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工荒",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契机与重要的推动力量。"民工荒"的出现,既有政治法律方面的原因,也有其经济和社会文化原因,更有技术性原因。本文借助企业环境分析的PEST模型,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沿海地区"民工荒"的成因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民工荒"对职业教育已经呈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职业教育是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从这个角度看,"民工荒"又给职业教育带来了非常难得的转型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2004年的冬天是个冷冬;寒流不断侵袭,无论南 北。对于因为招不到工人而不得不收缩、甚至停业的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 霜,日子很不好过。从去年开始形成的民工荒,在经历了一年多的补救之后, 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喜剧性结果。 对由于民工荒而蒙受损失的人们,我们寄予深深的同情。但是,客观地 看,宏观地看,长远地看,这次民工荒的到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高天滚滚 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寒冬昭示着春天的到来;民工荒的故事述说着某 些经济生活的"否极泰来",述说着城乡关系的协调变动,述说着我国经济生 活出现了新气象。  相似文献   

4.
正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种种差别,折射出当代人幸福感的转变,这些转变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民工荒"的背景与特点自2006年开始,我国出现了"民工荒"。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随着部分企业的裁员和倒闭,这一现象暂时消失。但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媒体再次广泛报道用工荒。2010年1月31日,在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  相似文献   

5.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民工潮,到近几年出现的民工荒,20多年间,我国农民工市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2011年春节过后,民工荒来势似乎更加凶猛,历来作为农民工输出地的中西部也加入了农民工争夺行列,这使得东部的用工缺口更大。如何看待民工荒这一现象,如何缓解民工荒带来的矛盾,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每周一图     
刚开春不久,北京和上海等中国一线城市就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认为"城市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工资待遇太低",是"民工荒"发生的原因;53.6%受访者也把户籍制度缺陷和城市门槛太高看  相似文献   

7.
运用动态均衡分析方法,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搜寻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性因素,并采用2003-2006年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建立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外出从业收入与费用、农业产出与投入、转移者个性特征等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显著性影响。由此可见,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因素。要应对"民工荒",关键是要满足农民工的物质需求,给予农民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该研究对于揭示"民工荒"的成因,保持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平稳、持续地向城镇转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民工荒"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契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2004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遇到了招工难问题,由过去的“民工潮”转变为“民工荒”,部分企业的空缺岗位迟迟找不到农民工,农民工的供需缺口较大。导致“民工荒”的原因主要有:1.经济增长加快导致对农民工更大的需求。2004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  相似文献   

9.
《科学咨询》2005,(9):62
2004年以来,中国外出务工的农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因为这个一直被假定为"无限供给"的资源似乎一夜之间具有了稀缺性.2004年春季以来,不但福建、"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甚至江西、湖南等一些内陆地区也出现了招不到农民工的"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出现的"民工荒"并没有宽松农民工就业环境,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依然存在。本文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竞争、分割、歧视等角度出发,分析当前农民工就业环境不公平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新年伊始,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集中爆发“民工荒”,沿海许多中小企业因为人手短缺,导致开工不足,订单任务无法足额按时完成。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频现“民工荒”,在全球经济正逐步走出阴霾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农民工”群体的定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工荒的现状,力求揭示农民工群体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并就促进农民工群体就业,开发农民工人力资源提出了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府极力倡导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近些年,频频发生食品安全恐慌、"民工荒"、特大矿难事故、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资源的过度开采等等,这些问题突显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薛涌 《决策》2010,(Z1)
中国能否持续地、大量地吸引外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能否提供足够的、称职的管理人员来经营这些资本。民工荒之外,又一个领域出现严重缺人的现象:高级管理层。这一领域的精英白领供给严重不足,可能比民工荒对中国经济产生更严重的威胁。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专门从外资的角度对  相似文献   

14.
这几年,还让大人动感情的问题就是民工荒。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2,(7):26-26
每周一图 刚开春不久,北京和上海等中国一线城市就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认为“城市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工资待遇太低”,是“民工荒”发生的原因;53.6%受访者也把户籍制度缺陷和城市门槛太高看做“民工荒”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以来,中国外出务工的农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因为这个一直被假定为“无限供给”的资源似乎一夜之间具有了稀缺性。2004年春季以来,不但福建、“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 甚至江西、湖南等一些内陆地区也出现了招不到农民工的“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现象的突然显现并不仅仅是宏观方面的原因,由于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08,(9):19-19
春节过后,用工紧缺的警报在沿海部分地区再次响起时,常州却成为一个例外。在本地人口只有355万的常州,外来工总数在150万左右,节后当地大中型企业外来工的到工率在90%以上。常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称,当地一般企业不存在"民工荒"问题,而是相对过剩。据2月27日的《第一财经日报》报道,除了工资待遇有竞争力,当地企业还注重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陈潭 《决策》2004,(11):40-41
民工荒和知识失业已成为中国转型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一方面显示了中国教育的沉疴与危机,另一方面也催生了中国教育全面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基于空间经济学基本研究框架,本文引入了异质性劳动力和知识溢出的假设,分析了转型经济体城镇化过程中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以及产生的城市均衡结构。通过模型推导和数值模拟方法,本文发现:(1)对于转型经济体而言,没有高生产率和高技术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不可行的;(2)劳动力知识溢出的存在,可以很好地解释"城市病"与"逃离北上广"、"民工荒"与"自然村渐逝"等"中国悖论"。本文的研究,不仅强调了产业发展和工业支撑对城镇化的重要性,更明确地提醒我们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通过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等途径培育城市技术比较优势进而推动城镇化。  相似文献   

20.
“民工荒”重临,标志着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终结,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政府不应袖手旁观,听其自然,而应该加快调整政策,积极应对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