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佘彦  刘金超 《决策与信息》2011,(10):132-133
“差别原则”是罗尔斯在《正义论》一书中想要表达的最重要的核心观点。对其中“公平机会原则”优先于“差别原则”的阐释也就成为探讨罗尔斯正义理论的重要部分。笔者认为所以“公平机会原则”要优先于“差别原则”是程序正义优先于实质性正义措施的必然所达,这也根源于“正当优先于善”这一西方传统思想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商健 《经营管理者》2009,(15):23-23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念,他从"无知之幕"的"原初状态"出发,推出了正义的两个原则,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试图求解社会普遍存在的形式上的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一难题,因而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理论对于我们加强社会建设,饯行科学发展观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商健 《管理科学文摘》2009,(25):304-305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念,他从“无知之幕”的“原初状态”出发,推出了正义的两个原则,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试图求解社会普遍存在的形式上的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一难题,因而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理论对于我们加强社会建设,饯行科学发展观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罗尔斯革命性地提出了关于正义的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为"平等的自由原则",第二个原则可以概括为"差别原则"和"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罗尔斯对其正义原则的论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罗尔斯认为人的本性是一种自由和平等的理性存在物,这是他正义论的逻辑起点。其次,罗尔斯认为正义的实现必须依靠良好的社会合作秩序,社会是实现正义的主体。最后,罗尔斯认为社会正义必须是公平的,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理念,作为实现正义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近现代经济正义观的解读和追溯,在对功利主义,新自由主义,罗尔斯正义观及福利经济学正义观的扬弃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社会,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及治理理论,在经济,社会,个人之间的关系中,寻求平衡点。努力沟通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拓宽当代经济学的发展,摒弃狭隘片面的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观念,结合经济学和哲学的工具,在经济学问题塔伦中重建了伦理层面,同时以最大多数人的福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为目的,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以我国为例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阐明在实践中富有成效的解决途径,让个人和社会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并在其中探究对我国正义理论体系的建构有益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差别原则",试图来为解决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正义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而这一原则同样对于我们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两条著名的正义原则:第一,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他们可以拥有与别人类似的自由相容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权。第二,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认为正义问题不应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形而上的思辨,而应更多地关注现实问题:正义理论的现实化就是国家善治的实现。国家实现善治的意义在于对正义价值的践行。正义国家善治的核心命题在罗尔斯看来就是:善治即正义。善治就是要在公共利益与私人权益之间作一个合理的平衡。罗尔斯没有对善治作专门的论述,但从他的正义思想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善治思想主要是从国家治理的微观领域考察善治的可能、善治的核心、善治的延伸、善治文化的传承等,进而在宏观上回归到作为国家伦理范畴的正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分配正义是一种基于利益合理正当分配基础之上的社会美德,是一个社会必须存在的制度性保证。然而,正义并非法力无边,社会分配正义的存在有着不同的层次性,不同的共同体存在着不同的正义;而且分配正义也存在着条件性,我们所生活的现实社会是不存在什么无条件的正义的,一切的正义都必须存在于条件中。当然,社会中的分配正义无论是哪一个层次,都存在着社会正义问题的讨论,每一个社会层次的利益分配也都有正义的条件性,分配正义保障了公民的基本利益,需要相应的制度保证。对于这些各种各样的社会分配,应遵循三个原则,即平等、需要和应得。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文学、宗教和社会实践的观察中,人们会发现:在人类社会关系的构建中,惩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惩罚意味着痛苦,是对自由、财产乃至生命的剥夺,被道德家们认为是一种恶,但道德家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必要的恶。那么,如何理解和认识惩罚这种现象呢?惩罚的正当性又何在呢?众所周知,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报应主义和以边沁、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功利主义为此提供了不同的证明。报应主义主张正义和应得,功利主义主张社会利益最大化。那么,马克思是如何看待惩罚,如何看待两种惩罚理论的呢?一般认为,马克思没有一个关于惩罚的理论。格兰…  相似文献   

11.
功利主义:公共政策中的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宜钊 《管理科学》2003,16(3):69-73
作为伦理学理论,功利主义可以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提供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基础,因此功利主义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可以成为公共政策中的伦理.针对功利主义存在的一些缺陷,提出了初探性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7月4日,"第二届外滩国际金融峰会"在上海半岛酒店举办。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张维迎在演讲中表示,中国社会改革应该从功利主义导向向权利主义转型。张维迎称,判断某一政策的正当性不能仅仅看它是不是有利于经济发展,是不是有利于提高效率来衡量。人类有一些基本的价值,应该优先于任何功利主义的考量,不可以以任何的理由,无论是GDP的增长还是为了稳定,去剥夺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社会公平理论和社会正义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成都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罗列出了成都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权实现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针对成都市基础教育的问题提出了些许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穆勒从功利(Utility)的定义开始,明确了边沁提出的"最大幸福原理"(Maximum Happiness),重新探讨功利主义和它的约束力,以及与正义之间的关系。功利主义中所追求的唯一目标就是幸福(Happiness),而且不是单纯的个人的利己主义。穆勒在《功利主义》中,围绕着"功利"构筑了一个关于幸福的逻辑整体,从三个层面展开:其一,功利主义的价值准则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其二,幸福是可得的;其三,幸福是作为一个整体而被欲求的,其他一切或是幸福的组成部分,或是达到幸福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阐述了功利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其次扼要阐述了边沁与密尔的功利主义的形同之处,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再次,论述了边沁与密尔在功利主义方面的不同主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根据功利主义的一般原理,并结合功利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用一种实践的,历史的方法对边沁与密尔关于功利主义的主张做了评述,力图重新解读功利主义这一有重要历史影响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吕力 《管理学报》2012,9(9):1277-1283,1396
尽管泰勒所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中"效率至上"的思想受到过一些批评,然而它所秉持的后果论的功利主义伦理原则在管理学百年发展历程中影响深远。20世纪末开始,由于功利主义原则的统治地位,包括管理伦理在内的当代人类道德实践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事实表明,现实生活中很多道德难题都无法依靠单一原则解决。管理学界对于现实管理伦理问题一概源自泰勒以来的功利主义伦理传统,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管理的效率维度,从而丧失了对于现实管理实践中价值和伦理问题的发言权。管理学研究的"实践导向"绝不应是单纯的"功利和效率导向",它应该鼓励和提倡多元化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7.
程序正义的理念在司法制度中可谓源远流长,而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做法与此基本原则背道而驰。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程度正义的不同态度,或许可以得出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原因。但是,程序正义的内涵及其独立的价值,都彰显了它存在的必要性。在真正意义上遵循程序正义原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正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课题,也是始终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把积极促进社会公正诈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之一。就这一背景而言,研究邓小平同志的社会公正现就并非只具有理论研究的价值,而且是面向未来的需要。一、把社会公正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道德基础,是邓小平社会公正观的出发点公正是正义、公道的同义语。社会公正作为一个社会伦理学范畴,它的实质表现为人们对…  相似文献   

19.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要在公租房政策中体现公平与正义,可以在把握好原则的基础上,从法律法规建设、管理机制建设和社会监督机制建设上着手。  相似文献   

20.
秦怡 《管理科学文摘》2010,(13):244-245
19世纪初梅因提出了“从身份到契约”的命题,将人们的视角从关注身份等级制度转移到关注自由平等地签订契约上来,契约即是公正,契约自由原则被誉为民法领域三大支柱原则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契约当事人的强弱主体“身份”差别不能忽视,法律对弱势一方进行倾斜性保护,不能简单的认为是“从契约到身份的回归”,而是完成契约自由原则从形式正义向实质正义的转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