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分析现代汉语的一些被动标记 (被标和可能被标 )。文章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立足被动观念讨论被动原型 ;第二部分以被动原型为基础对被动观念的图式进行预测 ,预测线索涉及“面—向 (点 )—线—合—感”各个侧面 ;最后是一个简单的结语 ,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值得 (施为者) VP”结构与被动观念的表达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值得”是一个可能被标。文章探述了现代汉语中“值得”结构的各种表现及其与被动观念的关系;并从语义与结构的历史衍推和语用主观的共时驱动两个方面探讨“值得”结构的使用动因,将“值得”与“记得”类词和“吃得”类词进行比较,分析并解释相关形式是否也能成为可能被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称名和表征两个角度讨论了广告语言中名词词种的诸种表现.共四部分,首先对词种及名性词种进行界定与划分,第二讨论称名词,分析商品名称词的类名表现的基本类型和品牌名意义获取的基本途径及在广告语言中的表现方法;第三讨论表征词,分析了广告语言中表征词意义系统的获取与开发可能及相关表现,列举分析了几类重要的表证词场景词、质项词、症象词、结果词、格品词;最后是一个简短的小结.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证艺术思维的特征、活动规律及其艺术表现.从而认为艺术思维是文艺的生命。全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证艺术思维是艺术家特有的审视,构想与建造艺术作品的思维方式,思维素质与能力;第二部分论证艺术思维是一种审美活动;第三部分论证艺术思维是形成自我风格的保证;第四部分论证艺术思维大于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5.
16世纪中叶以后至18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形成的西方新世界观念在中日两国传播。中国被动地接受了部分新世界观念,但更多表现为排斥西方文化及其世界观念;日本主动地吸取新世界知识,形成兰学思潮,世界观念得到了更全面、更深刻的发展。中日对新世界观念的回应是两国适应新的世界形势的重要表现,也为19世纪中叶以后两国历史不同的发展际遇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6.
悖论的根源     
这是2005年11月桂林全国辩证逻辑讨论会会议论文的后两部分(共四部分);前两部分以"悖论与自指"为题发表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悖论及悖论性错误的直接原因是认为语句可以自我指称,而语句自指是不可能的。我们之所以认为语句自指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对语言的"当下、即时"这一重要性质缺乏理解所导致的某种混淆;这才是悖论及悖论性错误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对比的角度,归纳并分析了英语中的主动结构表示被动意义和被动结构表示主动意义的"倒逆"现象;同时还说明了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的语义特征.本文认为,主动意义与被动意义的"倒逆"现象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思维形式和不同思维风格.  相似文献   

8.
英汉两语言中被动句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语法体系、结构形式、使用范围、表达功能等几个方面对英汉两语言中的被动句式进行了比较,从中可以看出这一句式在英汉两语言中不同的表现特点:英语中的被动句体现的是英语以体系为本的语法特点,其形式单一,具有客观、间接等文体色彩;汉语中的被动句体现的则是汉语句型为本的语法特点,其形式多种多样,具有浓重的个人感情色彩,使用范围较为狭窄。  相似文献   

9.
孩子学话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其语言能力不断地被开发出来的过程。人的这种语言能力包括两部分:灵活的发音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而这些潜能的开发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完成。试图从语言能力的这两个方面入手,联系后天教育的作用,来探究孩子语言能力开发的不同阶段的表现和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语言现象经验主体的语言行为者,拥有语言能力的事实无可置疑。这样的语言能力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语言感性能力和语言知性能力。语言知性能力,主要涉及心理过程的语言观念形成与展示,以及语言观念的存在地位与作用。语言观念作为心理经验对象的形式存在,首先源自语言现象的经验,而且它还要表现为一种"自然化"的观念存在。语言观念因为语言现象与自然物的是否一一对应,而被区别为抽象与具体。  相似文献   

11.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其被动义亦然。同一含义而不同语言的表达形式,亦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研究探讨不同语言中的被动义以说明其在语法形式、语意表达方面的异同点、被动句式的功能性,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与变化,可以看出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以及不同民族语言的相融性,以便更加明确的辨析英汉语言的被动义形式及句法意义的不同功效。  相似文献   

12.
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既有主动来访者,也有被动来访者。协助被动来访者克服非自愿性,使其由被动变主动是心理咨询顺利进行的保证。接待被动来访者应做到三个环节:认识被动来访者;重视来访者对咨询效果的影响作用,变被动为主动;咨询员必须面对自我成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上课听写、复习抄写、考试默写",是为"三写";如今的教学改革要变"三写"为"三创":有点创新,来点创意,多点创造,是为"三创"。文章以"三创教学"为基旨,以一次创新考试的具体分析为例,一方面详细论述此次创新考试的过程与成效,以求实证由"三写"到"三创"的理论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着重阐述这种教学创新在当今教育环境下的重要启示作用和对今后教学所能起到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福柯身体理论的主要论点是权力关系在社会领域内通过身体进行运作,女性主义由此得出结论,从生物差异角度建构的性别不平等理论对维持社会等级关系起到重要作用。尽管身体理论影响巨大,但在一些关键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如缺乏对身体性别特点的关注,更严重的局限性在于对权力单向度的分析,把个体降级为驯服的身体,因此无法解释妇女在当代社会的丰富体验。女性主义者通过对女性经验和历史的再发现和重估揭示了女性不再是被动牺牲品。福柯对个体作为被动身体的诠释在无意识中又将妇女推向被动的沉默地位。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31万,与2009年相比,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增无减。大众化阶段的就业观必须要考虑六个转变,即政府从"包办代替"转变为"宏观调控",就业结构由三角形"顶部"转变为"底部",大学毕业生从"天之骄子"转变为"普通百姓",高等院校从"二维"转变为"三维"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形式从"单一"转变为"多样",用人单位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出击"。只有各方就业主体都转变观念,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和谐就业"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受动性是马克思人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既继承了费尔巴哈的思想,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实践论的改造。在马克思那里,受动性不仅意味着人的受制约和受限制,还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它是人的存在的基本特征,能动性发挥的内在基础和落脚点,主体能动性形成和增强的基础,以及自我享受生发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7.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常以否定的形式表述其伦理思想。主要有:无为之为的道德原则和道德实践;无知之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修养;无我之我的道德境界和道德理想。道家以否定形式阐述的伦理思想实际上具有肯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粱一梦作为中国梦文化的实体,备经历代文人的夯实与增添,融注了文人对自身命运的考察与人生感悟的显示。历代文人借助梦的形式来展示生活需求和人生感悟,以道教的清静无为观念来否定儒学的功名之心,展示了不同时代文人的人生感悟的嬗变历程及对人生意义的拷问。黄粱一梦母题构成文人寄慨抒怀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9.
科技学术期刊的编辑活动作为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使科学论文完成由手稿到科学文献的飞跃,进入社会传播领域,促进科学事业进步。在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积累、发展的过程中,它具有择优控制作用、精化促进作用和双向导向作用;它的智能特点、技术特点和成果体现形式,它的主动性特点和被动性特点,构成了科技学术期刊编辑活动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对老子以"贵柔"知白守黑"为代表的行为准则,人们往往给予"消极保守"的评价。其实老子并非真是消极保守、否定进取:其一,"道"本自然,不具备价值判断;其二,"德"存于社会,但人不能做到"立德","德"需以"道"为体,才能复归于真德;其三,老子更看重"道"的根源性、统一性、自然性、和谐性,因此万事万物、人的一切言行的正确与否最终都归于"道"的标准。老子哲学的积极本质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