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强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5):69-72
清末民初,出于防范边患、巩固边疆之目的,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在东北地区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政策导向错误、经办官员腐败等。另外,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也往往流于形式。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移民实边政策的推行受到阻碍而未能收到完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尹斌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3):40-41,52
在经历了近两千年的沉寂之后 ,中国的法律教育在清末民初迎来了它的新生。在这个阵痛、裂变的过程中 ,中国法律教育被时代和社会赋予了独特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廖海燕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1):89-91
教师职业倦怠的存在使个人、家庭、组织与社会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通过已知的材料和调查了解得出结论:苏北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并不严重,但仍有一定比率的教师经历严重的倦怠。形成苏北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核心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职业特征、教学情境和自身人格因素等。有效防治教师职业倦怠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东三省移民与近代城镇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关内人口向东北的迁移,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可谓“全部近代史上一件空前的大举”。1860年东北局部开禁,特别是1904年全面开禁后,随着大片土地的放垦,关内移民东北者络绎不绝,东北原有的城镇,规模迅速扩大,同时大批新的城镇纷纷兴起。这些城镇不是建立在军事驻防的基础上,而是在招民垦荒、移民实边与铁路、港口兴建的过程中,陆续发展起来的。此时,东北的城镇才真正具备了近代意义上的性质与规模。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思想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方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思想是指在民族危亡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提出的培育国民尚武精神、全民皆兵,以实现军事救国目标的爱国主张。它的形成是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以来,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而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国际局势的发展,特别是德、日两个军事强国的崛起对中国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吴彦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5(1):19-24
20世纪初,清政府进行教育改革,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行新学教育,然而这种靠政府强力推行的新教育在乡村社会发展却举步维艰,与传统的私塾教育相比处于弱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新教育不为广大乡民所接受,乡民抵制新学是一个重要原因。从文化竞争的角度剖析这些原因,无疑对我们正确认识乡村社会的教育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近代历史为素材的演义成为清末民初历史演义编纂的重要内容,打破了自宋元以来历史演义只演述古代历史的沉闷局面。作品倡导救亡图存的写作旨趣,揭橥革命大纛,为史学领域带来了一股清新之象,构成了这一时期演义体史学的一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广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5):67-71
清末民初,随着大批留学生回国服务,我国外语教育日臻成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景象。大批学贯中西的留学生,肩负着我国外语教育的历史重任,这个特殊群体在我国外语教育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他们成为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主要承担者、外语教材的主要编撰者、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者以及外语教育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为我国外语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顾永安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7(2):9-12
经对苏北地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现状的考察与调查发现 ,“九五”以来苏北地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在取得进步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基于对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理顺思路、建立机制、强化队伍、建设网络等方面阐述了加强和改进该地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增进实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车辚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1):66-71
清末民初的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包括地缘政治环境、行为、中心、心理、思想和格局等若干方面。中法战争是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的转折点,英法两国的地缘政治角逐是近代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从1884年起,云南作为中国地缘战略区,其地缘政治地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年的湖北自治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军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1):135-139
民国初年 ,“联省自治”运动一度形成席卷全国的潮流。湖北自治运动是“联省自治”运动的一部分。军阀割据自雄是其诞生的历史背景 ;以王占元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对湖北的苛严统治与压迫是湖北自治运动的主要原因 ;“省长政潮”与“武、宜兵变”是湖北自治运动的外因 ;而湖北精英阶层的协同努力则是其主观因素。与其他省份的“自治”运动相较 ,湖北自治运动具有他的特殊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12.
葛玉红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90-95
清末,铁路的引入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的开始。沪宁铁路是近代中国最有价值的铁路线之一,它的通车运营便利沿线人们的出行,改变人们传统观念,至民国年间,旅游渐渐成为一种时尚。沪宁铁路的客运呈旺盛之势,这与沪宁铁路局制定的各种营销政策以及不断完善的服务密切相关,而日益增长的客流量提高了铁路交通消费,带动沿线旅游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丁德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2)
民初湖南省宪自治代表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总趋势,是近代联邦建国的最早试验,是民初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宪政启蒙,也是超大型国家社会民主的最初尝试.它促进了公民意识的初步觉醒,推动了公民社会的萌生.尽管在实际运作中它并未取得理想的成就,但确是中国历史上宪政在一省范围内公民实际生活中的第一次真正运作,为湖南公民社会提供了一次实践宪政民主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4.
池子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91-97
民国时期苏南农民的分化与流动呈“加速度”态势;造成这种态势的因素是多元的,其中工业发展引发农村社会变迁以及城乡经济位差拉大为主要“激素”。各种因素的“合力”,构成苏南农民分化流动的动力机制,“激励”苏南农民走出黄土地,“向心”走向城市。 相似文献
15.
丧俗礼俗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由于地域,生活习惯的不同,历史传统的差异,农村丧俗各具特色。民国时期皖北农村丧葬礼俗便有自己的特征,这对研究地域文化,造福一方,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丧俗所表现的愚昧性、腐朽性和落后性,仍是在移风易俗中提倡科学、更新观念的根本障碍;丧俗中所表现的陋俗也是移风易俗所要革除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6.
杨晓春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9,(6):82-86
根据1920年的一方碑刻和民国时期的著名方志《王家营志》及《淮阴风土记》等的记载,简略讨论了清代、民国时期江苏王营(王家营)镇的伊斯兰教发展历史,并指出其中有关东部地区和西部伊斯兰教界联系的史料是需要重视的。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党在新解放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但是,当时农民的政治觉悟不高、阶级观念淡薄和参与意识不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不高和工作方法不当,地主富农的抵触情绪和破坏活动,都严重地妨碍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此,党在农村开展了切合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不仅推进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也为此后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陈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5):88-92
为了研究农村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采用了实证分析和思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陕西省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对陕西省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及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价值观念扭曲、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缺失、学校教育的错位以及农村社区功能的不健全是导致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减少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江苏地区会道门的活动特点及其社会危害、人民政府取缔会道门工作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论述,旨在总结和检讨建国初期取缔会道门工作的经验教训,以期对解决当代中国的邪教问题有所裨益和启迪. 相似文献
20.
程宏如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25(2):130-133
苏北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城镇居民间收入差距、农村居民间收入差距以及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有些差距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有些不合理的差距却是应该努力避免的。缩小差距的对策是:建立以个人所得税为主的收入分配调控体系以调节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增加弱势群体的收入;建立社会监察体系以取缔非法收入;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以缩小苏北地区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