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子龙是新时期文学中“改革文学”的先导,十几年来,他创作了一批有很高美学价值的作品。笔者在本文中想就蒋子龙的小说创作中的美学追求,略谈几点拙见。一、蒋子龙创作的轨迹蒋子龙自一九六四年在《光明日报》发表一篇散文而涉入文坛。一九六五年发表了短篇小说《新站长》,这是他的处女作。自七十年代开始,他陆续发表了《三个起重工》、《进攻性格》等十几篇反映工厂生活的小说。一九七五年,他因创作《机电局长的一天》而成名。这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距离美”和“女性美”的理论 ,以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为例 ,对朱自清散文的“距离美”和“女性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愚人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因素在鲁迅作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构成鲁迅作品的诙谐风格的一种重要元素.鲁迅在创作中充分地利用并发挥了这些功能,使其诙谐的小说风格得以充分体现,这些愚人因素与愚人眼光成为他的一种诗学手段,在批判与颠覆传统主流伦理观念及历史叙述的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面对消费主义时代,当代小说创作必须重塑自我,追求一种诗性的言说,讲述富于当下性的故事,创造与精神图景相一致的艺术结构,聚拢孕育性的生动"细节",发掘出意识下的"潜在的真实"与"灵魂的颤抖",而在真实的生活经验与虚构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真正进入生活的深处和根部,实现对于现实生活世界的有效"介入".  相似文献   

5.
童年经验主要是通过对"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个性、气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建构,来影响他们的创作风格的。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童年经验中的时代、家庭、地域等因素对他们创作风格的形成都有着深刻影响。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并不是童年经验中的所有因素都会对作家产生同样重要的影响,因为对于儿童来说,那些给予他们最深、最强烈的情绪体验的事物才会深深影响到他们个性、气质、先在意向结构、心理定势及心理结构的形成,所以为了全面而透彻地把握"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创作风格的成因,我们应对他们的童年经验进行综合而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主义乡土小说和以沈从文等为代表的田园乡土小说标示着现代乡土文学的两种艺术倾向,但从审美角度审视,后者是对小说现实功利因素的超越和对艺术本性的回归。文章在概括阐述两种乡土文学的基本社会背景及艺术特征之后,着重以沈从文早年生活和具体作品互训的方式,阐释沈从文乡土小说田园风格的基本成因。  相似文献   

7.
一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在对《水浒》、《红楼梦》、《西厢记》等古典精品的评述中,总结出一种名之为“那辗”的创作手法。他这样阐述“那辗”的定义:“那之为言搓那,辗之为言辗开也。搓那得一刻,辗开得一刻;搓那得一步,辗开得一步。於第一步刻第一步,不敢知第二刻第二步,况於第三刻第三步。於第一刻第一步,真有其第一刻第一步,莫贪第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和谷崎润一郎的小说创作,有颇多值得比较研究之处,他们小说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即相同,又各具特色,他们不仅在中日两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在世界文学碑林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梅娘是20世纪40年代东北作家中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女作家之一。她在小说语言艺术创作上不断地进行着大胆的尝试,致力于通俗的东北口语与传统语言融合的探索,倾力于传统文学描写技巧手法——比喻的创新运用,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和谷崎润一郎的小说创作,有颇多值得比较研究之处,他们小说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即相同,又各具特色,他们不仅在中日两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在世界文学碑林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五四”高潮过后,郁达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肤的痛感,描绘了一系列弱国子民的留学生形象。这些形象都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制造出来的悲剧角色。这些角色以自己的遭遇激励人们。尤其是激励那些有类似遭遇的青年,要猛醒。要自强,要不甘沉沦。随着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郁达夫小说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改变,通过笔下那群消极避世的隐退者形像,郁迭夫表达了自己希冀远离现实、寻求自我解脱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南社作家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对内反对军阀政府的强权政治,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正是由于强烈的民族意识,引发了南社作家从事小说创作的激情,创作出了一大批激荡着时代脉搏的小说。1903年,苏曼殊创作出了一种纯粹以宣传鼓吹为目的的政治小说《惨世界》,南社的创始人之一高天梅及其叔高吹万、其弟高单庵叔侄三人就专辟了小说专栏。此外,南社作家还在小说题材的开拓上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在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一书终笔时慨叹道: 呵!壮阔、无边的草原!你那千万条凸凹不平的山、岭、沟、坡,是伟大的力的源流呵!即使在严寒的冰雪天,它们也穿过冻裂的地层,向这里的人民吐放滚滚的热流!是它,滋养着这里的人民;是它,陶冶着这里的人民。自古至今,我们的人民——草原的儿女,曾经蒙受过多少灾难,然而他们依然生存下来了。严寒,只不过是在他们那粗糙的手背上,留下几条冻伤的痕迹,但是没有能够把他们的生命窒息;荒火,只不过是烧毁这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小说自90年代突现于文坛以来,一直倍受关注,在以往诸多评论中,更多地强调了小说欲望化、私人化、平面化等审美特征,而实际上,“新生代”小说所体现的审美特征远比这些评述要丰富得多,作家们的艺术价值立场和精神追求也远不像许多人讲得那样缺乏深度和力度,他们的创怍也不是随意和不严肃的。  相似文献   

15.
赵树理的"问题小说",从小说与时代主潮的关系来划分,可以分为前进中的问题小说,有问题的问题小说,顶风而作的问题小说。从艺术成功的程度看,其前进中的问题小说是相对来说最成功的作品。但是,从其创作生涯来纵向衡量的话,他的"问题小说"创作是走下坡路的。其创作的得与失,主要的原因在于时代给作家创造的自由创作的空间的大小而定。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30年代文名正盛时,施蛰存停止小说创作,其因有三:一是他的文学观念与抗战后的文学要求不相适应,二是他在新的环境里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表达他的生存感觉,三是职业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受个体审美心理机制的制约,司汤达侧重剖析人物内心的隐秘,创作显内倾性;巴尔扎克着重揭示并鞭挞社会弊端,创作呈外倾性,两者从不同角度丰富并完善了批判现实主义创作.  相似文献   

18.
19.
方方虽然是新写实小说作家之一,但是她的创作风格却有别于新写实小说作家的整体创作风格,有较大的独特性。本文试图从精神向度、创作方法和结构方式三方面分析方方小说的创作风格,即在表现与隐藏之间。  相似文献   

20.
卫慧的创作在70年代出生的作家的作品中较有代表性。近年来对她的作品评说较多,但大多是从"后现代"、"后殖民"等角度,只看到与传统的断裂方面,而忽略了对传统的承续。事实上,卫慧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作家,并且身处90年代的上海都市社会,其作品还有另一种为评论者所不见的情绪、意蕴———类似古典阴柔美的审美意蕴。这既是中国传统阴柔美文化对作者创作的潜在辐射,也是作者为扩大作品影响的一个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