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法律自成一系,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但在19世纪40年代,中华法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工商为基础的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法律自成一系,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但在19世纪40年代,中华法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工商为基础的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也包括法律.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步步紧逼,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口. 相似文献
3.
4.
国际金融法制改革势在必行。基于金融市场全球化现实,国际金融法制在维持全球金融秩序,推动全球经济增长过程中要发挥更大作用,如维护其作为全球财富国际分配机制的公平性,并能够在国际金融市场风险防范方面有其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5.
以“自强”、“求富”为中心的洋务运动,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由军事、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等领域的渗透,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下迈向近代化道路最切实可行的选择,也是中国早期近代化道路上的有益探索,从某种程度上洋务运动叩开了中国革新传统体制的大门。 相似文献
6.
7.
在200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没有进入议事日程的物权法(草案)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不是因为物权法(草案)包含着多么高深的理论,也不是物权法(草案)存在多少技术难点,而是物权法草案承载着中国人对未来的希望,是对中国近30年改革的总盘点。 相似文献
8.
谈到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新政,有一种论调是非常有市场的,那就是民智未开。这并不是什么新论调了,早在清末,当时的改革者就对这个问题有着十分深入的讨论,即便时至今日我们的见识未必能超越当时激进派的思想。在这里,我侧重说说官智未开。难于被肯定的官智未开官智未开是相对于民智未开而被提出来的。也就是说,民智 相似文献
9.
10.
11.
邓小平同志的民主与法制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指针。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中有关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论述。掌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认清形势,胸怀全局,求实创新,把民主与法制建设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方针、总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法律制度集中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一种思想,一种文化,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人与人关系的种种看法与做法.本文描述了中国历代家庭法制的基本情况,并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法律关于父权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教科书审定制度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形态演变.本文结合清末<学部官报>登载的关于教科书审定的相关案例,从教科书审定制定产生的历史背景、审定制度体系和审定制度的目的三个方面对清末教科书审定制度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法制新闻传媒异军突起为背景,在法治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司法与传媒,尤其是与法制新闻传媒之间的冲突平衡关系,在挖掘二者对立统一关系的法理原因的同时寻求推动其良性互动的方法,使二者共同促进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清末中日法制现代化的开端为比较对象,论述了中目法制现代化开端的相同背景,包括社会政制与传统法制之间的尖锐矛盾、西方列强的威逼利诱,西方法律文化的大规模传播等三个方面,回顾了两国法制现代化开端各自的发展进程、命运及其特征,并分别做出评价。同时,本文提出中日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差异在于对法律移植方面的差异,总结了中目法制现代化的经验和启示,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法律移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关于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思考,并得出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历史社会学的经典著作巴林顿·摩尔先生的《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为研究视角,站在作者特有的近代史视野中重新解读了人类近代化的历程,通过对各国近代化进程的充分分析,看到了各国在近代化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上的差异性,本信作者特有的开阔视野以及善于从丰富史料中发现新意的眼光和智慧足引发我们重翻关注这段历史的热情。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初,势不可挡的农村改革大潮袭卷中华大地。改变了中国农民的命运,改写了中国发展的历史。20多年过去了。国务院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把农村改革作为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启动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新一轮进程。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从而做到因地制宜的发展.缩小城乡的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性和政策性的问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农村改革要有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20.
清末修律使中国法律从体例到内容,从法律术语到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期间,日本法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日本法对清末修律的影响,有利于总结法律移植的历史经验,促进中国法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