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的受教育权及其法律保护成为现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大多数人对受教育权的认识长期以来还仅仅停留在表面,因此,认识上的偏差和理论上的忽视往往导致爱教育权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尽如人意。本文进而对受教育权法律保护的实现和发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受教育权作为当代人权法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得到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决议的承认和保护,也在区域和国内层面得到了确认。本文从这两个层面对受教育权进行制度明确,并对这一权利实现的现状及未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汪宗杰 《经营管理者》2009,(15):211-211
保护少数人群体及其成员生存的范畴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肉体上的生存权,现代国际标准还要求尊重和保护少数人群体文化特性和认同。"少数民族受教育平等权"的保障,是少数人权利保障的重要方面。在一个多民族社会中为了使各民族社会既保持其特有的文化认同,又能达成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就必须在施行多元文化教育的同时进行跨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受教育权是一个国家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它是一项基本人权,是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而国家则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主要义务主体,为更好的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国家必须承担相应的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而我国宪法对于公民受教育权的权利义务复合论的规定在语义、逻辑、立法精神上均存在其缺陷与不足,同时必须完善公民受教育权的救济途径与手段,不仅从物质保障的层面,更要从制度层面来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能够得到更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社会权利,它受到以宪法为统帅、以教育性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保护。然而我们面临“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使得我们在保护发展受教育权的广度、深度、力度上,比起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然而近年来,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公民的受教育权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在民办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审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
邵丽莹 《经营管理者》2013,(25):301-301
公民教育是每个公民都会接受的教育,通过公民教育可以培养符合国家要求的合格公民。公民教育在我国的历史是既艰难又曲折的,本文将集中讨论公民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参与式公民身份思想的政治伦理维度包含高低两个层次,公民美德是低级层次,承担起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责任是公民美德的重要体现。城邦美德是高级层次,城邦美德表现为实现公共幸福。基于贡献平等分配统治权,实行共和政治能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当代公民共和主义者继承亚里士多德传统,突出参与伦理的内在价值,强调参与的美德。这种回归并不理想,共和权利成为驱动公民参与的新选项。  相似文献   

8.
刘家强 《管理与财富》2009,(11):102-102
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适应人口流动的接纳性教育体系,但日益增长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需求却已经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笔者在对掌握的材料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望对我国彻底解决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问题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人权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法制赋予了人民广泛的权利,权利只有在有保障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这是立法本意,也是立法的最终归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16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国家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直接创造者的劳动者理应享有这一权利也应承担这一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八章对职业教育作了专章立法,但是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保护的力度还不够,劳动者的受教育权还得不到像一般民事权利一样的保护。对劳动者的受教育权的保护还有待于加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对于大学生自身和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和公民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主体性和自觉性。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安排有效的教育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方式、现状等的探讨,分析了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所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那些员工主动自发从事对组织有利的行为,而员工对组织公平的认知会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产生,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构建了一个以员工个体属性为控制变量,组织公平为自变量,组织公民行为作因变量的研究框架。研究组织公平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从新的角度为提高群体的协作、自主和认同程度,提高群体效能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已经逐渐成为现实。公民通过网络对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发表意见,并以这种新途径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公民网络参与有其特有的优越性,但也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何规范公民网络参与,使其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正确有效的帮助是当前公共管理者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是是社会公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它不仅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列社会的稳定。中等职业教育在备阶段教育中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我国现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社会对中职教育中出现的不公平问题也臻益关注。通过站这些不公平问题的分析,提出需运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制度安排和各项政策的调整来增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15.
对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在我国现行社会中重要性、可行性、公共决策权的制约因素、公民参与决策的公共问题类型及参与方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即以立法为基础,采用科学模型的定量指标或建立案例库及两者结合的方式界定公共决策问题的类型;提出问卷调查、针对性调查、提供平台式调查、召开公民座谈会、通过非营利组织形式参与决策的公民参与方式,并对各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分析。此外,提出政府为促进公民决策权长期地、顺利地发挥效用所应采取的政策措施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平感对公民纳税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公平感是决定公民纳税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政治面貌、过程不公平感、分配不公平感对公民的纳税行为有显著影响;无论收入高低,不公平感引致的消极纳税行为是一样的;约7成被调查公民认为纳税起征点应提高至1200元;约一半公民认为税收最应当用于社会保障;将近一半的公民认为应该降低税率。要消除不公平感对公民纳税行为的消极影响,就必须实现执法的公正性,平衡公民的机会公平感;发挥税收的社会效益,平衡公民的权利公平感;提高税收使用的透明度,平衡公民的过程公平感;加快税制改革的步伐,平衡公民的分配公平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力度,培育公民的自觉纳税意识。  相似文献   

17.
曹宁 《经营管理者》2011,(3X):296-296
从平等受教育权的角度来看,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没有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广大城市农民工子女被排斥在城市教育之外,无法得到与城市生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问题日趋凸现出来。平等受教育权符合保障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人权的需要,符合权利义务平等原则,符合法律倡导的实质平等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武强 《管理科学文摘》2009,(19):203-204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学校是进行公民教育的主要机构,学校公民教育实现公民教育的关键所在,培养公民意识是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任务。但是由于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我国的学校公民教育对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公民意识淡薄。提出根据实际安排公民教育的内容,用用多种教育方法,提高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制定作为政策过程的首要阶段,对整个政策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一项政策制定正确与否往往是其实施成败的前提。在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成败和国家民族的兴衰。提高我国公民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积极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20.
公民素质与选举改革调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公民素质与选举改革调查@蔡定剑$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