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诗画结合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大特色,其中山水诗和山水画的相互借鉴尤为典型。中国古代山水诗和山水画的相互借鉴既有先天物质条件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山水诗自由的时空观和意境美给山水画以启示,山水画的设色与布局又对山水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山水画和山水诗一样,均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谓的"庄老告退,山水方滋"就是描写了当时山水诗萌芽的状态.古代诗画同源,山水诗的萌芽与兴盛,也带动着山水画的萌芽与兴盛.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的易象思维是山水诗与山水画相通的根源,山水画作为诗歌创作的媒介,以及诗人以山水画家的身份体验和知识结构进行诗歌创作,成为宋代山水画影响"苏门"文人诗歌创作的主要途径。山水画的"立象尽意"、"重画尽情"的思维方式和"苏门"文人以画家的身份创作诗歌,对其诗歌的取材方式、构思方法、审美风格等产生影响,从而"苏门"文人诗歌呈现出画趣、奇趣、理趣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感物、会心、畅神构成了古代山水诗主体创作心理的三个重要环节.感物是审美创造的肇端,会心是审美心理的超越,畅神是审美活动的结果.由此表明,古代山水诗除了"言志"、"抒情"以外,还应有"畅神"一族.由于主体创作心理的活动及变化直接影响到山水诗的意象创造及其美学效果,所以,准确把握创作中主体心理活动的规律,对于古代山水诗审美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审美趣味的欣赏和品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庄子与自然、庄子与古代山水诗的勃兴、庄子与古代山水诗中的无我之境三个方面,论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以及庄子思想对中国古代山水诗的诞生和发展的巨大深远影响,提出如果没有庄子思想,山水诗的成熟时期也许会推迟且难以达到完美神奇的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魏晋玄学产生的历史缘由以及在此文化背景下生发出的中国古代山水画论及美术思想,并对古代山水画始终贯穿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以此讨论魏晋玄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的山水诗不仅取材于大自然,也取材于画家笔下的山水,因此产生了不少题咏山水画的作品。透过这些诗作可以看出:唐代山水画是士人们畅游自然最经济的精神替代品;山水画的愉悦功能趋于强化,画家多是泛画山水,泛景创作特征明显;诗人们以畅情畅性为品赏山水画的审美标准。唐人对山水画的题咏,从诗歌发展史意义上看,是对诗歌表现领域的又一次拓展。从绘画史意义上说,又为我们揭示了唐代山水画繁荣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山水诗的肇始山水诗与山水画都是自然美的艺术反映,它们的肇始、发展过程,正是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和文明演变的过程.中国的山水诗和山水画早在汉代已见端倪.例如四川汉画象砖中的一幅“庭园”金雀山帛画上部的“仙山琼阁”图,就是对自然风景的描绘.东汉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的《观沧海》通过山水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吞吐宇宙”的情怀.这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最完整的山水诗.有人说谢灵运“堪称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鼻祖者,创始之谓也.我认为山水诗的鼻祖不是刘宋初的谢灵运,而是东汉末的曹孟德.事实证明,我国山水诗、山水画是源于汉代的.宋米友仁说:“开辟以来,汉与六朝,作山水者,不复见于世.”元黄公望在《张之政画山水跋》中说:“山水之作,仿自汉唐.”  相似文献   

9.
郭熙的《林泉高致》是中国古代山水画论的重要著作,彰显了山水画本体价值和功能。郭熙提出的“林泉之心”既溯源于老庄“游”的美学思想,也受到唐代“中隐”理论的影响。郭熙在“游”的思想基础上推扩为“游目”的审美观照方式,并且最终将“游之所向”物化为具有整合、凝炼意境功能的“三远”理法,从而使之成为山水画论与山水画创作的审美范式与规则。  相似文献   

10.
园林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从一开始就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不可分离.所以意境也成了古代园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造园者通过象征与比拟、引用各地名胜古迹等各种方法来表现想要表现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景观这一含义广泛的名词,最近几年在中国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其所造成的专业上的混乱在大学教育中尤其明显。在国外已有争议的专业名词“Landscape Architecture”和“Landscape Ecology”,分别被一些人简单地翻译成“景观建筑学”和“景观生态学”后,“景观学”的出现使这一问题更加纠缠不清,该文对此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风光摄影可说是一个带引号的特定词汇。因为它实在与带有自然客观的风景摄影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这个词汇中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和社会内容过于冗杂,像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迷团,深刻地纠缠在我们的现代视觉历史和当代文化生活之中。百年多来的中国风光摄影,见证了国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折射出政治、经济时代和摄影师们的文化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镇江山水"层峦叠翠、雄秀多姿",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其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积淀,滋养和造就了米氏父子以"米点皴"为特色的水墨山水画,体现了画家对客观自然的观照,彰显了镇江这座文化古城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体现了自然环境对艺术风格及流派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先秦两汉是中国山水诗的孕育期。《诗经》中已经出现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楚辞》中山水景物的句子大大增多;渐趋于具体;景与情进一步契合交融;借景物以象征自我心志和人物、事件。汉代赋体的景物铺叙更加细致,更加具象化。魏晋则是山水诗的催生期。曹公父子感怀、宴游、游仙诸诗标志着山水诗阵痛的到来。文章认为魏晋时期中国山水诗有三大催生因素:江南明媚秀丽的山水景物诱发了诗人的灵感;隐逸、隐居山林之风盛行;五言诗的日臻成熟。而山水诗最终完成于谢灵运的永嘉山水诗,其特点是将山水作为自觉的、直接的、特定的审美对象,将山水情化诗化,而又极貌写形、刻画入微。  相似文献   

15.
宗炳《画山水序》的山水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成寅 《南都学坛》2008,28(3):63-65
宗炳所著《画山水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从哲学和美学角度论析山水画的审美本质和社会功能的学术论文。所论"山水以形媚道"、"以形写形"、"应目会心"、"理入影迹"、"畅神"等绘画美学命题,在我国山水画的发展中起到了奠基作用,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风景及意义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具有灿烂的传统,在民族艺术创造和精神活动甚至社会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诗歌在唐代取得辉煌的成就,形成后来者不可企及的规范。但宋以后,特别是近代以来,诗歌创作陈陈相因。创造成为一种奢侈,摹仿成为唯一的可能。失去创新活力的诗歌在近代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并阻碍新思想的传播和新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 中外文学和绘画作品中都有充分的表现.从文学的"观景"描述到绘画的"景观"再现, 充分反映出东西方由于所处不同的文化境遇, 对景观有着不同的审美理解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试论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城市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如何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去指导城市景观生态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讨,简要概述了景观的概念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阐述了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内涵,并提出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国山水诗与山水画之空间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水为题材的中国诗画艺术,透露着中国艺术家独特的空间审美意识,展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华。这种空间意识不是物理的或几何的,而是心灵的观照,是中国艺术家用心灵创造的艺术境界、人化的自然。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艺术形态,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偏重一种类似"笔记式"的构图,讲究"写心论"和"畅神说";西方风景画的焦点透视侧重一种类似"照相式"的构图,讲究一种可视性的描绘.从社会文化背景、观察方法、空间观念比较分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构图,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和理解中西方绘画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