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东盟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东盟关系开创"钻石十年"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动力内在地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目标;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合作的制度化发展、中新合作提供的范本,以及利益交换关系存在潜在的不稳定性、具体合作政策和标准规范上可能存在的分歧等。应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来推进:把握准确方向,明晰合作目标;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以渐进的方式,协同推进建设;全面深入把握,真诚携手合作。  相似文献   

2.
尤泽顺 《东南学术》2011,(5):240-248
本文以中国东盟关系的话语建构为例,把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CDA)和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的相关视角相结合,对《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2008)与中国东盟关系相关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以此揭示话语、身份建构与中国东盟关系的互动。分析发现,近年来双边关系的改善与中国官方报纸增加对东盟正面身份的建构存在正相关关系;后现代国际关系和建构主义理论主张的"国家身份是建构的和变化的"观点是合理的;CDA能为国际关系领域的语言研究提供其所急需的话语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是一个漫长与曲折的过程,观念结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建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分析身份建构与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寻找制约中国—东盟合作深入开展的观念性因素,并进一步探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以及中国—东盟未来身份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与东盟十国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东盟十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对我国的影响都十分重大。本文基于数理统计与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1999年到2013年这15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流量的面板数据,得出贸易流量与双边国家的距离成反比、中国与东盟五国人均GDP存在差异的影响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因素,提出营造高效、安全、便捷的海关环境、促进东盟发展经济、充分融入区域经济合作、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内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考察当代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应在东盟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特点的大背景下进行。现阶段中国-东盟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东盟作为一个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组织,其对华政策的基本定位、核心内容、重要目的表明,东盟对华关系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整体(东盟)、两大板块(半岛和海岛)和十个国家三个局面。近期和从更长时期看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主要是东盟与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东盟自身的一体化进程和对华政策;东盟与美、日、印等国关系的发展及“大国平衡”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林琳  王欣 《东岳论丛》2015,36(1):149-152
近年来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合作发展不断加快。但针对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投资关系的研究相对不足。本文运用混合回归的方法对2004-2011年间东盟十国对中国的出口和投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中国-东盟贸易与投资呈正相关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就东盟十国对中国的出口和投资而言,出口对投资的影响要大于投资对出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东盟今后的经贸合作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的近邻,东盟又是亚洲地区卓有成效的地区性合作组织。处理好与东盟的关系,对维护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在东盟成立的初期,它实行的却是反华的政策,对双方关系的正常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试从东盟国内的华人问题,以及中国和美国的影响探讨东盟制定仇华政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随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和以莫迪为总理的印度新一届政府执政之旅开启,两国关系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大家充满了期待。中印两国亦做出了积极努力,以双方高层的频繁良性互动开启了双边关系发展的新征程。然而,自2015年下半年起印度一度提出一系列让中国难以接受的诉求,加上其在外交方面的屡屡受挫,中印关系开始呈下滑趋势。2017年的中印洞朗对峙更是使双边关系走到了自1962年以来的极低点。但是,冲突过后,印度方面紧接着是极力缓和中印关系,自2018年2月底以来,印度政府主动调整对华政治立场,积极响应中方关切。是什么因素使印度对华态度如此变幻莫测,其究竟存在哪些深层次原因?本文力图通过解析印度对中国态度的辗转反侧来分析影响中印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各方因素,为更好地把握中印未来关系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朝鲜战争之后,美朝关系一直是影响东北亚政治、经济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美朝关系能否走向正常化成为本文关切的问题。文章主要阐述美朝关系正常化历经的三个时期——美朝全面敌对时期、"交叉承认"议案博弈期和边缘核战争对冲期,论述双边关系难以正常化的瓶颈——朝核问题、韩国因素和美国因素,探索双边关系正常化的三个可能性路径——非常手段路径、机制内路径和机制外路径,尝试提出促成朝鲜半岛和平机制与美朝关系正常化的预案,深入分析美朝关系正常化对中国周边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越南的东盟身份对越南与东盟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双方在东盟的扩大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为东南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新的动力.另一方面,越南的东盟身份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成为地区一体化进程和东盟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越南的东盟战略是基于国家利益基础上的现实选择,其对东盟缺乏强烈的认同意识,越南对东盟身份的认识和定位将成为影响东盟未来发展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老挝实施革新开放政策前后进出口贸易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统计数据,从实证角度研究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关系发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认为:革新开放以前,老挝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较低且保持相对稳定性,革新开放以后进出口增长速度相对较高,但波动性增大,稳定性降低;中国已逐渐成为老挝的重要的贸易伙伴,老挝经济发展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何消除双边经贸关系中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是深化两国双边与多边跨国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可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框架下推动双边区域经济合作,使之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调整.从建构主义视角来看,双方关系的调整是彼此在互动中所建构的文化使然.国际话语实践所导致的"自我证实的预言"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文化选择中的社会习得而成的国家间互动模式,在具备相互依存、共同命运、文化的同质化和自我克制四个要素的同时同样促成了双方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克什米尔问题久拖未决,是制约印巴关系发展的核心因素。在双方的战争历史记忆和双向核威慑的背景下,印巴领导人意识到继续保持战略对抗越来越不符合各自国家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双方致力于以《西姆拉协定》为改善关系的政治基础,不断推进、深化印巴和平进程,争取为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创造良好的外交环境。由于第三方在国际危机管理和解决印巴间争端与冲突中的成功实践,克什米尔问题的最终解决并不应排除第三方的参与。文章认为,政治路径是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王莉 《学术探索》2013,(4):34-39
中国与欧盟拥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这使得中欧双方都把对方视为重要贸易伙伴,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也保持着良好势头。但在欧盟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发展中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摩擦和问题,对此中欧双方都需要进行调整,在寻求化解双方矛盾中能够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对中欧经贸关系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分别从中国和欧盟两个角度的利益诉求着眼,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服务贸易是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自贸区各成员方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应在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内发展自贸区服务贸易。在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达成之前,将服务贸易相关领域标准化的制定和执行作为催化剂,优先进行双边或复边谈判,尊重和鼓励家族经营的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以此提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俄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远来看,俄罗斯与中国及亚洲各国关系的发展进程最终取决于经贸关系的发展水平和由此产生的相互经济利益的依存度。根据近几年来出现的新情况与发展态势可以看到,中俄经贸合作将迎来一个重要的机遇期,这突出表现在有利于中俄经贸合作的因素不断增加: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俄两国政治关系取得了明显进展;在重大问题上相互协调与支持,两国存在长期的共同战略依托;两国关系更加务实,特别重视经贸合作的发展;两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经贸合作将产生积极影响;能源合作有新的进展;边境与地区间经贸合作尚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中印关系是当今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近年来,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走向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印建交60周年之际,两国关系虽然稳定发展的基调未变,但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尚未完全消除,双方在经济联系不断增强的同时,政治互信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在中印共同崛起的过程中,如何吸取历史教训,增进共识,化解分歧,成为未来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围绕着4世纪末以来朝鲜半岛局势的深刻变化,为了寻求自身的安全和发展,百济和北魏都在构建着对各自有利的外围条件。472年,百济上表北魏请兵攻打高句丽,却遭到北魏的拒绝。由于两者在最终利益上的差异,使得它们未能在传统的东亚国际秩序下建立起朝贡册封关系,最终,北魏王朝再无百济使臣前来,两国的关系形态对5世纪后期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韩非子》工具性关系剖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益至上是《韩非子》工具性关系的人性基础,也是其建立的原动力。《韩非子》工具性关系的前提是相互性,双方只有都是对方难以替代的有价值的工具,并且彼此尊重对方的利益,才能建立工具性关系。《韩非子》工具性关系的关键是同利,双方应在同一事件中同时成为对方难以替代的有价值的工具。《韩非子》工具性关系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与动员力。  相似文献   

20.
中日关系是亚太地区复杂国际关系中的一组重要的双边关系,在21世纪初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局。到目前为止,双边关系虽已走出困境并恢复到正轨.但困扰中日关系发展的现实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和消除,双边关系仍很敏感与脆弱。本文通过对冷战后中日关系的历史进行梳理,从现实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导致中日关系陷入困局的深层原因,指出困扰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关键在于双方因相互信任的缺失,难以跨越传统的“安全困境”,并尝试着探讨双方超越困境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