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如此激动人心:反思每深入一层,我们的世界也就扩大一圈。毋庸讳言,不论以怎样的视角看问题,进入讨论建构新时期文化的圈子后,每个人都在寻找它的根基。 一部分学者注重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儒道佛原始关系的探讨。在这批学者中分成二种倾向,一是在新时期的条件下,重新组合儒学思想,以台湾的“新儒学”为代表(后称之为倾向A);其二是以注重中国原始文化同道佛的关系为特征的倾向,试图找到原始文化的功能结构,以便从原始文化(如神话、宗教、巫术、图腾等)中返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  相似文献   

2.
李军  张小燕 《兰州学刊》2007,(12):23-24,192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主脉.先秦是儒学、道学的奠基时代,两汉是道学、儒学先后占主导的时代,魏晋隋唐是儒、道、佛的斗争和交融时代,宋明是"三教合一"时代,清朝是儒学和道学的完成时代.用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理论来解释儒道互补的文化密码,是儒道互补文化研究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3.
1907年,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发表了《创造进化论》一书,建立了以“生命冲动”为核心的哲学体系。20世纪中国新儒家的儒化的生命哲学就是在柏格森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梁漱溟热烈地推崇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他用这一新传入的西方哲学思想来重新诠释儒学,从而也用儒学来改造西方哲学而使之“中国化”(实为儒学化)、目前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史的论著至多只是简略地提到相格森生命哲学对梁漱淇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对此作专题研究,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以推动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的深人。一、柏格森的生命冲动…  相似文献   

4.
道家与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关系密切.在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中,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化,乃至西方哲学的中国化,都需要道家的积极参与.因为道家是中国传统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道家与儒家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道家是建构当代新道家的“生长点”,道家在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更易于同西方哲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于1913年经《东方杂志》的介绍而传入中国,1919年至20年代初在中国哲学界广为传播,成为影响中国哲学界的“显学”之一。20世纪中国新儒家的儒化的生命哲学就是在柏格森思想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作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梁漱溟热烈地推崇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不仅在西方哲学史上是“迈越古人”,而且是替儒家学说的复兴“开了先路”。帕格森的生命哲学启迪他用这一新传入的西方哲学思想来重新诠释儒学,从而也用儒学来改造西方哲学而使之“中国化”(实为儒学化)。他在1921年发表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就是儒化的生命哲学的一部代表作。 目前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史的论著至多只是简略地提到柏格森生命哲学对梁漱溟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对此作专题研究,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以推动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philosophy在西学东渐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演进,最后以现代汉语的"哲学"一词定型,这个定型史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不但体现了中国、西方、日本三方复杂的互动,而且突显了中国现代性演进中的哲学追求方式."哲学"一词定型之后,由中西交融而生的中国现代哲学,表现为三方面:新儒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三方面又体现为三种功用,即西方哲学的学术追求、新儒学的生命境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功用.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以"新"解"马"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学术界研究马克思主义(核心是其哲学)的基本范式,不少人将其概括为三种,即以"西"(现代西方哲学及其他理论)解"马"(马克思主义),以"中"(儒学及中国传统哲学)解"马",以"马"解"马".本文提出以下思路:站在人类文明发展新成果的高度,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范式,可简称之为以"新"解"马".  相似文献   

8.
香港“安身立命国际研讨会”于去年12月23日至28日召开。会议以“君子和而不同,道并行而不悖”的宗旨与“尊重各个经验”的文化立场,探讨了各大宗教与哲学的安身立命之道,探取传统文化中的安身立命智慧以为现代人生的滋养。与会学者的文化学术背景分别为东方文化的儒道佛与西方文化的天主教、基督教及现代观点,展示了博存众家、宽容开放的学术胸襟与文化精神。学者们各抒己见,互相辩诘,评论答难,和而不同,呈现了儒道佛耶众家竞说、交光互影的热烈而饱满的场面。年八十四的当代新儒学大师牟宗三先生的题目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演讲的重点是对儒家所言的“命”作范畴分析,并创造性地诠释张横渠的“四为言”(“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相似文献   

9.
秦亚君 《南方论刊》2010,(8):63-64,77
现代新儒学兴起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熊十力和冯友兰作为当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他们都立足时代特点,结合西方哲学,竭力挖掘中国儒家传统的现代意义,并由此而建立了他们的哲学理论体系。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熊十力与冯友兰的哲学思想,挖掘新儒家思想的积极因素,促进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0.
道家文化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文化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赵吉惠中国文化在古代是以儒道为主体的多元结构,在现代则是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内外融通的多元结构。可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二千余年的儒家正统地位,长时期在思想界、学术界乃至社会的诸多层面,存在着重儒轻道之倾向,全国有孔子或儒学研...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转型过程中对"科学性"与科学精神的重视可溯至西方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思潮。西方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形而上的知识哲学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的本土化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国学术土壤里与之相应的传统思想资源。本文选取现代"新儒家"学术群体中具有西方理性主义特征之思想为主体,旨在探索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中理性主义的形态。尽管受到西方哲学,尤其启蒙时期以来的德国哲学影响,西学东渐的接受范式仅仅为新儒家构建理性主义思想提供了框架。中国传统思想资源里的以道德实践为最后的"德"与"智"——德性与智性——取代了西方狭义理性主义范畴对立于外部经验的内在"理性",成为中国当代理性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现代新儒家注重西方哲学的抽象思维和科学精神,将西方理性主义在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与思维模式中进行重构,以实现传统儒学道德观和知识论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自近代以来被边缘化。人们对儒学的认知和研究存在诸多的问题。要走出中国儒学研究的困境,一是在方法上,应当继承儒学研究传统,重视经学、训诂学的价值,合理吸收西方有益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二是在价值立场上,应当以中国阐释中国,摆脱中国哲学(儒学)西方化或者是在中国的西方哲学的模式,走中国道路的学术自信之路;三是在学术态度上,应当走进儒家经典来研究儒学。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哲学、传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朱熹、李赞和严复是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朱熹以儒家思想为主,兼采佛、道思想,集理学之大成;李贽提倡个性解放,宣扬众生平等,批判理学籍制思想,反理学;严复接受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引进西方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彻底的"价值重估".这一发展过程,显示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儒学的宗教性成为20世纪儒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重要议题之一。新儒家在该议题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运思和见解,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积极探寻。本文将从哲学理念、本体问题和内在超越等方面阐述现代新儒家的宗教与儒学关系问题,以期对探讨儒学与宗教、儒学与民族文化精神,以及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学界关于儒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的争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哲学以向传统哲学的逻辑主义提出彻底挑战而确立起自己的根本范式。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以存在主义、意志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现代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的彻底反省,理解为一种努力超越和转换传统哲学主客二分式的自然主义范式的文化运动。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式的自然主义信念突出地表现为:本体论上的实体主义、认识论上的理性主义、方法论上的科学主义。现代哲学超越传统哲学就是超越主客对立,具体表现为存在主义哲学的超越实体主义、意志主义哲学的超越理性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超越科学主义。这是研究现代西方哲学范…  相似文献   

16.
儒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在传统中国对治生命问题上超过重要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生命的各个层面也得已全面展开与落实,内容也更加丰富。濂溪面对佛学之繁荣,通过重述儒家经典,吸纳玄佛宇宙论、本体论思想,重立儒家之人极,开辟出宋明新儒学的新局面,实有值得当代学者借鉴之处。本文试图以傅伟勋教授“生命的十大层面”理论模型作为参照,分析新儒学开山濂溪面对外来佛学而从儒学入手“立人极”的成功尝试及其现代启示,为儒学在现代的创造性转化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儒学的宋明理学 ,其主要贡献在于严密了传统儒学的道统体系 ,提升了传统儒学的哲学化层次。它与先秦儒学注重社会伦理的实用性、汉唐儒学墨守师说的注释性相比 ,尤为注重对世界本原等形而上问题的探讨 ,并吸收佛、道哲学的思维方式 ,对传统儒学进行了大规模的思辨化改造。宋明理学建构了属于自己的本质精神和特性 ,并以此与其他哲学形态相区别 ,在中国哲学史上树立起自身的地位。然而 ,宋明理学派系繁多 ,且历时久远 ,因此 ,从共时性角度看 ,各派不仅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显有不同 ,且形成激烈论辩和矛盾冲突 ;从历时性角度看 ,其自身的主要范畴乃至逻辑结构更是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现代诠释的路径选择,应当充分考虑儒家思想自身的发展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戴震关于宋明新儒学所实现的儒学哲理化进程及其反社会效应的批判表明,儒家思想的哲学化诠释路径不利于作为修己治人学问的儒家思想的健康发展及其社会功能的实现和确证.现代新儒学对于宋明新儒学的路径依赖,使得儒家思想与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渐行渐远.儒家思想现代诠释的另一种路径选择,就是学问化.学问化路径较之哲学化路径更能有效地实现和确证儒家思想的特质.在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传统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者间良性互动、综合创新诠释范式指导下的学问化路径,有利于儒学的思想特质和元典精神的呈现,有利于作为修己治人学问的儒家思想作用于当代中国社会,有利于当代形态的中国哲学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儒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在传统中国对治生命问题上超过重要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生命的各个层面也得已全面展开与落实,内容也更加丰富.濂溪面对佛学之繁荣,通过重述儒家经典,吸纳玄佛宇宙论、本体论思想,重立儒家之人极,开辟出宋明新儒学的新局面,实有值得当代学者借鉴之处.本文试图以傅伟勋教授"生命的十大层面"理论模型作为参照,分析新儒学开山濂溪面对外来佛学而从儒学入手"立人极"的成功尝试及其现代启示,为儒学在现代的创造性转化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胡岚 《船山学刊》2015,(5):104-112
中国儒道"天"的思想是中国哲学的基础。本文对中国儒道对"天"思想研究后发现中国对"天"的认知同西方哲学形而上思辨思想大有不同。而该哲学认知的差异造成了中国与西方从认识论、人生观,以及各种价值观上出现了巨大差距。本文希望从中西哲学比较角度出发探索中西文化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