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法205条规定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主观上是否需要有偷逃国家税款的目的法律并未明确,本文通过分析该罪所侵害的法罪名的具体演变并同其他偷逃税的罪名比较后得出结论,即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主观上必须具有偷逃税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如艳照门案等此类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案件增多,笔者认为,刑法应该加大对隐私权的保护,增加专门规定侵犯隐私权的罪名,比如侵犯他人秘密罪等,但是刑法的保护又必须是有限制和动态的.  相似文献   

3.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作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罪名的兜底罪名,自产生以来对打击职务犯罪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就该罪一直都存在较大的争议,关于其犯罪客体、犯罪主体、法定刑幅度、刑罚裁量、举证责任等问题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本文将就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相关疑难问题进行研究探析,以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环境刑法体系无法适应打击日益严重的环境犯罪以保护环境的迫切需要,立法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打击环境犯罪的理念之后,罪名体系设计也不合理。对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应首先从根本上入手,使得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制具有整体性。其次,完善刑法中具体的与环境犯罪的相关刑法条文内容。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刑法的关于交通犯罪的罪名设置已经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罪名体系较法治发达国家相比欠缺应有的精细性、明确性和科学性。在以酒后驾驶为典型的危险驾驶行为呈高发态势的社会背景下,在现有的刑法分则框架中增设关于酒后驾驶的新罪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对它们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问题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有“罪名”标准说和“犯罪行为”标准说。采用不同的标准,是影响他们刑事责任有无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刑法修正案(七)》增加规定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这对现阶段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具有重大意义。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该罪的犯罪主体是准确运用该罪名的关键。本文拟就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主体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用人拖欠劳动者薪酬的现象相关普遍,普通劳动者讨薪难的问题由来已久,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欠薪的用人单位规定的处罚力度薄弱,难以起到制裁用人单位的作用,于是将恶意欠薪纳入刑法的规制范围具有必要性,但是新罪名本身的一些模糊性给执法带来了难度。如何能够保障该立法的目的能够顺利实现,值得学者和司法人员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贪污罪是一种严重的职务犯罪.不仅侵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而且还侵犯了有关财产权,历来是刑法惩治的重点。早在建国初期1952年,国家便颁布了《惩治贪污条例》,该条例将贪污行为作为惩治的重点。1979年刑法及1988年《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罪补充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贪污罪的概念,并对其数额标准、量刑情节做了具体的规定。随着  相似文献   

10.
王明铁 《决策探索》2009,(16):69-69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利用职务犯罪的现象比较突出,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各项农村改革工作的有效开展。虽然2000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九届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对村民委员会等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行政管理工作,按刑法规定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但由于基层党务、公务、村务和经济事务等均由村支部、村委会、经济合作社等组织承担,有时任职存在交叉,甚至分工界限不明确,故适用刑法时必须结合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规范性文件,一并把握其刑事立法和立法解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自刑法规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以来,对于该罪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产生了较大的争议。本文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举证责任的分配、罪名的实体构成等方面展开论述,认为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并没有倒置或“证明责任转移”,仍是由控诉机关承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2.
正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第46条对原"重大环境污染罪"作出了重大修正。随后,2013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了《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污染刑事案件解释》)对污染环境等罪名作出了新的解释,明确规定法释[2006]4号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按其性质可区分为"公务"和"村务"两种类型。刑法对这两种性质的职务行为有着迥然不同的评价,因此,甄别"公务"与"村务"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职务行为的性质作为界分贪污贿赂罪与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废除死刑制度已成为国际趋势,中国刑法中仍规定五十多个罪名适用死刑,死刑制度有很大的弊端,例如死刑会激发犯罪、死刑制度可能是某些冤假错案无法挽回、死刑制度过于残酷等。中国应该逐渐从事实上废除死刑,使每个中国人能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刑法对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作出相关规定,明确了对制作、复制和销售侵权产品的责任人,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从刑法层面保障著作权。但当前刑法及司法解释对侵犯著作权的刑事制裁的规定仍有待完善,以更好地保护著作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检察机关侦查观念和侦查手段的不断发展,运用同步录音录像固定证据被广泛采用,在刑事诉讼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推进"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的深入开展,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了《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试行)》。按照该规定,从2006年3月1日开始,全国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嫌疑人犯罪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同时,高检院、  相似文献   

17.
许霆案虽已尘埃落定,但其法理反思却并没停止。许霆的行为属于道德层面,应有道德谴责,而不应有法律更非刑法强行干涉。许霆案突显了刑法罪名设置的罪刑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18.
商业贿赂并不是规范意义上的刑法罪名,只是一个法律术语。我国法律对商业贿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由于现行反商业贿赂法律体系结构不完善和法律运行效果不佳,商业贿赂在我国成为众多部门和行业的"潜规则",且屡禁难  相似文献   

19.
故意杀人罪是刑法中比较重要的罪名之一,本文通过对追赶被害人愈加伤害,致其死亡的行为进行探讨,从而明确故意杀人罪中先行行为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自首是我国刑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刑罚制度,也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量刑方面的具体体现。当前,在办理贪污贿赂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常常会遇到犯罪嫌疑人在纪检监察机关采取“双规”调查措施期间如实供述主要罪行的情形,对这种“双规?期间的如实供述能否认定为自首,以及职务犯罪案件中单位如何构成自首等实践中存在较多争议的问题,本文拟结合自首认定的核心——主动性,及我国刑法规定自首制度的立法本意,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