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也频发。由此而引发的群众非法集群阻断道路或停尸闹丧以及冲击办公场所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涉及本地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发生后,以"维权"为名,纠集老乡"集群闹事"现象日益增多,交通事故的受害方或因不服从交警部门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对交通事故经济赔偿不满,或在别有用心的人的挑拨下,聚众阻断道路,攻击事故施害方和执法交警,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后果。作为基层执法部门,在交通事故中处理类似事件,由于公安机关执法权限分工,交警对于群体性事件束手无策,也间接造成交通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进一步上升。本文试图从经济、法律和地方风俗习惯的角度对交通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多发原因进行了较深入探讨,并提出对交通事故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中要强化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机制;提高交通事故处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改革交警执法权限,转变交警执法意识,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寻求社会的理解与配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用较长的历史眼光来看,这两年群体事件仍保持在广义社会运动的"初始状态"阶段。行动者认同既有社会体制,但使用体制外的手段表达诉求,借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以预计在今后,群体事件的组织化程度还会进一步提高,抽象诉求会越来越多。对群体事件的这种发展趋势,要有足够的准备,要适应民众公开表达诉求,要在中小型群体事件频发的局势中学会社会管理和执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环境性群体事件频发,中国进入"环境敏感期"。对此,党中央十分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伟大目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积极研究应对良策。因此,通过研究全国各地不断爆发的环境性群体事件,探明此类事件的特点及成因,寻求预测及科学、合理地解决该类事件的方法极为重要,有利于从根源上减少并消除环境性群体事件,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案例] 2012年国内爆发出多起规模和影响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如河南安阳事件、江苏启东事件、宁波镇海事件、反日游行事件等.纵然政府、学界与民间对群体性事件的反思不断,总还是不断上演"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群体"乱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事件中社会失信问题,构建了监督机构、企业和消费者群体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以4次调查"黄浦江浮猪"事件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危机事件风险变化影响了监督机构、企业、消费者的行为决策,从而导致短期内社会信任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统计梳理福建省2013—2018年交通事故引发突发环境事件,分析总结此类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和应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危化品源头管理、应急联动、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防范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要求:"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在大学生上网已经普及化的今天,大学生群体参与网络公共事件的行为模式构成了高校网络文化的基本样态。我们应该怎样因势利导,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研究。一、研究思路与样本简介所谓"网络事件",即主要涉及公民权利保护、公共权力监督、公共秩序维护、公共道德伸张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  相似文献   

8.
刘崧在《传统政道之缺与治道之弊: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哲学视角解析》一文中认为,在目前的中国存在一类群体性事件,它由"偶合群体"引发起来,没有明确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却常常升级为规模性的暴力事件。"偶合群体"是非直接利益冲突的参与者,因此它与带有明确诉求而组织起来的群体有根本的不同,可能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以探寻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并解决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引发的问题。首先,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博弈过程及相关的利益冲突,并考虑当群体间存在信息交互时,监管部门采用舆情引导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的演化特征。其次,运用优化理论探讨了监管部门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整体利益时应如何解决环境污染事件。研究表明监管部门加强舆情引导、避免发布错误信号、提高其公信力均有助于环境污染事件冲突的规避和解决;对于污染的治理问题则可以合理采用实物保护和警告处罚等方式。本文在综合考虑长远影响和整体利益的情况下,考虑信息交互并引入舆情引导,运用演化博弈和优化理论探讨监管部门应如何有效地处置环境污染群体事件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警民矛盾尤为突出,警察形象面临公众危机。杨佳袭警事件、瓮安事件、云南"70码"事件(交通肇事案)等多起警察危机事件陆续爆发。这类事件引起公众热议,在全国引发舆情。10.17四川泸州群体事件更是发生在毗邻四川警察学院的龙马潭区。在警察形象塑造方面,公安院校无可厚非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围绕公安院校与在职警察的关系,从公安院校学员形象出发,浅论公安院校对警察形象在公民心中塑造中发挥的作用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0,(30):24-25
2010上半年,本监测中心共收集整理51宗网络舆情事件。纵观这些舆情事件,它们在基本延续2009年舆情事件地域分布散、行业分布广、群体面涉及宽三大特点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新的态势上的变化。与往年相比,诸如石首事件、瓮安事件等恶性群体事件减少,但民众在对待干群关系问题中的忍耐点却在降低。在新形势下,能否及时有效地化解层出不穷的舆情事件,已经成为保证社会平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社论社评     
"灾后重视"自是必要,但千万不能光顾着防止"重大群体事件",度过眼前就好了伤疤忘了痛。难以持久的"灾后重视",是对那些被大火吞噬的无辜生命的亵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居民对"私宅受尊重和保护"的内心呼吁是不言而喻的,但现今的现实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土地及房屋问题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被推到社会的风口浪尖,其中尤其是房屋拆迁问题常引起恶性事件、群体事件,是社会转型时期不和谐音符。基于此,本文仅以城市国有土地上的私房为探讨对象,研究其中的房屋拆迁问题,并试图提出城市私房拆迁中对私人(财产)权利的保护和政府权力强制间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是部分群众与行政当局或强势社会集团的对抗性冲突,为一种典型的集群行为。介绍了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抗争模型,通过相对剥夺、群体认同和集体效能来解释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阐述了相对剥夺中的个体相对剥夺和群体相对剥夺、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群体认同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和集体效能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最后指出社会抗争模型需要对模型中各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界定,并将其他重要因素如群际情绪、政治信任等因素包含到模型中。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请求权的内容主要包括停止侵害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和消除影响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在内容上有部分重合,但并不完全一样,物权请求权的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知识产权,本文从知识产权请求权的内容入手,试分析知道产权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区别,以确立知识产权请求权。  相似文献   

16.
司法解散请求权制度,是现代公司法的一个基本制度。股东解散公司请求权是股东的一项基本权利,保护了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权益,因此在公司法中规定股东解散公司的请求权,对于中小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司法解散制度的理论基础、体现的价值平衙、适用条件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探析,并结合立法的目的、宗旨及公司法的一般原理提出对具体适用中的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我国频发的官员自杀事件,在社会各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在全社会得到了普遍关注。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公共事业、社会发展负有特殊的责任,关注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势不可挡,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络舆论也悄然发展。2014年开展的"东莞扫黄"事件引发了无数的网络舆论。网络舆论事件和实体的空间群体事件是不一样的。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舆论事件,政府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把处理实体事件和舆论引导有效结合,防止舆论的进一步发展,维护政府形象和提升公信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各种因素将影响中国社会稳定,减少群体事件,难度较大。首先,因各类维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增加趋势。在农村,因土地、林地和环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发生在我国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如"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蒙牛奶的"黄曲霉毒素"事件,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得不关注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入的食品,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从道德伦理角度出发,分析了食品安全伦理问题的原因,并寻找化解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