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仅仅是世界交往体系形成的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就预见到世界交往对人类精神交往发展的重大意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证明了他们的预见.在市场经济向全世界扩张的趋势下,人类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从狭隘迅速向广泛发展,世界交往必然要替代局部的民族交往成为现代交往的主旋律;民族交往必然会冲破以往的种种藩篱而成为世界交往的一部分.如果要在这个世界中应对自如,就必须具备同文化背景、世界观和行为方式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思想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之初到达成共识的今天,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社会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一般地提出了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交往形式,列宁则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交往中提出了对外开放.在中国,邓小平同志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 上第一次把对外开放提到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的高度,并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全面正确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性质、对象和目的.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恩格斯则参与了这一伟大发现中许多重要的工作,唯物史观是"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其中,分工、交往、和谐三个范畴的形成与演进以及这三个范畴之间内在的、辩证的统一,构成了唯物史观的一个理论条链。如果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与现当代人类社会的实践结合起来就会发现,"分工"与"交往"是这个理论条链的重要两环,通过"分工"与"交往"又可以导出这个理论条链的另一重要环节——"和谐"。  相似文献   

4.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观”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面阐述了自己的交往思想,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交往理论的确立。首先从物质生产的角度阐明其含义;其次从交往与生产的关系、交往与各民族的关系、交往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确立和全人类的解放所起的作用三个方面说明了交往的社会作用;最后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理论,对现实意义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人的异化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感性活动"这一新的视角来理解人,把人看做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并深入到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中,从生产力、交往形式和分工等方面,考察了人的异化的各种表现,揭示出人的异化之根源以及扬弃异化之途径。  相似文献   

6.
异化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批判费尔巴哈、施蒂纳等人的异化观和阐述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形式,从“现实的人”出发,通过对生产力、交往形式和分工等方面论述,揭示了人的异化的根源以及扬弃异化之途径。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活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现实的生活"为立足点,建立唯物史观.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活"概念有多种内涵,其中生产实践是人生活的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鲍威尔、施蒂纳、费尔巴哈之所以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是因为不懂得实践就是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和平是人类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间非暴力的一种关系状态;和平是不同利益主体间的一种交往方式和手段;和平是处理民族间、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原则;永久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无产阶级要把争取和平与进行共产主义革命结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思想,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争取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学说是以马克思命名的,这既是恩格斯的一贯主张,也因为马克思是马克思学说的主要创立者。承认马克思是马克思学说的主要创立者,并不否认恩格斯在马克思学说创立中的贡献。恩格斯在马克思学说的创立中作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恩格斯是马克思学说创立的前驱者、唯物史观的发现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创立的参与者和完成者、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经典文本.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革命为前提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革命,表现为否定了从原理、原则出发的哲学立场,转向实证科学的立场,超越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而创立"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的"新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今天纪念<共产党宣言>,不仅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更要理解他们的哲学革命.只有改变从原则出发的思维方式,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维方式,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