讨论了《资本论》中的日常生活思想:马克思对其所处时代日常生活样态的批判、马克思对日常生活时间结构所做的区分、马克思对日常生活历史性的讨论以及马克思对美好生活的设想。本文认为,批判向度、结构向度、历史向度与价值向度构成了马克思日常生活思想的基本理论架构,不同向度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理论整体。就现实情形来看,在人类社会日益数字化的今天,日常生活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产生了新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马克思的经典学说在日常生活的理论阐释、现实批判以及理想感召等层面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曾郑重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217页)马克思用非常明确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教育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前途的紧密联系。马克思不仅真实地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子女所受教育的情景,而且还深刻地剖析了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社会的分工,造成人“某种智力上和体力上的畸形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论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恩格斯从人性、劳动和人的再生产角度出发,阐释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指明了妇女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指引并推动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与发展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妇女解放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既对中国妇女解放和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也对世界妇女解放具有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马克思的科学的、完整的利润学说是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建立的。这是他运用从现象到本质、再从本质说明现象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深入研究和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科学成果。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的这一科学成果使《资本论》第三卷成为一部“光彩夺目的”和“最惊人的”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299页)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按照马克思生前的托付,在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三卷的过程中,在许多方面补充和阐发了马克思的利润学说,进一步批判了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历史过渡性,从而对马克思的利润学说  相似文献   

17.
资本周转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中论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加快资本周转速度是任何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必须要遵循的规律.现代企业如何运用马克思关于资本周转的理论解决企业资本周转问题,提高企业效益?本文试图重温这一经典理论,探讨它在解决我国企业资本周转问题中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那么,马克思的法学理论、特别是其对法律的本质的论述,也是法学史上划时代的根本变革。马克思早年毕业于柏林大学法律系,在法学上造诣很深,撰写法学专论甚多。收集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中的马克思从一八四二年到一八四四年所写的十六篇论文,就有七篇是法学专著,占五分之二强;特别是在以后同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业已形成完整的法学体系。即使在他后期所写的《哥达纲领批判》、《法兰西内战》以及一些信件,也无不闪耀着马克思法学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19.
研究青年马克思从浪漫主义向理性主义的思想转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理解马克思的完整品格、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德国浪漫主义传统及马克思个人经历,从启蒙思想的影响到浪漫主义,对浪漫主义的扬弃及完全成为一名理性主义者几个阶段来分析青年马克思逐渐从浪漫主义到理性主义的转变,有助于我们整体、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理论体系中基本概念的发展程度是判断该理论成熟和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考察理论的发展,必须研究该理论基本概念的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的发展往往表现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前后差异。本文试用比较法,分析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和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对实践概念规定的差异。以便在分析比较中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创立时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