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凯南 《江海学刊》2013,(2):79-85,238
如何将偏好与制度内生化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点,而从共同演化的视角研究偏好与制度的内生互动关系更是当前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前沿。偏好演化通过影响参与者行为和改变参与者行为动机来影响制度演化,制度演化通过影响参与者行动报酬、价值观和认知模式等来影响参与者偏好演化。偏好与制度之间存在两种重要的共同演化机制,即由收益变化引起的共同演化和由学习规则变化引起的共同演化。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是构建一个能够全面描述偏好与制度共同演化的模型,这种共同演化模型必须超越现在流行的演化博弈模型。  相似文献   

2.
试论学校变革的制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制度为抓手来推动学校变革的理论与实践,必须对学校与制度的关系、学校变革为什么需要制度、学校变革需要什么样的制度等基本认识问题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变革性增长的特征,这种变革性增长应该从制度变革的适应性角度加以阐释。制度变革的适应性是指制度变革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变化,它呈现为三个层次的适应关系:一般利益主体以收益增加为核心的行为适应性——契约组织以获得合作剩余为核心的契约规制结构的适应性——国家以经济剩余为核心的过渡性制度安排的适应性。制度变革的适应性并不是必然的,从而经济增长也会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资源配置效率只能用于说明既有制度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状况,适应性效率则着眼于经济体制的演化,更适合作为制度变革绩效的评价标准,这也是中国与俄罗斯经济制度转型的最大不同。新常态下,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继续贯彻制度变革的适应性原则,致力于具有适应性效率的基础性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基于制度成本与收益理论的视角,分析现行农村土地城镇化制度安排的长期维持成本,并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我国未来新的农村土地城镇化制度安排的短期变革成本与长期维持成本。最终研究发现:现行农村土地城镇化制度安排的长期维持成本过高是其不具有长期稳定性并需要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未来新型土地城镇化制度安排虽然会产生短期的变革成本,但变革后的维持成本将相应降低,从长期而言,变革的预期效果将更为理想。最后,就如何构建未来新型农村土地城镇化制度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结构与演进--制度变迁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倩 《社会科学》2002,(7):18-22
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剖析了我国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历史 ,指出了前改革时期土地制度变迁的实质和改革时期土地制度变迁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 ,剖析了当前农村土地制度面临的新的变迁趋势 ,并从制度需求、制度供给以及变革动力的角度分析了新的制度变迁所面临的变革环境。本文揭示 ,由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局限性和新的农地制度变革的“非帕累托”性质 ,必须以新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经历了从家庭经营制、合作制、人民公社制到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制的演变过程.这既有强制性变迁过程,也有诱致性变迁因素.进一步考察,不难发现,1978年以前的变迁是"由分到合"的"强制合作"过程;而改革开放后的转换则是兼顾统分、以市场化为取向.但中国农村历史发展和现实要求,共同催生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体制"的当代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诞生.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形式既体现政治和社会的变革过程,也蕴含着一定的关联.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理解和把握其中的变迁轨迹和各种形式之间的转换关联,将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7.
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探讨我国上市公司信用稀缺的机理,是缺失制度制衡,即产权制度存在痼疾、监督机制梗阻、惩戒规制缺损,需通过重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违法失信的预期成本、用信用机构降低信息不对称、强化非正式契约的软约束等机制来治愈制度症疾.  相似文献   

8.
杜素华 《东岳论丛》2008,29(3):180-182
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法系合同法领域中一项重要制度,我国1999年《合同法》首次明确对预期违约制度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加以规定,但是条文过简,可操作性不强。本文从预期违约的概念、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特征、构成条件、法律后果等基本问题入手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对理解和应用该制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民诉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次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开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先河,同时也掀起了一股研究公益诉讼制度的热潮。本文以公益诉讼的正外部性为出发点,实现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为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公益诉讼制度的合理性及我国公益诉讼中的软弱性,并希望通过用经济学的理论对法律的分析来帮助改善法律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按照对人的约束方式的不同将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本文从制度的心理发生角度出发,认为外制度产生和形成是信任缺失的结果,内在制度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积淀的结果.在考察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的关系时认为,内在制度是外在制度的心理基础,并且为外在制度提供支持系统和动力系统.外在制度是文化的表层,内在制度是文化的深层,落后国家对于先进国家的制度先进性的认识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就遵循了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