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2014,(1)
正在翻译家王智量的家中,墙上挂着一副刻有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头像的版画,上面写着一句充满哲理的话———"你想要幸福吗?先得学会受苦。"王智量一生命蹇时乖,但却遇到了不少好人。他在大学里学的是俄文,一生中翻译出像《叶甫盖尼·奥涅金》、《安娜·卡列尼娜》等不少俄罗斯文学名著,享誉中国和俄罗斯,而他人生的每一步,却充满了艰辛和磨难。  相似文献   

2.
我有一位俄罗斯朋友瓦洛佳,春节期间他来我家作客。由于精通汉语,瓦洛佳看到我书桌上的《当代老年》就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读完后,还跟我探讨里面的内容,我们俩都觉得这本杂志格调高雅,文风朴实,编排精美,图文并茂。并且杂志内容充满爱心,就像巴金老先生曾经说的:把心交给读者。《当代老年》的编辑真正把心交给了读者,为读者提供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文章,介绍了不少保健养生知识,这对提高我们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真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规模宏大的中国武侠片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受到格外的欢迎。《卧虎藏龙》是打响西方电影市场的头一炮。随后《英雄》又在 商业上获得了成功,该片导演张艺谋就他的另一部武侠力作《十面埋伏》能否满足人们对它的巨大期望表示担心。尽管美国的影评人 认为这些电影充满了中国味儿,不少中国人却不认为它们是中国现代电影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4.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是俄罗斯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巡回览画派重要代表人物。早年在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列宾的绘画深受老师克里姆斯科伊的影响,他的作品具有民族性和思想性。在老师的影响下列宾接受了当时俄罗斯民主的思想,与时代相适应,给俄罗斯画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风潮。列宾的创作高峰时期的作品,如《伏尔加纤夫》、《宣传者被捕》、《意外归来》、《查波罗什人复信土耳其苏丹》及《托尔斯泰》等都是无不体现其现实主义的特色。列宾的绘画作品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思考,他赋予了绘画灵魂。由于其绘画特色,列宾在俄罗斯影响力也是十分深远的,他能表现人民的贫穷和痛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契合了人民的需求,适应了时代的潮流。在教育上,他坚持欧洲古典美术教育教法,严格要求学生,产生了一大批有实力的画家。列宾的教育方法被列宾美院延用至今。  相似文献   

5.
周帅 《现代交际》2015,(4):75+74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А.И.Солженицын,1918-2008)继承了俄罗斯文学中的优良传统,在其作品中为我们描绘出复杂的人性图景,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马特辽娜之家》《癌症楼》《第一圈》《古拉格群岛》等,其作品超越了意识形态的束缚,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伴侣(A版)》2008,(1):2-2
他有着王子般的优雅和温和,却在生活的漩涡中苦苦与贫困对抗;他有着善良纯净如水晶般的品性,却不得不在罪恶与阴谋中周旋。《五星大饭店》中的男主角潘玉龙(张峻宁饰),带给人们的就是这样一种充满了吸引力却足矛盾重重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黎巴嫩旅美派文学大师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一生历尽艰辛坎坷,同时也充满追求和奋斗.在爱情方面,他虽终身未娶,孑然一人,但却有过追求,曾迸发过不少情感的光华. 纪伯伦一生接触过若干女性,尤其在后期,他用英文创作的《先知》在纽约出版后,不少女人慕名而至,向他表示敬意、爱戴和好感.不过,跟纪伯伦有直接爱情关系的大约有6个,她们是纪伯伦幼年在贝鲁特  相似文献   

8.
周洁  白木 《公共关系》2001,(3):49-50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1999年12月31日突然宣告引退,让整个世界大吃一惊。舆论评论:主政俄罗斯十几年屡出奇招的叶利钦选择以如此方式告别政坛,令人折服。有关总统在职时的内情,向来不为外人所知晓。去年10月7日,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短暂亮相,为自己的最新回忆录《午夜日记》做宣传。叶氏在其最新回忆录《午夜日记》中记录了他总统任期的最后几年和他那震惊全球的突然辞职的内幕,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旋风。下面谈谈他在书中披露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9.
如吉 《伴侣(A版)》2011,(11):12-14
正他曾是中国第一代网络作家,现在是知名出版人,成为王朔、韩寒、安妮宝贝等大牌作家的幕后东家;她曾是央视著名主持人,现在成功转型为当红的影视明星,主演的电视剧《别了,温哥华》《我的青春谁做主》《金枝玉叶》等家喻户晓。两人在他离异后才开始拍拖,却被很多人误解,但他们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让爱做主。路金波、赵子琪的情感故事,充满了坎坷和真挚……  相似文献   

10.
橙子 《当代老年》2006,(2):29-29
我们都知道,《资治通鉴》与《史记》被世人称为“史学双璧”,司马迁以独特的才华和人格魅力使生命与《史记》共同获得了不朽,他为完成《史记》而忍受的磨难使后人对他充满了敬仰;然而《资治通鉴》所遭遇的磨难人们却知之不多。为这部书,司马光率人撰写了l9年,并在很长时间里不得不避居洛阳,在最后还没完成的情况下,因有人上书皇帝说司马光拖延时日,混吃俸禄,他不得已提前向皇帝呈上了这部大书。据此可知,才华如司马光这样的人,有时也是要受点小人之气的。可以肯定,如没人打这样的小报告,《资治通鉴》会比今天更好看。可即使这样,读者仍会为其精练、丰瞻、博大、深广所倾倒,也使后来的几部同类书稿无法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11.
袁世凯看相     
北京城东直门外住着个叫张振龙的人。民国元年(1912年),张振龙五十多岁。那当儿,清帝退位,民国初立.政局动荡.不少人为自己前途担忧.因此,相面打卦的生意很兴隆。张振龙早年下关东,在长白山里挖人参。偶遇一老道,老道见他机灵.就留他关照道观里的香火。老道会针灸.也会相面术.便传授给了他,张振龙对针灸学着没甚兴趣.相面术却全盘继承,不仅如此,他又找了《神相铁关刀》、《相学肇新》、《相学大全》之类的讲相面的书,仔细地进行了研究分析.又凭着他那张嘴.从荚外吃到了关里,后在北京天桥摆摊儿。那时大清还没亡,一天.一位身着破衣破帽的人来到了他的相摊前,那人往他面前一站,请他看相。  相似文献   

12.
陶冶 《老年人》2010,(9):43-43
我与作家韩少功久未谋面了,他不一定记得我,但我却时常想起他。 上世纪70年代,他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的《七月洪峰》、《月兰》等作品,我读过之后就爱不释手,对他心生一分敬慕之情,只想找机会见见他。  相似文献   

13.
陈元 《女性天地》2013,(2):33-35
年末岁首,一个名气很大、宣传不多的人火了。 他新闻不多,却参演过《春光乍泄》《卧虎藏龙》《赤壁》《2046》《一代宗师》等电影,还获得过日本大阪电影节“最佳男主角”;为了拍戏,他学了半年功夫,却在正规武术比赛上竞得擂台魁首……  相似文献   

14.
英国《经济学家》9月6日 自南奥塞梯冲突爆发之后,欧洲在此问题上与美国站在一起共同对抗俄罗斯。8月29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俄南部城市索契接受德国电视一台采访中称,欧洲在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问题上持双重标准,而且听命于美国。西方过去违背联合国决议承认科索沃独立,现在却谴责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执行的是双重标准。  相似文献   

15.
牛芳 《现代妇女》2014,(12):391-391
林奕华的舞台剧《贾宝玉》用“对位”的方式来解读名著,《红楼梦》的故事被抽空了背景,变幻了时空,成为一个充满时尚气息的现代寓言。但因戏剧袁演时间的限制和情节铺排的欠丰,《贾宝玉》迎合现代观众的主题却淹没在原著强势的叙事结构中。  相似文献   

16.
作家洪峰乞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我到他博客上翻了翻,发现他已自称老汉。这个词让我愣了半天。洪峰是我的校友,1993年我刚上大学的时候,他正因《苦界》一书被媒体连篇累牍炒得火热。后来又读了他的《瀚海》《东八时区》《和平年代》等小说,佩服得不得了。那时他才三十多岁,文风强悍、恣肆,充满大伤悲,像阳光下定格的荆棘,字里字外洋溢着年轻人的蓬勃生机。我对他的理解,也定格在i十多岁,根本没意识到他会成为“老汉”,转眼间,他已人到半百,不是老汉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论政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兰克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中的一个次要角色,当人们把目光聚焦于特雷莎、萨宾娜以及托马斯之间复杂纠葛的性爱时,倒可能忽视了他。这个热血青年不甘忍受单调乏味的现实环境,怀着狂热的理想,参战越南支持红色高棉。昆德拉写他的文字,充满了调侃与讥讽。对这部小说来说,弗兰克的形象不算重要;但对昆德拉来说,他对弗兰克的批判却道出了他的心声:一个人的愚蠢与媚俗或许比邪恶还要糟糕。  相似文献   

18.
赞赏的力量     
1852年秋的一天,俄罗斯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树林里打猎时,捡到了一本破烂不堪的杂志《现代人》。他随手翻了几页.被杂志中一篇名为《童年》的小说深深地吸引住了。小说的作者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屠格涅夫出于好奇,开始四处打听作者的身世,最后得知作者2岁丧母、7岁丧父,是由姑母抚养长大的,现正在高加索部队服役。  相似文献   

19.
吴迪 《老人世界》2014,(7):18-19
不久前,我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娱广播和唐山网络电视台《文化名人坊》的记者,访问了一位唐山文艺界的知名人士。他是一位老人,从事文艺工作60多年;他是河北省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出版过不少作品;他还是担任领导职务三十余年的离休干部。离休后仍在辛勤耕耘。他,就是赵栋。  相似文献   

20.
不少中国人的婚姻在市场经济下变得非常市场化,背离了生活的本质。几天前,我跟一位在俄罗斯留学的中国哥们吃饭。他单身赴约,神情沮丧。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假期他的女朋友从俄罗斯一回到北京,态度就180度大转弯,强烈要求跟他分手。小伙子来自中国中产阶级家庭,在俄罗斯读大学四年级,与女友在俄已相恋两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