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美贸易的迅猛发展与日益频繁的贸易摩擦是现阶段中美贸易的显著特点.在两国的众多贸易纠纷中,有很多争议焦点,其中贸易失衡问题最为突出.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贸易现状的研究,对一些国际贸易误区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美巨额贸易差额的形成和扩大,中美双方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并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围绕中美贸易收支问题的文章也层出不穷,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的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本文通过对中美贸易商品结构的系统分析,揭示中美贸易收支的结构特征,为中美贸易问题的继续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一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面对经济的增长放缓,国内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美国的保护主义再次抬头,频频制造贸易摩擦,中美贸易关系再次紧张起来。本文试着结合金融危机这个时代背景,从贸易角度,对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几条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接二连三地发生,引起了中美两国政界与经济界的不安。然而.由于中美两国贸易存在巨大的互补性和互利性.无论怎样摩擦.都不会破坏双方的利益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了中美经贸关系中存在的诸如贸易不平衡、贸易摩擦、知识产权纠纷不断、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并深层次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全球价值链分工和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对有效保护率的测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框架,通过构建新的有效保护率测度方法,整理双边产业关税数据库,揭示了中国关税有效保护率的新发展趋势,并就中美贸易摩擦及其可能的应对情景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表明:2000年~2014年,中国的总体有效保护率从22.25%下降至12.56%,中国国内生产者面临的国际竞争正日益增强.产业的有效保护率水平与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关税的资源配置效应明显.但有效保护率的产业间差异呈缩小趋势,借助关税政策引导产业间资源配置的政策空间在缩窄.中美贸易摩擦会提升中国化学原料及其制品业的有效保护率,为供给侧改革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降低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的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业的有效保护率,从而对就业造成冲击.不论中国加入CPTPP还是RECP,均可以一定程度上平抑中美贸易摩擦在一些产业引起的有效保护率变化,有助于缓解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是近几年中国兴起过程中面临的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本文根据中美贸易摩擦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于铁流  李秉祥 《管理世界》2004,(9):67-72,80
本文根据西方主流的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了中美双边贸易的走向趋势,指出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而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是美国违背国际贸易的理论,限制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就中国而言,解决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不应该主要通过派政府代表团赴美进行集中采购,而应采取继续深化市场经济导向的体制改革,遵守和利用WTO规则,在充分了解美国政治、经济运作机制的基础上,采取更有效均诸如自动出口限制,对外直接投资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摩擦在商外     
正在商言商。商贸往来频繁、贸易额巨大,贸易伙伴国之间,难免"马勺碰锅沿儿",产生贸易摩擦。例如,中美两国2013年双边贸易额达5590亿美元,是1981年建交初的50亿美元的110多倍。随着近几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速高于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中国对美国投资增长高于美国对中国投资增长的趋势发展,这种相互依靠又各有所需的经济联系,导致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且具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贸易交流日益频繁,贸易摩擦也随之产生。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且经济仍不断快速发展的我国,与他国发生的贸易摩擦也与日剧增;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摩擦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形势反而更趋严峻。本文先阐述我国面临的对外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接着分析贸易摩擦对皮鞋出口的影响,最后提出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在亚洲的实质性区域化进程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中美贸易摩擦这一事件加快了全球产业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的转变,随着我国部分产业向亚洲其他国家转移,我国与亚洲国家的经贸往来加强,这或将影响人民币在亚洲的区域化进程。本文基于改进的Frankel-Wei回归模型,使用48个月滚动窗口的估计结果构建货币影响力指数和人民币相对影响指标,研究了亚洲总体货币区域化进程和亚洲国家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并结合事件分析法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亚洲区域化进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亚洲影响力较大的储备货币为美元和人民币,美元仍保持亚洲主导地位;人民币区域化国家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东亚和中亚地区;总体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对推进人民币亚洲区域化进程产生积极影响,而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未对其产生显著的负面效应。中美贸易摩擦促进印度尼西亚、不丹和印度等国形成人民币区域化,有利于提升人民币对也门、尼泊尔和阿富汗等国本币价格的影响力,但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导致吉尔吉斯斯坦和土耳其等国加速偏离人民币区域化,减弱人民币对其本币价格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摩擦原因的分析,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差额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中美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的低储蓄率以及经济全球化后生产分工模式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就不断遭受各式各样的贸易争端,如反倾销、贸易补贴以及定价权谈判等。贸易摩擦给我国国际贸易造成了重大阻碍。本文试图结合当前我国陶瓷行业国际贸易现状,以陶瓷企业遭遇国际贸易摩擦为例,以对我国不断遭受贸易摩擦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贸易摩擦应对机制的构建进行设想。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截至2008年11月底的海关统计数据,对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和中欧贸易进行了测算。提出了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例如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减轻金融危机影响;贸易顺差持续扩大,贸易摩擦形势严峻;加工贸易进出口显著下降将带来严重就业问题;机电产品进出口前景不容乐观;呼吁欧美扩大对华技术出口。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双边贸易为两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好处。然而,新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出现升温迹象,使得中美贸易形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美国无论是全面提高对华进口商品关税,还是更加频繁地挑起贸易摩擦,都将对中国经济和就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面对可能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中国应及早做好应对准备。本文给出了中国可对美国采取的四种贸易反制措施,包括整体减少对美进口的全面反制措施,以及三种非对称性反制措施——减少美国波音飞机订单、减少美国大豆进口和限制赴美旅游人数,并基于美国2015年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表测算了四种反制措施对美国经济和就业的影响。最终,结合反制措施效果和可行性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对美国贸易反制应着力于重点产品和重点领域,而不适合开展全面反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对于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分析,以往都过多关注货物贸易方面,其实中美服务贸易中国存在巨大逆差,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中国应从减小中美服务贸易逆差寻找突破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本文将根据中美服务贸易的对比,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印度频频对涉华商品设置贸易障碍,严重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快速发展。文章对中印两国贸易摩擦现状进行了客观描述,主要从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方面分析了两国贸易摩擦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日贸易的不断发展,两国贸易间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明显化,贸易摩擦频繁出现,使中日两国经济利益蒙受了极大损失。对于这一问题,本文从中日贸易摩擦现状出发,从博弈论的角度重新审视中日农产品贸易大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邬金 《经营管理者》2009,(23):220-220
中美在市场和资源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维持两国良好的经贸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可近来贸易摩擦一直不断,并有升级的趋势。本文针对贸易摩擦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保护措施已经成为美国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推动力.美国在货物、技术和服务产品中的高知识产权含量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有力市场竞争优势,必然使美国不断地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并演化为一系列的政策、立法和措施.近年来,美国一方面致力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另一方面通过诉诸WTO对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进行审查,通过海关扣押、337调查及加强供应链知识产权的管理等手段遏制了中国产业的升级和产品的出口.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已经触及到知识产权制度、产品的价值链和供应链等各个层面,中美知识产权摩擦呈不断升级之势,深入研究中美的知识产权摩擦问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