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源头处的中华文化却异常简洁。立竿测影,测出了太阳回归年中的日影长短两极。以日影长短两极为基础,中华先贤确定了冬至夏至两个时令点,画出了内衡外衡两个圆。内衡外衡,实际上就是南北回归线。正是这两点两线,演化出了伟大、永恒而长青的中华文化。认识了两点两线之间的一步步细分,可以系统地认识中华文化源头的一系列千古之谜,可以真正认识中华文化的永恒性与长青性。认识中华文化,必须从认识两点两线入手;创造新的中华文明,也必须从重新认识两点两线入手。  相似文献   

2.
玄华 《中州学刊》2012,(2):118-123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所含"太一生水"内容具有多重内涵:形而下层面,论述的是星象运行规律和以此为基础建构的盖天说历法知识;形而上层面,阐述的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过程。与之对应,"太一图"也具有多重性质:它是一张星象图,又是原始盖天说的历法图,也是传世太极图的前身。这也印证周敦颐所传太极图并非生造,系传承发展于上古图式。  相似文献   

3.
近代杰出画家黄宾虹,学识渊博.他在阐述画理画法时,一再提到“太极图是书画秘诀”.他的所谓“秘诀”,曾引起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兴趣.黄宾虹以为太极图的制成,是先贤对天地万物有了“目识心动”之后的反映,不是出于空想.他的这种论断,正表明这位山水画家的哲学观点,毫不含糊地认定客观存在为第一性.他又认为,太极图作圆形,可旋可转,这就赋予太极图可变的根本特性.在客观实际上,凡能旋转的即是动,动即发生变.因此,他明确地指出:“太极图乃变化无穷,生生不息之图”,亦即“乾旋坤转”的标志. 正由于黄宾虹在这方面具有朴素唯物主  相似文献   

4.
中华太极图有三图:一极太虚图;二极太极图;三极太极图。析解中华太极图的阴阳数字化之谜,就是要把潜藏在惟象的三个太极图之后的极度抽象的阴(0)阳(1)数字化之谜底及其内在联系揭示出来。作者运用代数学、集合论等方法揭示出三个太极图间所内蕴的二进制及其数学和逻辑意义,这对于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阴阳辩证思维方式,对宏扬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太极图一词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宋朝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的《太极图》;其二是提阴阳太极图》也有书中叫《陈抟太极图》。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第二种含义上的太极图。太极图是指一个圆形图像(如图),“阴最盛处即阳之尾部”关于太极图的渊源,目前大体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太极图为五代末北宋初道士陈抟所创造,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就是这一观点。他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就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构成、产生的渊源及共哲学意义作一些探讨。提供学术界参考并请批评指正。《太极图说》一图、一说。“图”是“说”的基础,“说”是“图”的阐发,两者互为表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探讨其构成、渊源及哲学意义时,应以“图”证“说”,以“说”释“图”,图、说互相参较。前人论述  相似文献   

7.
明末大儒刘宗周的《人谱.人极图》解构周敦颐《太极图》,将《太极图》之第二图"坎离图"拆解且左右互易,组合成"动而无动"图和"静而无静"图,以此修正周敦颐的"太极"哲学范畴。《人极图》以"太极"为"本体",但以其本质为"生生",从而挺立"生生道体"哲学。  相似文献   

8.
中华和谐美第一图——太极图的审美观照和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图的种类很多,但以流行的标准太极图为最美。它是一种圆形的美、曲线的美、平衡对称的美、和谐有序静态的美。与之相较,古太极图包含着不和谐因素,充满剧烈的流动感,呈现出柔中有刚、静中有动的壮美风貌。从古太极图到流行的太极图,大体反映了我国唐以前壮美为理想(不是没有优美)、晚唐以降日益转向以优美为主潮(不是没有壮美)的历史发展过程。美中蕴真,太极图蕴含着深刻的理性内容,可以说是简明的形象的世界观,直观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人的精神大系统及其太极图式的结构模型 ,以人类工具性和社会性的生存方式为基础 ,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而逐渐形成。猿人开始有稳定的、经常性的精神活动 ,但整体上处于潜意识状态 ,呈现为一幅混沌天元图 ,意识仅是其中的一个亮点 ;早期智人已有清晰的意识 ,潜意识虽然仍居支配地位 ,已经出现精神太极图的雏形 ;晚期智人的意识与潜意识发展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小系统 ,二者互相贯通和阴阳互补 ,才形成人类精神大系统与精神太极图。个体精神大系统及其太极图结构的形成 ,也经历了类似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神话传说是远古人类对世界起源、对自然现象和对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最早记录。这些理解不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古人通过超自然的现象和幻想的形式,不自觉地运用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是对自然对社会的审美感受和把握。从认识论上说,神话传说是原始人类的主观意识对于客观现实的美的认识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苏轼的诗画同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代对于诗画关系的认识,大致经历了比较高下——汇通——寻找共同创作规律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苏轼的诗画同体论,可作为第二阶段的一座里程碑。在苏轼之前,人们所探讨的主要是文画高下。王充《论衡·别通》:“人好观画者,图上所画,古之列人也。见列人之面,孰与观其言行?置之空壁,形容具存,人不激劝者,不见言行也。古贤之遗文,竹帛之所载灿然,岂徒墙壁之画哉!”这就是说,绘画描绘古代人物的形象,却不能揭示其言行。因此,要取法古人,观画不如读书。这是贬画而誉文。其后,  相似文献   

12.
在《思维太极图和“非逻辑”之谜》(本刊1990年第5期)一文中,我们曾说过,“思维太极图是思维机理的哲学概括,也是揭示思维奥秘的启动器,它的深邃内蕴与充分展开,可以解释人脑结构与功能之谜”。并指出,思维太极图是“无限嵌套的、体用一如的对立统一”。该文在总体层次上论述了神经元系统与非神经元一体液系统的对立统一关系,本文则拟从次一级的层次上分析另一种思维太极图的性质,即思维运演中直觉和内反馈的相反相关、相辅相成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将"夸父逐日"神话的不同记述与史书记载、甲骨卜辞及今人有关神话的研究等比较分析,指出夸父的逐日行为与《尚书·尧典》所载羲、和氏奉尧帝之命守四方以测日影一样,有敬日与测日影双重目的,并因而利于其所在种族定年岁、四时,以指导民众的生活聚居、农业生产等.神话中"入日"一词实为"日入"之倒装,意即一直追至太阳落山处,夸父口渴致死非因其"进入太阳圈"或"接近太阳"太热等,而是因其极度劳累辛苦所致.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华文化的渊源 ,河图、洛书与太极图一直很受重视。从数学与哲学的角度对河图、洛书与太极图进行新的解释 ,我们看到洛书、太极图与黄金分割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不过太极图与河图、洛书是以数学形式表示的宇宙结构图。  相似文献   

15.
作为道家产物的太极图,经过周敦颐《太极图说》的诠释后,成为儒家的重要著作。其所建构的"天—人—天"合一的宇宙生成模式,开辟了儒家"性与天道"在宋明理学的滥觞。《太极图说》中的"自无极而太极"则可以理解为"自道家而儒家",因之,《太极图说》所建构的是以"人极"为中心,儒道混同、三才并立的易道观。《太极图说》在朱陆鹅湖之辩后成为历来争论的焦点,但朱熹解《太极图说》所依据的是其改造过的太极图,后来学者的注解也大都徘徊于二人之间,而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周子太极图。因此,依据周子太极图来解《太极图说》,才能还原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本来面目,也才能让我们理清太极图儒家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圭璋先生编《金金元词》中,据明注砢玉《珊瑚网名画题跋》卷八,收入元人题《碧梧苍石图》“清平调”词十六首。1983年11月,我在故宫见到《碧梧苍石图》真迹,录下画中可见之题词。今将其中可资补正的材料略述于下: (一)此图为元人陆行直作,水墨立轴,画两株梧桐与一块顽石,故名《碧梧苍石图》。 (二)图上方有明代刘稽(绥轩)跋语:“……《碧梧苍石>一幅,姑苏汾湖湖天居士陆行直甫之  相似文献   

17.
罗文广  卢平 《船山学刊》2007,63(1):171-172
《御制耕织图》是经康熙皇帝赐旨题诗,系宫中画师焦秉贞绘制,宫中刻工朱圭、梅裕凤刻制完成的古代版画宏制。然而正是图册所体现出高超的技艺和艺术水准,使得此画册在后世有许多盗属原版名的翻刻本,使得该画版本很多真假难辩。现此图各书所叙俱不相同,具体到哪一版本是铜板还是木版?各书所叙互为矛盾。本着科学务实的研究精神,考虑到我们们从事版画创作多年而长于版画实践的方便条件,我们决定翻刻其中一张画,结合典籍考据,对《御制耕织图》进行实践性的再次性鉴定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哲学乃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它起源于远古时代古老的民族,是随着古人心智的变化发展和文化的进步,逐渐从对待世界的被动态度转变为一种主动态度。从历史的整体意义上说,哲学是对神话的批判的产物,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它的直接前身是原始神话和自然宗教观。卡西尔认为:“哲学深信,神话创作功能的产物一定具有一个哲学的,亦即一个可理解的‘意义’。如果神话在所有各种图像和符号之下隐匿起了这种意义,那末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就成了哲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杨永军 《东岳论丛》2007,28(2):199-200
上古文化是人类早期的思维模式——图象思维创造的。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模式的消退,才使得许多古代文化现象难以解读。图象思维是一种原始、感性、直观的思维模式,与目前存在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着本质不同,在中国古文献中遗有大量图象思维留下的痕迹,象形文字是图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主要分水岭。《山海经》“象物以作图”,则是古人用图象思维开创了图象叙事之先河。  相似文献   

20.
糖纸装饰画     
收集一些包装糖块用过的糖纸,经选择加工,能使这色彩各异的方寸糖纸转化为另一番境界——一幅全新明快的糖纸图画。将其点缀房间,别有一番情趣。 制作方法: 一、先画一张与正稿图一样大的草稿图(也可多复写两份),作为剪裁糖纸时的依照样。草稿图要求简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