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度解析.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关系的呈现、实施过程中的审美显现、教育环境的审美创设、教育者的审美诉求,以及受教育者审美生成等问题.有助于转变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运行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科学美的问题越来越被科学家和文艺家所关注。文艺家着重于关心科学美对文艺诸多学科所带来的新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而科学家则着重于关心科学美对科学发现和创造中所起到的作用。这就自然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审美价值的课题:把科学认识作为一种客体来看时,它对文艺家这类认识主体能产生什么功能和效用?它对科学家这类认识主体又能产生什么功能和效用?探讨这类理论课题,无论是对哲学还是对文学艺术或者是对自然科学来说,都有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价值哲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的课题。本文仅讨论后一个方面的问题,即科学认识对科学家所产生的审美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整个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语文教学也担负着审美教育的重任.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美、形式美,激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爱好音乐的听众越来越多。怎样引导他们进行音乐欣赏,是大家所关心的课题。就普遍性来说,它是一种美的追求,一种欣赏的享受;就专业性来说,它是一种审美的分析,审美的判断。本文以怎样欣赏音乐为线索,从审美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审美价值观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实现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新时期教育使命的有效手段.文章讨论了大学生审美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审美价值观教育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强化顶层设计,发挥主流文化对审美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高校加强教学,采取多方措施助力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塑造;发挥家庭功能,提升认识并优化家庭审美价值观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6.
吴红 《社会科学家》2000,(3):120-122
审美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众多高校仍未对它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从审美教育的现状出发,提出应将美育作为必修课的建议,并从文学和艺术两方面论述它对当代大学生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康德晚年有个十分重要的思想:人是教育的产物。但其最精要之义,是由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所阐发的,这一理论的主旨是强调培养完美的人性,造就审美的人。这个光辉的思想来之不易,它是审美教育哲学的现代性标志。我们这里企求坚持席勒初衷,仍着重从理论上阐述审美教育问题,以期对处于转型和改革过程中的中国当代教育做一深刻思考。提倡真正的审美教育,首先就必须从理论观念上扫清它的历史尘埃,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承诺的本来面目显现出来。如果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它在“质”的意义上,就必须包含真、善、美三个层面的操作…  相似文献   

8.
与时俱进:审美教育的必须 人本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构成,侧重关心人的各种潜能开发,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与人本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是由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表现出来的人文性,具体而言包括人的存在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等.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是美学走向社会生活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审美教育的实施对于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育的独特价值在于它侧重于以美的规律塑造人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引入一种新的人生境界,而目前美育的这种独特价值还只是停留于审美教育的理论内容中,在审美教育的实践环节中却并未得到完全体现。造成这一状况的症结就在于,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0.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艺术育人。对于大学生来说,艺术美育是一种特殊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发挥着重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作用;而艺术美育的有效途径,一是在艺术欣赏实践中实施美育,二是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实施美育。艺术美育实践中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艺术教育要与美育真正融合,二是美、审美、美感在美育和艺术教育中应该互为表里,三是艺术美育要依托美的教师、美的教材、美的教学法,四是艺术美育重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美感体验和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11.
高丽 《社会科学论坛》2005,(18):138-139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要完成音乐教育目的、培养全面人才,必须遵循音乐教学原则,尤其是审美教育和德育相结合的首要的基本原则.在音乐教学中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进行德育渗透,才能顺利完成音乐教育目的,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赵维贞 《阴山学刊》2001,14(4):77-79
从阅读课的特点出发,加强审美教育,使二者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实施审美教育的活动轨迹为整体诵读,感知美;咀嚼语言,品味美;创设情境,体验美;展开想象,再造美.  相似文献   

13.
褚晓冬 《理论界》2009,(6):167-168
20世纪下半叶,审美教育成为国外音乐教育的主流,它的核心是为了情感而教育,而在中国则忽略了音乐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所具有的独立功能和自身所应处的主体地位.本文通过比较国外音乐审美教育模式,逐步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审美建造方式的问题在于如何确定它的尺度.本文以马克思的两种尺度理论为基础,辨析了两种尺度的本质属性,指出人的第一尺度(“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恰是它的主体尺度,人的第二尺度(“任何种的尺度”)才是审美尺度.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人的两种生产方式,即以主体性尺度为基础的理性制作方式与另外一种“随物赋形”的审美建造方式;后者是人以万物自身固有的尺度来生产,它的产品是事物本身而不是人的劳动产品.这也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在这一建造中,人以世界自身的尺度使世界澄明、显现为世界本身.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主体性问题讨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主体性问题一直是中国哲学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是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异化问题的讨论之后,中国哲学界的又一次理论发展高潮.它既和前面的讨论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又具有自己深刻的现实根源和现代自然科学背景.从规模上看,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一度曾吸引了许多研究哲学和关心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人的注意力,人们从各个角度参加了这一问题的讨论.因此,要了解近年来中国哲学界的发展情况,必须了解主体性问题讨论的情况,而在主体性问题讨论中所产生的丰硕成果,所提出的问题又是一笔丰厚的思想财富,需要加以吸收和总结,并使之成为我们解放思想、继续前进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 ,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论述了语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语文课外活动中审美教育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特征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本文从审美角度探讨素质教育的特征。作者通过对素质教育要义的分析,挖掘其审美内蕴,并在探寻这一内蕴存在根据的基础上,对素质教育审美特征的外部表现作了概括。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其和谐特质区别于应试教育的,因而具有丰富的审美内蕴。这一内蕴存在的根据便是人的爱美天性和时代对美的呼唤。因此,素质教育模式一开始就从教育目的、途径、功能和方法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审美特征。它给予的启示是:应重视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 人们都承认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是活跃的、能动的。但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它具有什么样的内在运行机制,却是一个至今没有讨论清楚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 审美活动如同认识活动一样,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单向的,而是双重的,即主体的审美对象(现实美、艺术美)的反映必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本质上是一种充满童心童趣的审美的游戏,表达了作者对人才问题与体制关系的诗性体验,在浪漫的审美超越中,寄寓了作者的批判与调侃。它的另一特点在于,它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部充满童趣的浪漫小说,具有开发的审美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0.
应当从中国美学正在经历的历史变革的角度,来看待当前的审美文化讨论。在古代美学那里,审美与生活的关系是疏远的,甚至是对立的。现代美学提出审美文化问题,其核心是重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它所论证的,是审美与生活的统一而不是相反。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仍然是这两个方面的分离,许多对审美与生活相互关系的论述,还停留在古代美学的水平。因此可以说,审美文化讨论既包含着推进中国美学现代行程的动力,也产生着制约的甚至是破坏的因素。因而首要的问题是美学历史感的强化和基本理论探讨的自觉。为此,本文提出了与审美文化直接相关的审美特性范畴,初步论证了这个范畴所包含的审美现实性与审美独立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