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老年人》2014,(1)
正2013年11月23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发布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和识别区示意图。这一决定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日本安倍政府随即作出强硬反应,宣布拒不接受中国政府的这一决定,安倍政府甚至阻止日本民航公司向中国报备穿越识别区的飞行计划。美国政府的回应也十分强硬,正在日内瓦出席和伊朗签署历史性协议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当即表态批评中国。从11月23  相似文献   

2.
自安倍晋三重新执政以来,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越发强硬.安倍等右翼政客频频发表否认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质疑东京审判的正义性等歪曲历史的言论,旨在为侵略战争翻案.2013年12月26日,安倍悍然参拜了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是日本在任首相时隔7年再次参拜靖国神社.安倍为首的日本当政者否认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行,使得中日之紧张局势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3.
李奇 《老人天地》2014,(1):56-57
日本早在1969年就设立并公布实施了防空识别区,日方根本无权对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说三道四。如果说要撤回的话,那么我们就请日方先撤回自己的防空识别区,中方可以在44年以后再作考虑。——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美国首创防空识别区2013年11月23日,中国国防部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同时表示将适时设立其他防空识别区。此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随后的一个月多月里,围绕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建立,美国、日本等国动作不断。防空识别区(AirDefenseIdentificationZone),是指一国基于本土防空需要而划定的空域。1950年美国划定了世界上第一个防空识别区,宣称在这个防空识别区内,美国有权派遣战斗机对不明国籍飞机进行识别和拦截。当时,这个防空识别区主要是针对苏联战略轰炸机的,由于1950年代之后装备核弹的苏联战略轰炸机可以长时间在美国国土外巡弋,一旦爆发战争,这些战略轰炸机能立即冲人美国本土进行轰炸。于是美国就从国境线出发,向外海上空划出了400至500公里不等的防空识别区,目的就是在苏联战略轰炸机飞人本土前,提前预警。继1950年美国推出防空识别区后,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希腊、芬兰、冰岛、土耳其、印度、日本、韩国、缅甸、古巴、越南、泰国以及中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设定了防空识别区。目前为止,国际法既没有规定不允许设置防空识别区,也没有规定允许。不过美国等国长达60年的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设置防空识别区,只要符合惯例,是可以获得国际认同的,其他国家无权单方面否决。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根据国际惯例,一个国家设立防空识别区后,就有权在防空识别区内对所有经过这一识别区的飞机等飞行器进行24小时监控,监控手段包括雷达监视、飞机巡查等。所有进入防空识别区的飞机,必须将自己的飞行计划(从哪里起飞,到哪里降落,将走哪条航线等等)向防空识别区所在的国家航空管制中心提前通报。防空识别区内一旦出现不明国籍的飞行物,事先没有通报飞行计划,防空识别区管制中心就要及时判断是否具有威胁,并根据不明飞行物的威胁等级,采取飞机监视、无线电问询、军机伴飞、驱逐等逐渐升级的防御手段。2013年11月26日,美军B52轰炸机沿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东部边缘南北方向进行往返飞行,中国军队进行了全程监视、及时识别,判明美方飞机类别,这是防空识别区所在国正当行使权利的一个例子。但是,防空识别区不是领空,也不是禁飞区,目前国际法规则是,一旦有不明国籍的飞机侵入一国的领空,被侵犯的国家有权击落它。但在防空识别区内,所在国没有这方面的权力。而且,在防空识别区内,不是所有飞机进入,所在国都要起飞战斗机进行拦截或者伴随飞行。国际目前通行的防空识别区做法是,先监控进人防空识别区的飞机的种类、意图,做  相似文献   

4.
李欣 《老人天地》2014,(1):18-19
从日本不断采取行动挑起钓鱼岛事端,到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再到日本加紧在东南亚活动,企图干扰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2013年至2014年,中日两国间的东海问题一直是世界舆论的  相似文献   

5.
自从去年安倍晋三成为日本首相后,“安倍经济学”成了流行语。安倍为自己上台准备了三支箭,第一是宽松的金融,第二是支持金融的财政政策。这两支箭已经放出,人们看到日本股市价格上去了,日元汇率下来了,欢天喜地。  相似文献   

6.
何纯 《老年人》2007,(10):10-11
2007年8月2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二访问印度时在印度国会发表演讲,力促印度加入“亚洲自由之弧”,并极力强调建立印度、日本、美国与澳大利亚四国联盟的重要性。安倍的这一举动,诚如《印度教徒报》指出的那样:安倍一心要打造“四国战略同盟”,其用心就是要减弱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旨在遏制中国。  相似文献   

7.
自从去年安倍晋三成为日本首相后,"安倍经济学"成了流行语.安倍为自己上台准备了三支箭,第一是宽松的金融,第二是支持金融的财政政策.这两支箭已经放出,人们看到日本股市价格上去了,日元汇率下来了,欢天喜地. 安倍首相正在准备放出第三支箭:让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时候,似乎天降一支神箭给了安倍:东京获得了202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 东京能够获得举办奥运会的资格,这在日本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亚洲各国也都为日本高兴.  相似文献   

8.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之后,中国政府作为承诺社会性别主流化的49个政府之一,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实现上述承诺,中国政府做出的努力之一就是重视"发挥妇女和妇女组织在推进性别平等事业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政府和非  相似文献   

9.
姚剑 《现代妇女》2013,(11):216-217
近期安倍经济学成为各方的热议话题,安倍经济学在近期初显成效,但各方仍对安倍经济学的各项政策褒贬不一本文对安倍晋三的成长和从政经历、安倍经济学的具体内容、日本的国会体制构成等进行了广泛的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
过去10年里,北京房价大约涨了10倍。中国政府正试图解决这一难题,在中央政府的压力下,地方政府开始争相修建保障性住房.其数量之大前所未有。中国今年的保障房建设指标比去年增加了70%,按照3月份中国政府宣布的计划,将在2015年前建成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几乎可以容纳英巨是为了解决民众的住房问题,和波兰的全体居民。中央政府还希望以此刺激中国经济。不仅  相似文献   

11.
1985年6月4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郑重地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 百万大裁军,是历史空前大行动。消息立即震惊世界。1985年,成为中国的“裁军年”。  相似文献   

12.
最近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日本时发表了一段演讲,指出德国之所以能回到国际社会,再次赢得尊重,原因首先在于德国敢于直面历史,这也是修复关系的必要因素。中国媒体对此多有报道,并认为是对安倍政府的"礼貌提醒"。确实,联邦德国承认纳粹犯下的罪行不可饶恕,并真诚忏悔和赔偿,获得了邻国认可,也获得了全世界、尤其是中国的高度赞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德国人使用的赔偿一词是"Wiedergutmachung",  相似文献   

13.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任一年,就迫不及待参拜靖国神社,引发以中韩为首的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安倍缘何冒天下之大不韪“拜鬼”,这里就不得不提及安倍家世中的一位显赫人物——外祖父岸信介,日本前首相,曾经的甲级战犯.安倍自称受外祖父影响甚大.由此也可以将安倍的行径理解为,“拜鬼”如同“拜祖宗”.  相似文献   

14.
钓鱼岛溯源     
陈天民 《公关世界》2010,(12):81-81
新闻回放:2010年9月7日,日本方两巡逻船在中国钓鱼岛海域撞中国福建渔船,并非法抓扣我渔民渔船。我国政府强烈抗议,要求日本方立即放人放船,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9月21日温家宝总理敦促日方立即无条件释放中国船长。9月25日凌晨,被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乘中国政府派出的包机安全抵达福州。10月4日温家宝在亚欧峰会重申: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相似文献   

15.
将防卫厅升为防卫省在较大程度上是一种象征性步骤,但是,这显示出安倍渴望让日本在全球安全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同时,这也表明日本又向军事大国迈出了坚定的一步,向成为军事大国的目标发起了最后冲刺。  相似文献   

16.
王键 《炎黄世界》2013,(4):26-28
“安倍经济学”能否挽救日本经济成为当下各界关注的一场豪赌。  相似文献   

17.
众多舆论将安倍新政及伴生的日元暴跌赋予较强的阴谋色彩,但笔者认为安倍政府只是大国博弈中的一枚棋子.换句话说,安倍只打响了货币战争的一支枪,但他却并非最终扣动扳机的枪手. 安倍新政最受诟病的自然是其大肆鼓吹的"无上限量化宽松",但此处的"无上限"其实大有水分.  相似文献   

18.
坚持了两年的房地产调控在地方上正遇到强硬的阻力,这给中央最初全面推行调控政策的预想造成了障碍。2006年3月初,市场观察人士发出警告,认为针对中国房地产的调控成败将最终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态度,房地产市场的秩序与理性能否得到恢复,前提首先必须是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驯服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28日,日本宣布投降13天后,“毛泽东先生来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重庆《大公报》上说。  相似文献   

20.
自2006年以来,安倍晋三两次组阁都提出了国家战略构想,从“美丽国家”到建设“强大日本”,无不坦露出自信满满的“大国志向”.面对长期以来经济的低迷态势、政治的混乱无序,安倍试图通过重塑大国的国家认同,恢复国民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作为一国内政,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面对自己的亚洲邻国中国,以安倍为首的政治家表现出极其轻慢的历史态度,通过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的策略,进而为其“摆脱战后体制”、修改“和平宪法”,走向“正常国家”寻找托辞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