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庭前审查程序存在诸多弊端氶待完善,而预审制度符合我国的司法实际对于弥补庭前审查的不足、实现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建立预审程序应当明确预审的主体、适用范围、启动程序、审查内容以及预审程序的救济方式等,从而实现预审程序的良好、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庭审指挥权在我国当前的诉讼模式下对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和裁判结果都有重大影响。本文结合当前庭审指挥权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所具有的实际功能,对庭审指挥权的应有功能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吕先锾 《经营管理者》2009,(17):184-184
庭审是刑事诉讼的关键,而庭审时间的长短既关系到案件能否迅速审结,也关系到被告人能否尽早从诉讼程序中脱身。以下分析了影响庭审时间耗费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赐予了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庭审活动进行监督的权力,但相关法律并未就监督的内容和程序做出具体的、规范化的规定。随着刑事司法实践及检察监督工作的不断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如何具体规范刑事庭审监督活动被提上了检察监督工作的日程,本文拟就刑事案件庭审现状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证人证言作为刑事诉讼的重要证据,对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和正确定罪量刑关系重大。然而,目前我国证人证言制度在实施中普遍存在证人出庭率低的问题。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我国刑事案件的审理中,证人出庭率普遍不足10%。虽然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法庭审判中吸收了对抗制的因素,明确了控方的举证责任,法院庭前审查由实体审改为程序审,允  相似文献   

6.
李轲  亓淑云 《经营管理者》2013,(8X):260-260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庭前会议程序,规定"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这对于我国刑事诉讼构造的合理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法律并未明确其具体内容和操作步骤,研究其价值基础是司法实践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刑事诉讼法是我国基本的程序法律制度,是司法机关和当事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程序。学习刑事诉讼法,要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特别是要重点掌握刑事诉讼的管辖、证据以及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程序等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刑事司法实践, 以探索进一步健全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中,证明标准的适用问题纵贯始终。刑事诉讼的主体在对案件的整个运作程序中,从一开始的对于相关证据的收集、对证据的合法性审查、对证据最后的适用与否等等的活动都必须依据一定的证明标准来展开。由此可以看出,适用何种证明标准对于相关当事人的利益以及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此建立并适用一种合法合理的证明标准成为当下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刘晟 《经营管理者》2011,(5X):300-300
两个《规定》对于审查判断运用证据在公诉职责、证明标准、证据规则、庭审程序、新型证据、特殊手段所获证据的证据能力、酌定量刑情节等方面赋予了新的内涵,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规定的法律效力,本文将对此论述。  相似文献   

10.
柏寒 《决策与信息》2013,(12):25-26
交叉询问是英美法系庭审时对证人的一种询问方法,是当事人推进主义与对抗制庭审方式的典型,蕴合并体现着荚美法系的文化渊源和法治理念,与大陆法系职权主义与纠问制庭审方式本应大相径庭。然而,在平等、公正的人类基本价值观念的支配下,两大法系间各取所需、取长补短的情形日益多见,交又询问规则眼下已经成为两大法系保障刑事被告质证权和发现案件事实的重要装置。本文通过比较法研究,对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立法、实务中对交叉询问规则的借鉴进行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09,(8):18-18
湖南衡阳市房产局建立了仿司法庭审制度.在拆迁案件的立案、调解、庭审、裁决等程序上,仿效司法庭审的程序操作,有效化解了拆迁矛盾,受到了拆迁双方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2.
正庭审是人民法院公正司法的核心程序载体,集中体现法官的审判业务能力、司法功底以及做群众工作的综合素养。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庭审全程录音录像已成常态,势必对法官庭审驾驭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何使每一次庭审程序都成为展现法院司法形象以及法官司法能力的有效平台,成为向社会宣传法治的权威媒介,成为培育公民法治信仰的有效载体,这是全国法院和法官都应该深入思考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郑永乐 《经营管理者》2013,(25):237-237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程序性的刑事制度,在实践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及对相关权益的保护,同时他体现的人性化的司法理念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相互交融,在刑事诉讼中设计出比较完备的附条件不起诉的方法和程序,对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入,对我国民事施诊审前程序进行重新探讨已进入紧迫性阶段。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作为整个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庭审以及当事人的实体、程序权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众多专家和学者也都提出了自己见仁见智的观点。笔者通过研究我国和外国的一些制度,提出了“预审制+被告的强制答辩+证据的灵活开示”相结合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是指从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到开庭审理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诉讼行为的总称。科学合理的审前程序有助于整理证据、固定争点和促进和解功能的发挥,是保证庭审顺利进行的前提,甚至关系到民事诉讼公正和效率目标的实现。本文试图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现状及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提出设想,以期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和促进公正高效司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傅达林 《领导文萃》2010,(8):135-137
2006年.一位白发苍颜的德国审判长——迪特·安德斯博士坐在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庭上“坐堂断案”。国外法官在中国法庭开庭审理案件,这在共和国历史上尚数首次。同一起故意杀人案,中德两国的法院先后根据自己的法律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这是中德“刑事诉讼事实认定与真相调查”合作项目的两次模拟庭审。一年前的2005年7月,在德国,就另一刑事案,中德双方也分别进行过同样的模拟庭审。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重新修订后,我国的法制建设及庭审方式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法庭质证将进一步明确与强化,在案件审判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该文就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的程序、出庭前的准备、出庭质证应对技巧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马俊廷 《经营管理者》2013,(2X):279-279
人权保障乃现代刑事诉讼之灵魂。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处于被追诉者地位的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及人身安危极易受到国家有组织的暴力行为的侵犯,因而,其权利的保障自然成为人权保障的重点。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罪推定"、"重实体,轻程序"等法律观念根深蒂固的国家,以检察监督为主的侦查控制方式本身固有的重大缺陷,致使犯罪嫌疑人的权利难以得到切实的保障。要在侦查讯问中切实做到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必须对现行刑事诉讼的立法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是对侦查讯问程序中犯罪嫌疑人权利设置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陈潮 《决策与信息》2011,(11):25-25
违宪审查是指为保障宪法实施,由具有违完审查权的特定国家机关,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对违反宪法的行为加以纠正或制裁的专门活动。不可否认,我国目前违完审查制度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我国有必要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新的既符合现代宪政要求,又满足于现实国情的,专门化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也越来越重视程序正义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就刑事诉讼而言,由于它事关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因此一旦刑事诉讼在程序上存在缺陷,它对公民权利的侵害将会非常严重,对社会的危害也将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