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中国社会普遍存在本土品牌刻板印象,导致了对"洋品牌"的崇尚和"假洋货"的大量涌现,给本土品牌成长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本文借助刻板思维与符号认知理论,从企业、政府、媒体和文化环境等因素出发,对中国社会本土品牌刻板印象的成因进行文本分析,归纳出本土品牌刻板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土企业应为建立自己的品牌而努力,改变在产业链低端赚点儿加工费的“短线”做法。但长线操作品牌需要实力和条件.甚至还需要足够的运气,不是多数渴望成长的本土中小企业所具备的,中小企业更适合短线操作。“短线操作”是指不顾忌或少顾忌运作方式对品牌声誉和品牌定位的破坏,注重短期利益的经营行为。在我国现阶段的大众消费品市场上.短线运作显示出了巨大的营销力。中小企业在一波波的短线操作中,  相似文献   

3.
付海婧 《经营管理者》2014,(27):113-114
品牌延伸是品牌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方式。烟草商业公司必须在服务品牌成长期挖掘品牌潜能、谋划拓展企业业务。本文从品牌延伸理论入手,分析了西安烟草公司"丝路情"服务品牌延伸的可行性,并且从品牌战略管理的角度,探讨烟草商业企业在品牌成长期积蓄品牌资产具体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特别是我国进入WTO后,企业并购特别是外资企业对我国企业的收购事件已经是非常平常之事。而在外资收购中方企业后对中资品牌进行品牌消灭行为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在中方立场上,缺少从战略立场对外资品牌经营战略、品牌理念进行研究,不能够更深刻了解中方品牌消失内在原因。从外资企业品牌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研究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创新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的企业缺乏品牌赖以形成的宏观环境、缺乏明确的品牌定位、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缺乏应有的品牌价值认知。探讨了国际化背景下品牌发展的一般过程。通过分析本土企业海尔和格兰仕品牌国际化所取得的成就,结合本土企业品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和自主品牌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样本,调查他们的国货意识和针对7种产品的品牌特性、品牌态度、购买情况,通过统计分析,检验了国货意识和品牌特性对于消费者本土品牌偏好的影响,以及国货意识和消费者本土品牌偏好对于购买本土品牌的影响。我们有如下结论:在其他情况相同时,本土品牌的相对知名度、相对质量和相对性价比越高,消费者越偏爱本土品牌;消费者越偏爱本土品牌,消费者就越倾向于购买本土品牌;但国货意识的强弱对于消费者购买本土品牌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则均不明显。本文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其理论贡献、实际应用、存在的局限性和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如何通过"寻根"的方式重新捕捉失去的品牌资产以扭转品牌的衰退趋势,并促使品牌价值再生的品牌活化探讨正成为品牌管理研究的焦点。本文基于品牌真实性和价值迁移视角,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达仁堂、隆顺榕、广誉远和京万红4家本土老字号企业作为案例,探索面临不同的外部环境,老字号企业如何进行品牌活化等相关问题。研究发现:(1)老字号品牌活化包含品牌真实性构建和价值迁移两个维度,企业通过品牌真实内核的传承与更新和品牌价值链的延伸与拓展激活老化的品牌;(2)老字号品牌活化可分为防御型、折中型、创业型和先锋型4类路径模式,不同的嵌入环境压力导致活化模式与机制的异质性;(3)拥有技术优势的老字号企业倾向于通过品牌建构真实性和跨领域品类扩张进行品牌活化,具有产品优势的老字号企业则是基于品牌原真实性和品牌价值链延伸进行品牌活化。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揭示品牌活化的内在逻辑和老字号企业品牌决策有着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品牌延伸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通过"娃哈哈"品牌延伸中,经典实证案例分析,总结"娃哈哈"品牌延伸过程中的得与失,可为企业品牌延伸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品牌转型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艰难而痛苦的决定,它意味着要彻底改变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定位,沉淀多年的品牌价值可能急剧减少。但成功的品牌转型并非不可能,尤其是本土体育用品品牌必须转型,而且能够实现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0.
没有品牌的产品或服务是很难有长久发展的。随着全球化竞争和本土竞争国际化的到来,培育和维护顾客对品牌的忠诚不仅成为提升本土品牌竞争力的关键,而且成为本土品牌应对国际挑战的基本策略。本文从企业的管理层面和对消费者认识层面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消费者的角度并提出了品牌忠诚度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经济危机之后,全球奢侈品市场迅速"东移",中国成为其中的主要战略要地,全球奢侈品品牌纷纷入驻中国市场,与此相对应的却是本土奢侈品品牌的疲软现状。以时尚奢侈品领域为例,国际上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奢侈品品牌。本文针对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远景、本土奢侈品品牌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结合部分国际时尚奢侈品品牌的成功经验及本土市场调研数据,提出我国时尚奢侈品品牌的发展可以遵循坚持"文化"之路,以及走"生活理念"之路两条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市场竞争越来越集中于品牌竞争时,就要求本土企业必须从低成本价格扩张模式转向品牌竞争模式.品牌能够成为资本价值、成为市场竞争的锐利武器,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拥有建立在品牌的差别优势上的品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城市需要打造品牌21世纪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不仅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利润之源,也是城市乃至国家的一种竞争战略资源。创建品牌,既是城市竞争的战略需要,更是顺应时代的理性选择。品牌就是生产力、文化力、软实力,更是一种竞争力。品牌是城市发展的金字招牌。维也纳——"音乐之都",巴黎——"时尚之都",斯德哥尔摩——"梦幻之都",香港——"动感之都"……响亮的品牌显示了这些城市独特的超凡的魅力。上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靠规模赢得竞争优势,到90年代靠的是综合实力,而今城市之间的竞争,只能靠品牌。正如波特指出的:在全球化的今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纺织服装业在近十年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本土知名品牌,其国内市场已经牢固确立了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随着这些品牌在国内市场竞争优势的强化,他们把品牌发展战略的重点转向国际市场,并且尝试了很多的方式来使自己的品牌国际化。本文介绍了七匹狼品牌国际化的背景,分析了其竞争环境,并对其国际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飞 《经理人》2004,(6):6-6
品牌出租并非是一棵没有风险的摇钱树,弄不好可能引火烧身,将品牌和所有者自己活活葬送。  相似文献   

16.
本土品牌差距在哪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为了使品牌永远在人们头脑中熠熠生辉,你必须不断地丰富品牌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品牌意味着什么?中国企业可能也是最近十年才理解,因为商品的同质化和极大丰富让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同时也变得比以往更加迷惑,随便走进一家大型综合商场,里面陈列的商品往往超过两万种,除非你已经在消费者头脑中占有一席之地,否则被他们选中的概率微乎其微。2004年美国《财富》(中文版)首次公布的"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前20位)排行榜上,只有两个是中国本本土品牌,即海尔和贵州茅台。这反映出即便是在中国市场,中国本土的品牌仍然与国际品牌有不小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孙楚 《经营与管理》2010,(10):26-27
企业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 国际著名品牌调查机构Interbrand进行的一项网上调查表明,全球消费者对中国企业品牌的印象是:廉价、价值低、质量低、不可靠、不成熟。有79%的消费认为“Madein China”对中国产品品牌有负面影响,说明“中国制造”不能为本土企业品牌国际化提供国家层面的支持,也不能适应企业品牌国际化的需要。根据联合国计划署的统计,国际知名品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比例不到3%,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步入改革开放而立之年,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巨大的市场吸引着大批外资涌入,民族品牌在对接和碰撞中收获多多,教训也不少,但让外资和平融入中国,公平参与竞争,当是中国经济自信迎接全球竞争的良性趋势。短短几个字"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瞬间在中国大地上刮起了龙卷风,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中国的品牌以及近些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通过对中国品牌现状的分析,提出思考:该如何面对此时的困境及该如何解决这样的困境,最后确定中国品牌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品牌依恋的品牌社群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顾客关系研究的焦点是顾客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而"品牌社群"概念的提出,则着眼于购买使用同一品牌或对该品牌深感兴趣的顾客之间的关系.本文从解析品牌依恋和品牌社群的内涵入手,通过分析品牌社群经营的理论基础,提出强势品牌是品牌社群构建的基础,顾客价值是品牌社群维系的纽带,情感营销是品牌社群发展的保障.有效经营品牌社群是企业维系进而发展顾客关系,提升顾客品牌忠诚度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所有会展业发达国家,无一例外的拥有自己的品牌展会和会展名城。中国会展业实现品牌化经营也是必由之路。桂林作为惟一确定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区,2009年首届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成功举办,会展经济无疑将给桂林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运用SWOT分析法对桂林会展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开发培育契合本地市场需求的特色品牌会展,并提出并提出了培育"中国桂林国际旅游"会展品牌的途径以及可行性对策,以促进桂林会展品牌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