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将文化空间的维度与运河文化带的文化空间予以对应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扬州段大运河文化带的文化空间维度分为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和表征的空间,通过文化空间维度的分析对扬州段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以下建议,即实现文化空间实践的标准化、提高文化空间实践与表征的匹配度、提升空间表征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2.
谭日辉 《船山学刊》2010,(4):190-193
社会空间研究一直是西方经典社会学家研究的焦点。迪尔凯姆是社会空间研究第一人,其后芝加哥学派及其相关的三大古典模型、布迪厄的社会空间场域理论、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生产理论、雷克斯的住房阶级理论、戈特迪纳的社会空间理论等从不同的侧面对社会空间展开了研究,特别是戈特迪纳的社会空间视角更是加深了对社会空间的研究。这些研究对我们研究中国当代城市社会空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提出了社会空间的生产理论,说明社会空间的阐释需自然、历史和生产力的发展一并考虑.其构成不仅在于事物,同样也在于关系,并以土地为突破口,试图对马克思的<资本论>有所突破.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中显现出来的忧虑,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城市空间扩张元度的生态忧虑,其后爱德华·索亚第三空间理论的提出,就是直接秉承了列斐伏尔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在理论逻辑上,历史唯物主义内在地肯定空间能够"生产"。空间并不因其是生产出来的就必然具有社会性,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空间生产及其结果即空间产品必然具有社会的性质。空间生产的过程不仅是空间产品的创造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关系的再造过程。空间生产概念并不排斥物质生产概念,它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基于物质生产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分析。空间生产范式揭示并凸显了社会历史发展在空间维度上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历史唯物主义空间生产理论的建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出场。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生产与社区社会演化是乡村旅游地社会空间变化过程的一体两面.本研究根据空间生产理论中的“三元空间方法论”对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生产过程进行了解析.认为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生产包括了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的实践、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的再现以及再现的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的生产.现阶段乡村旅游社区空间存在着乡土风貌危机、文化胁迫危机和秩序失衡危机.应对乡村旅游社区空间危机需要在物质空间生产上关照乡土化,在文化空间生产上强调文化自觉,在社会空间生产上维护空间协调有序.互利共赢的空间再现过程将为社区空间生产提供观念基础,和谐融洽的再现空间过程将为社区空间生产提供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空间理论兴起是当代理论转型的表征之一.空间理论将文学地理学叙述重置于开放的场域之中,关注关系网络内权力运行下各种差异的生产与表述.通过性别、阶级、种族三个具体领域,空间理论表现出鲜明的理论气质:无穷的问题意识、深度的权力解析与自觉的理论关联.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空间叙事理论,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的三个方面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空间叙事艺术,指出菲茨杰拉德采用了把地志空间并置和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地志空间的差距和象征意义,盖茨比所在的社会空间注定了他无法实现他的美国梦,作者所使用的"并置"、"重复"、"闪回"等文学空间的手段,在人物刻画、主题的表达和深化、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元冬维 《天府新论》2023,(1):124-136
以日常生活批判视野为基础,依据芒福德“媒介住居时代”理论和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以城市公寓型住居空间为研究对象,梳理媒介住居空间赋形、迁衍、变革的线索,提出电视观看空间的理论建构。之后,以规范抽样的描述统计分析方法、网络质性分析方法和现场质性分析方法,提出规范的假设,对电视观看空间建构的早期、中期和当下进行分析。描述统计分析和质性研究的结果归纳可见,电视观看空间位于住居空间的中心,因其中心化装饰等现象,呈现空间生产的“祝圣”特征。而对电视观看空间安置、装饰形制的分析,发现电视观看空间已生产成为“表征空间”。人通过电视观看空间进行的媒介交往,以及电视观看空间内的家庭交往,呈现表征性的文化图式。最后,于质性分析中加入新媒介对电视观看空间影响的编码,发现新媒介缺乏相应的住居空间偏倚,对电视观看空间或存在侵占乃至消解。  相似文献   

9.
张敏  聂长久 《学术论坛》2007,(4):180-183
莫斯科维奇所提出的社会表征理论在社会心理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与社会认同理论、话语分析理论并列为欧洲社会心理学三大重要成果。文章阐述了社会表征理论的内涵与特点,深入探讨了社会表征与集体表征的关系,分析了社会表征理论对本体论还原主义的批判,揭示了社会表征理论的根本目标是构建“思考社会”的心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林仲轩 《天府新论》2017,(5):141-149
空间的主体地位在传播学界特别是国内传播学界被长期遮蔽,处于被边缘、被遗忘的境地。本研究聚焦传播的空间问题,主张从“空间生产”的视角,直指传播空间从何而来的本质问题。主要依托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并基于对新兴素食传播的民族志研究,阐释传播空间生产的一体三面,即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并提出空间不仅是传播的重要维度,甚至是传播的基础生态。  相似文献   

11.
华文文学研究的学术“升级”问题,即如何通过有效的学术研究,营造学术语境,把华文文学的学科意识变成一种学术现实。首先,这有赖于对华文文学这一对象独立学术内涵的确立和认定;其次,整合各种理论资源,从而形成独特的理论与方法是华文文学研究“学术升级”的主要途径:再次,话语和话语空间的生产是推动华文文学研究“学术升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社会时空分析既有悠久的历史,也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时间社会学、空间社会学、社会时间分析、社会空间分析和时空社会分析.本文对每一种类型分别选择了一项经典研究成果加以说明,即监狱服刑时间研究、汽车消费空间研究、职场工作时间研究、网络空间研究和社会转型研究.社会时空分析的基本特点是凸显人的主体性,融合了环境分析和要素分析,体现了分析目的和分析手段的统一以及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空间文化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都市文化研究领域,爱德华·索雅的空间文化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学术地位,索雅不仅阐述了许多独到的空间思想,而且还提出了"第三空间"与"后大都市"等一系列重要的概念.他以洛杉矶的都市研究为分析背景,讨论了后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与都市问题,并重新界定了城市空间的历史地理,标识了后大都市的六种话语.这种取自文化研究的空间视角,倡导空间本身的生产而不是空间中的事物的生产,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一种新的视角和有效理解社会的范式.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小说的成长叙事中,表征空间的叙述成为探索成长主题的重要手段。监狱、军队和会议作为三个典型化的表征空间,标识着成长主人公身体塑造和自我构建的重要关节。  相似文献   

15.
“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建构了哈维空间分析的基本框架,从“历史唯物主义”向“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转变渗透了哈维对地理学传统的知识论反思和对传统历史叙述的话语批判.“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之所以可能,在于历史的观念、本质、规律、动力与空间的生产密切相关.“历史辩证法”是一种“过程辩证法”,在其中,“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体现为一种社会过程的理论表征,是社会过程的历时性结构化的产物,它代表着一种社会关联模式,“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现实展开必须结合特定的社会过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空间现象做过多维度的唯物史观研究,其中对空间生产的社会文化考察,揭示了空间生产与文化生活的辩证关系,为我们今天在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城市化过程中,正确理解和对待文化—空间的互建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大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区域问题,通过对既往文献的评述.提出用空间管制下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来丰富区域分工理论,并以此构建一个系统性分析框架,表征和支撑近年来中国区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趋向.本文重点阐述空间管制下区域自我发展能力问题的前提假设、内涵和实现基础,并对整个分析框架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城市贫困社会空间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贫困社会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在经典社会学研究中,恩格斯和齐美尔开启了城市贫困社会空间研究的大门.沿着恩格斯和齐美尔的思路,学者们从人文生态学、社会地理学、新城市社会学和空间不平等社会学展开了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并进行了综合尝试,对当代西方城市贫困聚集区如内城区和贫民区的实证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当代西方城市贫困社会空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对于研究我国目前的城市贫困空间聚集趋势和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香港严肃文艺、通俗文学、大众文化等审美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呈现多维的空间向度,蕴涵着重要的共同体意义。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抗战和解放浪潮中,香港因其特殊的地缘位置和殖民空间,充分发挥与内地之间的转渡作用,其间审美文化主要以“南下/北上”跨地移植生产和空间传播的方式,彰显了以国族为旨归的共同体内涵。在20世纪下半叶的都市空间生产与全球化进程中,香港审美文化一方面立足都市文化的媒介生产与消费场域,以“本地化”方式参与了地方性香港作为都市共同体的审美建构,其作为“表征性空间”应该置于与社会空间的辩证关系中展开批判性考察;另一方面则是以武侠文化、影视娱乐、流行音乐等为主流的大众文化浪潮,在朝向内地、面向海外的跨地传播中,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华语文化圈并具有全球意义,成为华人审美共同体的内在建构力量和文化身份标识,也彰显了香港作为“跨域空间”和“拓扑空间”的共同体嵌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西方丰富的空间生产理论是资本空间实践逐步展开的结果,它为研究我国的空间生产现状提供了理论视角。我国在全球空间生产的背景下掀起了大规模的城市空间扩张运动。中国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使我国的空间生产体现出相当的历史价值,但是也暴露出比较明显的受发达国家空间剥夺、空间发展不平衡、空间不平等等方面的空间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看清西方空间生产理论在提供解决空间问题方法中的缺陷,结合中国的空间生产实际,改变我国在全球空间生产中的地位,科学规划空间,实现空间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维护空间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