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雷钦礼 《统计研究》2003,90(12):7-6
一、引言家庭消费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凯恩斯以来 ,关于家庭消费的理论主要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而目前在经济理论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生命周期 持久收入 (LC HIP)假说。虽然生命周期 持久收入假说综合了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两方面的观点 ,使用了理性预期的工具和优化控制与动态规划等高深的数学方法 ,使得这一假说看上去十分精致和优美 ,也显得十分深奥 ,但是这一假说却并不符合实际。1 978年 ,霍尔在理性预期之下 ,导出了生命周期 持…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为理论依据,采用逐步回归构建的收入滞后分布消费函数较好地解决了持久收入预期的问题。实证分析表明,改进的持久收入假说消费函数和现代消费函数都能有效地解释我国居民的收入对消费的决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消费的持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说的分析,可从不同侧面体现股市财富效应的作用,而把理性预期理论、持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说综合起来的现代消费函数,则对此进行更为全面的诠释:即持续繁荣的股市,既增加公众财富,也增强了市场信心,扩大短期MPC,促进消费增长,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当然,持续萧条的股市所形成的负财富效应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我们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市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财富效应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问题是宏观经济中的重要问题。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 ,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 ,对消费需求的研究历来就受到了经济学家的重视。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很多 ,比如收入水平、产品结构、消费观念、价格指数等 ,其中 ,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收入的约束。经济学家在研究消费函数的过程中 ,也曾将收入作为解释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原因 ,提出过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准持久收入假说以及生命周期假说等。各假说都有其合理的方面 ,也有其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 ,在不同的时…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户的消费呈现出绝对收入假说和理性预期LC/PIH假说共同决定的混合特征,而且消费超敏感系数为高达0.88.文章从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等方面进行了解释;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首先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另外,还要努力降低农户预期的不确定性,放松流动性约束.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传统的运输需求模型还是LES或ELES模型,用于交通运输消费的行业性需求分析或预测都存在不足,主要是指标的实物化和多因素造成的函数关系的不稳定性。通过设置交通运输消费倾向,并引入持久预期收入和生命周期等理论模型可克服这些缺陷。借助交通运输消费倾向可以对中国居民交通运输消费市场进行区域划分。交通运输消费倾向与第三产业发展程度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积极支持落后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缩小地区差距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消费函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 1978~ 1997年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预算数据检验了持久收入假说与随机行走假说。由于制度和经济的原因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行为并非完全符合发达经济的消费函数假说。分析认为 :1978年以来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经济收入与财富显著增加 ,农村民间信用和转移支付 ,也为农民降低流动性约束提供了部分条件 ,进行跨时预算的条件逐步成熟。然而由于短缺经济的制度惯性等因素决定了农民很难获得官方的消费信贷支持 ,农民消费主要取决于其收入特别是持久收入 ,目前在过剩经济形势下更应该承认居民消费行为的合理性 ,纠正舆论以“人情风”、“建房热”等对农民理性消费的责难。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表明,持久收入假说与生命周期假说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随机游走假说与绝对收入假说不适用于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但预防性储蓄假说与流动性约束假说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的分析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函数是分析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函数,即消费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它的研究,西方始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随后在理论方面陆续提出了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莫迪格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和霍尔的随即游走假说。众所周知,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收入水平、利率、价格预期和消费信贷等。本文主要分析适合中国居民的消费函数,并对消费函数模型进行检验,最后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消费的跨期选择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众多经济学家做过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新古典经济理论关于消费的分析是基于以下假说展开的:在跨期预算约束条件下,一个典型的消费者将通过分配一生的收入来规划一生的消费,以实现其预期生命周期内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3年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数据,选取相关7个环境指标,运用Logit模型以及自助法(bootstrap),就环境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讨了不同收入条件和不同年龄段下环境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差异化影响。结果显示:就社会环境而言,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会导致农户借贷行为减少;在经济环境中,农户家庭恩格尔系数与农户的借贷行为成反比关系,而财政补贴占总收入的比例、通信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与农户借贷行为的发生成正比例关系;在自然环境中,本村是否通公路、所处地势以及距离县城距离的远近均会对农户的借贷行为产生影响;在不同收入水平下,低等收入群体的借贷行为对社会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而中等收入群体的借贷行为受经济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但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经济环境更重要;在不同年龄层中,不论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还是自然环境对青年的借贷行为都有显著影响,而对于中年农户来说,其借贷行为主要受经济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萍萍  贝虹 《统计研究》2001,18(7):17-23
一、方法与数据(一 )关于结构调整对农民整体收入的影响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到农民收入变化 ,中间有几个因素必须予以考虑 :各种农产品的数量、价格、成本、效益。在微观层次上进行分析时 ,也即对部分农户或部分地区通过调整部分农产品生产进行分析时 ,有可能收集到关于上述 4个方面的较为全面和客观数据。而且 ,也往往可以利用微观经验分析结果来预测未来另外一些农户类似的调整行为可以获得类似的结果。对于最初的部分农户来说 ,这种预测是有效的。但是 ,这种预测其实已隐含了一个假设 ,即这部分农户 (包括最先进行生产的农户 ,也包括后加…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厦门市产出与居民收入乘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容提要:基于厦门市2002年投入产出表及其它相关数据,笔者构建了厦门市2002年的宏观社会核算矩阵,并对居民账户进行了细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SAM乘数模型,本文考察了各类产业在外生冲击下的产出效应和居民收入效应,并分析了外生冲击及转移支付对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产出乘数和居民收入乘数较高的行业分别是那些与其它行业具有较高关联度的行业和对社会就业带动作用较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厦门市当前经济的结构和转移分配都有利于改善当前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但前者的效应不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财富目标的居民储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斌 《统计研究》2008,25(2):65-70
内容提要:本文在借鉴缓冲储备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关于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的假设:即中国城镇居民同样也有财富目标,当实际财富低于该目标时,预防性储蓄动机就会占据主导地位,消费者将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与缓冲储备理论的最大不同是,本文假定财富目标与持久收入的比率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当预期支出比预期收入增长的更快时,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流动性约束,消费者就不得不提高储蓄率。利用我国1999-2005年28个省的数据得到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的高储蓄现象可以从三个方面解释:一是就业率下降加大了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二是教育、医疗价格上涨过快以至于许多家庭的预期支出增长率超过了预期收入的增长速度,三是收入差距扩大抑制了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需求。本文的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消费信贷对储蓄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与2004年陕西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参与、外出就业时间配置、外出就业收入水平进行了分析,发现年龄、教育、健康等因素对农民外出就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年龄和教育因素对外出就业参与和就业时间配置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倒U规律,健康因素则联动年龄与教育因素共同影响劳动力外出就业行为。  相似文献   

16.
李金珊  徐越 《统计研究》2015,32(7):57-63
提高农民收入是施行农业补贴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结合统计数据与实地调研,指出当前浙江省农业补贴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无效率。选取与水稻紧密相关的政策性补贴,通过数据包络分析从政府和农户角度计算补贴资金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效率。结果显示扶持水稻生产补贴资金的效率随投入的增加而降低。农户以亩均收入为产出的“投入-产出”模型的技术效率未因补贴的发放而发生显著差异。说明浙江省当前农业补贴资金并未达到应有的政策目标。由此,应从补贴基础、补贴类型、政策设计等多个方面优化农业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7.
农户对新品种和无公害生产技术的采用及其影响因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小锋  秦军 《统计研究》2010,27(8):90-95
 本文基于对全国2110户农户的调查,应用二项probit模型,对比分析了农户对新品种和无公害生产技术的采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实证发现:首先,文化程度、借款难易、信息可获得性对农户采用新品种和无公害生产技术都有显著影响;其次,户主年龄、耕种面积、技术作用认知、年总收入对新品种采用有显著影响,对无公害生产技术采用影响不显著;第三,政府补助对无公害生产技术采用有显著影响,对新品种采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Most empirical studies of the impact of labor income taxation on the labor supply behavior of households use a unitary modeling approach. In this article, we empirically analyze income taxation and the choice of working hours by combining the collective approach for household behavior and the discrete hours choice framework with fixed costs of work. We identify the sharing rule parameters with data on working hours of both the husband and the wife within a couple. Parameter estimates are used to evaluate various model outcomes, like the wage elasticities of labor supply and the impacts of wage changes on the intrahousehold allocation of income. We also simulate the consequences of a policy change in the tax system. We find that the collective model has different empirical outcomes of income sharing than a restricted model that imposes income pooling. In particular, a specification with income pooling fails to capture asymmetries in the income sharing across spouses. These differences in outcomes have consequenc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policy changes in the tax system and shed ligh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ertain policies.  相似文献   

19.
Data from a 1983 special survey concerning causes of internal migration in Poland, which covered 5,400 households are merged with results of quarterly surveys of household incom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ting households and their income levels during the period 1970-1983.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分时阶梯定价为例,在人口老龄化及生育政策逐渐放宽的背景下,通过建立结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引入家庭人口特征后,非线性定价对收入再分配效应这一政策目标的影响。通过构建引入家庭人口特征的二次近乎理想需求(QUAIDS)函数,基于相对等价补偿方法建立收入再分配效应调整的测度模型。估计了为保持相同效用增加家庭不同类型的人口需要增加的电费补偿率及其金额。研究结论表明,引入家庭人口特征后收入再分配效应得到了强化;家庭人口特征对消费者行为选择有显著影响;不同人口规模的家庭的电费补贴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动态分析显示,随着预算水平的提高,家庭人口特征对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在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