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选择中国1998—201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深入挖掘纵向财政失衡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纵向财政失衡对经济波动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随着时间推移,纵向财政失衡对经济波动的直接影响相对减弱;(2)纵向财政失衡通过投资波动作用于经济波动,且纵向财政失衡程度越高,引起的投资波动越大,经济波动越剧烈;(3)土地财政强化了纵向财政失衡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并且这种强化作用表现出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统计》2012,(11):21-23
在人口转变既定的情况下,人口不是越少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结构越和谐越好,这包括自身结构的和谐与外部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特别是人口流动,会影响人口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既有配置,出现人口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失衡、人口内部结构的失衡。因此,研究基于人口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及条件相适宜的人口均衡度,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六普"流动人口相关数据为依据,阐述并分析青岛国际化城市建设中的人口均衡发展及其实现途径。一、人口均衡度释义及重要性人口均衡是指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失衡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美贸易失衡是否因人民币汇率调整而缓和这一问题,利用1980-2008年的年度贸易数据对中美贸易进行协整分析,检验汇率变动与出口贸易之间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并不满足,即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善中美贸易失衡。中美贸易失衡是中美双方进出口结构、贸易政策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逐步调整两国贸易结构和进出口政策是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徐宽 《统计研究》2011,28(5):111-11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今天已经建立起了新型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伴随着经济、体制和社会的巨大变化,收入不平等、贫困和极化问题开始凸显起来。当中国社会面临这些挑战时,社会关注是不可避免的。洪兴建博士的新作《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的测度方法研究》(经济科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缺乏农村失业率统计数据的情况,设计一个能够反映劳动力供需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的监测体系,该监测体系中既有反映劳动力资源和使用失衡的指标,也有反映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的指标。综合指数合成过程中,在各指标加权之前先对各指标进行了标准化,使各指标量纲相同,实现了监测体系内各指标横向纵向均可比。研究认为:2001—2007年中国的劳动力供需失衡状况在好转;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越来越困难;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和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程度在下降;中国劳动力供需总量失衡比结构失衡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别统计是推动我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方法。中国的社会性别统计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95年、1999年、2004年中国国家统计局连续出版了三本《中国社会的男人和女人:数据与事实》,公布中国性别平等状况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是,在巨大成就的背后,我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高风险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各种社会矛盾问题不断涌现,社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现存的利益失衡已越来越多的受到政府与社会的普遍关注.利益失衡的背后,正是公平的缺失.在对各阶层各方面利益格局调整过程中,公平的缺失,是我国社会存在不和谐现象的主要原因,它使我们的和谐社会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发生在群众身边,并且与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而又影响社会和谐的公平缺失的现象主要有: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消费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利用2002—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实证分析了中国及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消费效应。研究表明: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市场的拓展至关重要;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在不断的升级和优化;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双缺口”模型理论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失衡对我国经济总体失衡有很强的冲击作用,前期的内部失衡加剧了当期内外经济失衡;外部失衡对经济总体失衡具有负向效应,但影响力度较之前者要小,显著性也较差.从而得出当期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产生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经济的失衡,尤其是储蓄、投资、消费结构的失衡.  相似文献   

10.
全球经济失衡是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的双重失衡,经过危机的短暂调整,失衡还将在未来持续下去.金融发展水平差异一方面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方向决定了金融失衡,另一方面通过影响一国对储蓄的依赖度引发经常账户失衡.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分析中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对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影响发现,差异的缩小有助于减缓经常账户盈余的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1.
章和杰  陈威吏 《统计研究》2007,24(12):22-28
 摘  要:本文运用“三缺口模型”对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内部失衡是外部失衡的根源,而投资储蓄缺口是造成内部失衡的主要原因。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造成投资储蓄失衡的原因。最后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有关内外均衡政策搭配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和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数据质量评估与管理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质量内涵出发,分析基于匹配性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质量评估要素;基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身数据特点和城镇家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匹配的核心要素,构建自回归动态滞后模型;采集2002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从匹配性的角度,利用构建的模型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数据质量评估。评估结果发现,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误差总体在允许的5%范围以内,但误差的变动在近年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造相关经济指标分析金融周期影响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冲击-传导"机制。主要结论包括:首先,在影响方向上,金融周期冲击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内部失衡指数和中长期资本流动会呈现顺金融周期的波动,而经常账户和短期资本流动会呈现逆金融周期的波动。其次,在影响程度上,金融周期对结构失衡指数的变动起到了"金融加速器"的作用,体现在放大了经济内部失衡指数和经常账户的中长期波动,同时加剧了资本的短期流动。再次,在影响的数量方面,金融周期冲击分别能够解释内部和外部失衡指数近30%和20%的波动。最后,对这些结论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建军  李扬 《统计与决策》2017,(13):144-147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提出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值(ISDV)的概念,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差异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亚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的辐射效应更加显著;两国产业结构差异程度越大,越不利于两国产业合作及贸易持续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失衡导致中亚国家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相似度不高,从而引起经济和贸易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我国投资规模的失衡性,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协整模型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在投资规模与经济发展的长期均衡关系中考查投资规模的失衡性。建立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明确了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构造了投资规模失衡性测度指标。文章得出的结论是:我国投资规模长期看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但存在短期失衡性,近年来的投资规模短期失衡性有加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关于科技统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科技统计的思考四川省统计局杨先国看现状三大失衡科技统计发展与经济、社会统计发展失衡科技统计、社会统计和经济统计三者已初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科技统计这一足却显得鼎而不力。经济统计无论从指标体系、调查体系、统计队伍、统计理论和分析等诸方面都有长足的...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发展初始条件薄弱,自然条件恶劣,以及不平衡发展战略产生的负面效应等,导致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现象越来越严重。文章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为目标,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和周边国际环境影响五个方面构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失衡预警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运用发展失衡预警指标体系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消费率长期偏低且近年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在中国消费社会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投资和消费的失衡是当前宏观经济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在对中国消费率偏低原因的静态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首先从消费结构的视角构建了中国1992年1季度至2010年4季度的商品货物消费率。其次,在状态空间季节调整模型中引入均方根信息滤波方法,对原有Kalman滤波模型予以改进,用R软件中DECOMP程序将中国商品货物消费率非平稳序列进行分解,得到变动趋势。再将其与总消费率的走势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走势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建立总消费率与商品货物消费率及消费结构之间的合理函数关系,对前两者差异以及近年中国消费率持续走低进行了合理解释,并从消费结构视角提出提高中国消费率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朱君 《统计教育》2010,(11):20-25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又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等方法,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如何影响中美贸易收支余额做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解释了汇率改革之初的"悖论"现象,并得出结论: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对改善中美贸易收支平衡状况存在显著影响,而改善中美贸易收支失衡的关键在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冀云阳等 《统计研究》2019,36(7):91-103
本文研究了土地融资对我国城市化失衡的影响效果、地区异质性表现以及背后隐藏的债务风险。利用2007-2015年间地级市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土地融资活动显著促进了“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这一失衡现象的形成,并且此影响在人口流出地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表现得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负债型”城市化融资与“供给型”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可能引致较大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体现为土地融资会加重发展失衡城市的债务负担,而投资回报和效率较低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机制。以上结论意味着不考虑需求因素而盲目依靠债务性投资驱动城市化发展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应探索建立推动城市化良性发展的融资体系,并在土地融资与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之间建立稳定的投入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