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玲 《经营管理者》2013,(28):119-120
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在查阅了一系列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见解,针对我国新二元结构的特点及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影响、,对新二元结构下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展开分析与探讨,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存在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积累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本文结合中国实际,通过对托达罗模型的修正以及国内各大城市对非正规就业的需求实例证明在我国发展非正规就业对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作用效果显著,所以应通过增加非正规部门从业者的收入、促进非正规部门发展、健全农村劳动力培养培训机制等方式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从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型工业化的历史任务与特征 我国为工业化已奋斗了近半个世纪,虽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我国仍处在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变过程中.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向我们表明一个严峻的现实,即占全国劳动力总额一半的农民,仅创造15.23%的商品性财富,却要供养着占全国人口63.9%的农村人口.这就是我国"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出路何在?还要从工业化和与之相联系的城市化中找出路,就是靠发展制造、基础产业、服务业以及其它非农产业,把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农村中转移出来. 所以,我国二重经济结构的现实,决定了推行工业化乃是我国通往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杨杨 《决策与信息》2010,(12):109-110
我国的农民工问题根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造成了农民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不平等想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的经典表述,为我们研究我国农民工问题提供了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加快城市化的明智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核心就是农民、农业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改变城乡人口结构和劳动者就业结构,使劳动资源通过劳动力市场获得合理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然而我国自1955年即限制农民进城,以后又将城市化与“城镇化”混淆;将城市化的概念换成了“城镇化”,将城市化导入误区。有人辩护说,城市化和“城镇化”不过是说法不同,仅仅一字之差,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这一字之差就改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而农村社会发展更是“短腿中的短腿”。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是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还是影响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政策发生了积极变化,对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仍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为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城市失业率增高、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等,应采取积极对策措施,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农村实际剩余劳动力约2.1亿。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关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问题,是关系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问题。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导致城市用工量急剧减少,这使得农民进城打工的机会减少,大量农民工滞留农村形成剩余劳动力;因此,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此外,鉴于当前我国农民就业又表现出了新特征,并且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制约因素;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本文分析了现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方式和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然后提出了一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人口流动受限。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面积向城市转移,“农民工”成为本时代的新热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撼动下,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在各地呈现新变化。立足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状况和学者的长期研究,结合笔者访谈,本文以农民工返乡创业为重点,对金融危机后劳动力转移的利弊条件及合理构想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山东省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对于山东省这样一个人口大省来说,推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山东省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莉山东省城市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对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促进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学者们所关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一系列的矛盾及问题,这必将妨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城乡二元结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经济及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是一个关系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问题,也是区域生产力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我市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长期实行的经济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其基本特征是在户籍制度的基础上,城乡发展被分割开来,实行区别对待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不畅通,城乡经济发展缺乏联动性;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严重不足,城乡社会发展缺乏统一性。历史和实践证明:城乡二元结构是产生“三农”问题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4.
曹明贵 《决策探索》2007,(24):63-64
一、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结构 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结构,制约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从根本上阻碍劳务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发展中国家传统部门(如农业)比重过大、现代经济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明显的一种状态,是发展经济学对区域经济内部城市与乡村之间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上所呈现的二重性质的称谓.  相似文献   

15.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主要表现为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所以我们通常都以"城乡二元结构"来加以概括。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已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因此本文从发展教育的角度对城乡二元结构的解决提出新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成千上万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一个介于农民与工人之间的特殊群体--农民工.虽然他们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户籍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一阶层的很多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从而致使他们成为弱势群体、"边缘人".现阶段农民工问题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民工社会保障不仅是必要的、紧迫的,而且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咨询》2005,(9):35-39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长期实行的经济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其基本特征是在户籍制度的基础上,城乡发展被分割开米,实行区别对待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不畅通,城乡经济发展缺乏联动性;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严重不足,城乡社会发展缺乏统一性.历史和实践证明:城乡二元结构是产生"三农"问题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8.
由体制因素和发展阶段共同决定的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乡发展一体化程度低的局面,仍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结构性问题之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以释放改革红利,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程度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应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的重要途径。本报告提出了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的思路与政策建议:一是拓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视角,不仅要从解决好"三农"问题的视角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还要从释放国民经济增长潜力的视角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二是以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为重点,加快构建用途管制、权能平等、增值共享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三是以缩小城乡劳动生产率差距为重点,加快构建择业自由、同工同酬、同城同权的城乡统一就业市场;四是以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为重点,加快构建竞争适度、服务便捷、普惠"三农"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五是以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重点,加快构建制度统一、标准一致、服务可及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农民增收难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赵云书 《科学咨询》2007,(19):23-2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社会学分析等方法分析出影响我国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因素农村民众体育意识形态错位;农村占有体育场馆资源严重匮乏;城市体育优先发展致使农村体育遥遥落后于城市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提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体现"以农"为本;努力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状态;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民众体育价值观念建立农村体育保障系统、加强基层政府对农村体育的工作力度;大力推进村庄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民市民化;加强体育协会的建设、快速响应农民健身工程等发展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