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阳历二月四日前后。这是一年申第一个节气。立春是春天的开始。农谚说:“立春三日,百草发芽”。这时,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气温缓慢上升,万物开始生长。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历一年中,从立春至大寒共有24个节气。古往今来,我国以节气为题材的对联不少,有的很精彩。这里选录数副,供诸君赏析。 相传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上片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一上联:  相似文献   

3.
刘绍贵 《老年人》2014,(4):56-56
正清明养生要点清明节,亦有"寒食节"之称,是全年24个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多在阳历的4月5日或6日。一般说来,这时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气温逐日回升。历年以来均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节气,从养生角度来讲更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因为从立春开始,人体内的肝气会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是呼吸系统和高血压等疾病的高发期。故此期内不宜过多补肝,而应以  相似文献   

4.
2月4日立春,而之前的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没有小寒那般寒冷,但气温仍低,灸疗应以固肾为主,又外应蠢蠢欲动的阳气,还要兼顾肝气的生发。  相似文献   

5.
节气并不等于节日。虽然它们在全年生活当中都算个节点,但节日是用来庆祝和纪念的,而节气则是用来标识和照做的。当然也有赶巧到一块堆的,如岁首里的清明;也有被形容成的,如岁尾里的冬至,说是“冬至大如年”。可实际上,它们早先就是个节气。  相似文献   

6.
秋粥宜人     
今年9月8日为二十四节气的“白露”,白露是指地面水汽凝结为露,天气开始转凉的意思。俗语说“秋粥宜人”,广东省中医院药师余自强推荐一些健脾的淡粥,帮助人们清燥养生。  相似文献   

7.
正俗语有云:"打春的娃娃,迎春的鸡。"立春,又称为"打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气之一。有资料显示,在周代,立春这一天,天子会亲率三公九卿等到东郊迎春、祭祀;唐宋时,有鞭打春牛、送小春牛等习俗,寓意劝农春耕和祈求丰收;明清以来,有食青菜、迎土牛、浴蚕种、喝春茶等习俗,具有浓厚的汉族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如今,在山东、河北、安徽等地还保留着在立春节气给小孩子戴"春鸡"讨吉利的习俗。家住山东省枣庄市韩桥村的牛  相似文献   

8.
今年8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这是秋季的开始.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但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常有“秋老虎”出现。那么,这个季节应该如何养生呢?据浙江省黄岩中医院的陶宏英医生介绍.初秋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人们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重一个“和”字。  相似文献   

9.
王应麟 《老年人》2008,(12):53-53
冬季从立冬日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冬三月草木凋零,万物闭藏,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由于人体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降低,主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冬天要保持肾气旺盛,关键是要防止严寒侵袭,注意“养肾防寒”。  相似文献   

10.
立春偶成     
张枝宋 《老年世界》2010,(11):43-43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译文: 立春节气大地转暖冰霜已少,草木最先体验到新春的来临。感觉到春天带来了满眼生机,日光荡漾碧绿参差波平浪静。  相似文献   

11.
王石 《当代老年》2010,(4):13-13
中国古代讲究“秋冬行刑”,即凡被判处死罪的人,立春时不能执行,必须等到秋后才能处决,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以外。汉代以后,这一习俗更是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12.
刘绍贵 《老年人》2014,(11):50-50
正立冬时节话养生立冬,又称"交冬",约在每年阳历11月7日左右,是一年四时八节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是冬季6个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传统意义上的"冬"有结束之意,即进入此时节后,自然界生物活动均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在农历上习惯将这一天作为冬天的开始,农田间农事耕作基本结束,各种农作物收割  相似文献   

13.
立春后,阳气生发,易使人上火。中医养生专家提醒,上火是中医特有的概念,人们可以遵循中医的思路,对不同原因引起的上火症状进行简单辨识、对症调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火因”何在,学学“清火”之策吧!  相似文献   

14.
诗话清明     
向荣 《当代老年》2013,(4):51-51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大多在农历三月(今年是农历二月二十四日,公历4月4日),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这个时候,人们都要到郊外扫墓祭祖,缅怀先辈。“清明”包含两层意思:一指节气,二指节日。在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由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岁时百问》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另一说,清明,表示天清地明的意思。史载,商朝末年,纣王乱国,周武王起兵伐纣,  相似文献   

15.
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乱补”。  相似文献   

16.
荠菜,民间俗称地菜、荠荠菜、田儿菜。荠菜被人食用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诗经》上就有“谁谓苦,其甘如荠”的诗句。到唐代时,荠菜已成为新春的食物。人们在立春的这一天,都要吃荠菜馅的“春饼”,还将以荠菜为料的“春盘”作为节礼互相馈赠。  相似文献   

17.
正芒种节气的养生与食疗原则芒种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时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芒种之义,一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的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紧迫;二指中稻、黍、稷等夏播作物正处于抢播抢种最忙的季节,故又名"忙种"。因此说,芒种是反映农业物侯现象的一个节气。此段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入梅雨季节,雨天多,潮湿闷热,各类物品容易发霉,蚊虫孳生快速,湿疮、湿疹、腮腺炎、水痘、肝炎、肠道等多种传染病和季节性疾病多见。  相似文献   

18.
刘绍贵 《老年人》2014,(6):55-55
夏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节。夏至的“至”有三义:一者说明阳气之至极,二者说明阴气之始至,三者说明日行之北至。“三至”时,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半球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夏至时阳气虽至极盛,但数九之后,阴气始生,故日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在十月太阳历中,有夏至为阴旦,冬至为阳旦之说。  相似文献   

19.
《老人世界》2011,(6):61-61
中国古代用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北半球的欧美国家则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界定四季的开始。然而,随着全球气温的变化、环境和生态的破坏,这样的划分离实际意义的春夏秋冬越来越远,所以我国用平均候温来划分四季。  相似文献   

20.
《老年世界》2009,(8):41-41
自立春以来,天气就日渐转暖,但人们在迎来春天的同时也迎来了多风多沙的季节,以至于不时能听到周;围有这样的抱怨:“唉,嘴角烂了一个多星期了,什么东西都不敢吃。”“喉咙又发炎了,又红又肿,难受死了。”而在各家医院,因为上火而引发咽痛、口腔溃疡、流鼻血、便秘的患者也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