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组织创新视角下的隐性知识共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力量不是来自于保密的知识,而是来自于分享的知识”。由于自身的高度个人化以及意会性和难以模仿性,隐性知识已经成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和基础。为促进、激励隐性知识在组织内的共享与扩散,企业必须依靠人性化的管理,依靠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团队这一组织模式的盛行,团队层面知识共享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在知识共享基础结构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团队层面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概念模型,提出了影响关系假设。并通过调研问卷,实证检验了模型及假设,确定了诸如知识距离、知识属性、个体认知因素以及共享文化、内部互动沟通、团队领导管理风格等对知识共享意愿以及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3.
供应链中成员企业间知识共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应链中成员企业间知识共享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解决之道是: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同盟,制定供应链长期发展战略:培养知识共享的供应链文化;组建由主要成员企业组成的贡献评价团队,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建立供应链内知识共享的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Wiki的组织内部知识共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Wiki是随着web2.0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知识管理软件,能够有效帮助组织机构实现内部的知识共享。本文从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出发,结合Wiki的特点探讨了Wiki对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基于Wiki的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5.
知识共享是在反版权的浪潮中产生的.近年来,各司法管辖区域都在引入知识共享许可协议,香港的知识共享计划已于2008年11月开始推广.在分析了知识共享产生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知识共享组织和知识共享许可协议、香港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以及知识共享在香港推进的优势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团队组织中知识共享的风险、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团队组织中进行知识共享,同样会因为网络效应、分散性、群体性和动态性而面临着隐性知识难传递、产生不满情绪、效率下降等风险。如果再考虑观念定位、外部竞争压力、团队成员的构成、知识共享的渠道和技术等因素,那么这些风险还很大。通过建立知识管理的信息化系统,通过实施法典编辑策略和人格化策略,可以实现企业知识在同代员工间以及不同代员工间的传递、使用和积累,从而可以有效地规避知识共享风险,形成跨时期团队知识的矩阵式发展范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段光  黄彦婷  杨忠 《江海学刊》2012,(5):97-102,238,239
团队成员之间不同的交互模式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结构,并影响团队产出。从团队知识贡献强度、团队知识贡献差异、团队知识搜集强度、团队知识搜集差异四个维度,深入分析团队知识共享行为结构,打开团队知识共享"黑箱",研究团队知识共享不同行为结构的特征与发展路径,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知识管理理论。不同的团队知识共享行为结构对共享有效性有不同的影响,必须在团队知识管理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包括按照共享结构发展路径逐步改进团队知识共享,提高知识贡献与知识搜集的匹配性,根据团队的发展阶段和管理目标构建相适应的共享结构,有效管理团队成员共享行为差异等。  相似文献   

8.
知识共享研究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源泉,而知识共享对知识创造、组织学习和组织绩效起着关键的作用.知识共享是通过知识在个体之间的流动和交换得以实现的,主要是基于个体层面的.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从多个理论角度对知识共享进行研究.本文系统回顾了可应用于知识共享研究的系列理论,如:经济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归因理论、合理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同时对各个理论在知识共享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认为各个理论之间应当相互融合,形成综合理论分析框架,也为今后知识共享研究中基础理论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知识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知识是属于个体的,组织对知识管理的重点是促进知识共享.管理实践表明,拥有知识的员工很少有自发的知识共享的意愿,因此,很多组织都面临着知识共享的困境.本文从员工本身的心理需求出发,以知识型员工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的分析了组织激励对个体知识共享的影响关系,并着重分析了员工心理需求在其中的关键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动机、机会和能力(MOA)模型基础上提出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表明,代际学习意愿、吸收能力和组织学习氛围能够正向影响代际知识转移绩效;其中代际学习意愿的影响最显著;吸收能力和组织学习氛围能够增强代际学习意愿与代际知识转移绩效的关系。组织管理者应当积极促进年长员工参与代际知识转移活动,制定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组织学习氛围,全面提升组织内代际知识管理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正在日益成为当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心。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创新的机制、组织创新的模式等理论问题。提出了以知识管理——组织学习——组织创新为主线,深入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创新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知识管理的基点:知识管理与组织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对隐性知识的管理达到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造就一种积极学习,汲取知识,共享知识的环境,以培育、提高创造力.而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长期适应外界环境、整合内部组织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组织文化对主动学习、知识共享、创新精神的培育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以组织文化为切入点,进行知识管理是一种科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知识点学习规律是个体学习知识时应遵循的一种规律。根据这一规律,个体应该把叙述一个知识点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和理解,个体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是最基本的学习过程。日常的学习现象包含了可以反映各种学习规律的大量信息。深入分析日常学习现象中成功的学习事例,是发现学习规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学习型学校之建构--知识管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教育变革的加剧日益要求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在简述知识管理主要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知识管理思想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市场化进程中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信任缺失。运用制度内生演化的分析框架描述信任问题的共同知识基础,分别考察熟人交易和匿名交易两种场景下,个体间交往方式所引致的偏好关系、认知状态和行为反应,揭示不确定性条件下某些信息或知识不完备是出现消费公众受到严重损害事件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在面临稀缺资源配置等行为信号时,个体之间尚未形成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交往方式来加以应对;通过畅通信息交流渠道等方法促使个体形成并维系与他人合作的稳定预期,可以与实现较好的经济结果一道建立起相互信任。  相似文献   

16.
知识管理要求人们对知识资源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以期实现知识的共享、创新和增值。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为主要职能的高等学校,更应重视知识管理,注重知识的共享和创新。而传统的高校学术组织不能很好地实现知识共享,特别是隐性知识的共享。本文从高校学术组织变革的必要性、网络化学术组织的特征和形式、如何有效运行网络化学术组织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建设知识社会下新型的高校学术组织。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把高等学校推向了社会的中心地位 ,同时带来了新的生机。高校人才集聚 ,应成为知识经济的策源地 ,这就要求高校发挥基础性研究的学术功能 ,综合研究的学术功能 ,教学研究的学术功能 ,应用研究的学术功能 ,高校自身发展研究的学术功能 ,才能够完成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以知识管理解决政府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羽 《兰州学刊》2008,(5):109-111,97
解决政府信息失真的问题,是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要从根本上真正解决政府信息失真的问题,光靠技术上的信息管理是不够的。文章指出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来解决政府信息失真问题可能是一条有效途径,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建立起学习型政府,明确以知识管理解决政府信息问题的原则,并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19.
危机影响过程就是危机信息活动与演化过程。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往往存在信息和知识不能共享的问题,信息缺失、沟通断裂、决策失误是导致公共危机产生、演变的重要原因。危机管理的核心就是对危机信息的管理,以信息管理支持危机管理的全过程。文章在提出知识管理框架的基础上,整合多重信息技术,为政府危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收集、分析、管理信息提供借鉴。同时建立危机信息管理的数学模型和价值选择模型,以引导危机管理者和危机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知识流动的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有关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研究正日渐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研究产业集群知识流动的基础上,以知识流作为基点,细致分析产业集群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结合SECI螺旋模型构建出产业集群的知识创新模型,为分析产业集群知识创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