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顾明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0-89
西方的语言理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表征,文字只是语言的记录,而不是语言。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西方的逻格斯中心主义:在场先于而且优于不在场,说出的言语是在场,书写的文字是不在场,因此,言语比文字重要,文字是言语的奴仆。这种认为文字附属于口语、口语优于文字的观点,就是语音中心主义。尽管中西方学者、知识分子以及政治家们可能并不了解或接受这些语言理论,但他们在汉语文字性质问题上的看法,与这些理论殊途同归,不谋而合,对认识汉语文字的性质以及制订语言政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从语音中心论的兴起分析其在历史上对汉语文字研究的影响,以及中西学者关于汉语文字的持久争论,可以揭示其如何影响了对汉语文字性质和特征的理解以及语言政策的制定,并进而为准确把握汉语的本质提供认识论方面的概念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皮亚杰认为,语言是动作内化而运演所构成图式(意义)的符码化。基于这一理论,根据语言与意义的分-合程度,语言与意义关系史可以宏观地三分为:合一期(未分)、对一期(和谐)与分一期(分离)。从对一期转变为分一期的两大促因是:一,异语言(方言之间)的互遇;二,异媒介(音符与形符)的互省。在希腊特定历史语境中,这两大促因均为缺项或弱项。虽然希腊人后来借用了腓尼基字母创造了文字,但该文字不过是音符的形化。这使希腊迟迟没有迈入分一期,而是继续沉浸在对一期的欢欣之中。绵长对一期中语言与意义的和谐关系凝化为一种集体记忆,作为母本扩延至西方、演绎至现代,便形成了语音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和谐观的角度,探讨了当前环境伦理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立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传统思想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张觉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5):12-16
在新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中,由现代著名语言学家张斌先生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是质量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所以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但是,该教材还存在着不少错误与不当之处。即以其中的语音部分来说,在音标、韵母、韵、音变、音素、音位等基本问题的论述中,不但没能反映汉语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还有许多常识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苗俊玲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Z1):5-7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在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果,它的建立有助于生态危机的解决。不同的学者从生存论、主体论、和谐论角度建构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本文主张从和谐论角度建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史春景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25-26
近年来,关于比较文学中存在的顽固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声讨愈演愈烈。欧洲中心主义的存在具有不可避免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实现比较文学的更好发展,不能盲目地反对欧洲中心主义,以免陷入另一种形式的文化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7.
毛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5):1-5
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不能简单归因于从人自身出发的人类中心主义.但这并不意味从人自身出发的人类中心主义没有任何问题。人类中心主义的要害不在它以人为中心、从人出发,而在近代以来。技术理性在存在论意义上彻底改变了人类中心主义所建基的人与自然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8.
王凤珍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99,(2)
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从人出发,而且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人出发来解决环境危机,较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是一大进步。但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是不完善的,它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人坚持到底,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危机。所以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人出发,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伦理学、价值论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9.
陈倩倩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0,(10):33-35
20世纪60年代生发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危机业已跃升为当代全球性的“人类困境”。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和环境保护运动不断发展.人们将生态环境纳入到伦理关系之中,生态政治哲学由此成为学界关注的新焦点。本文通过对当代西方生态政治哲学“原野”转向的考察、梳理,主要介绍了“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以及“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三个流派的观点,并对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以及彼此之间的承接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指出“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政治哲学观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杨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17-19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 ,进化了人类 ,也促进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在起着核心作用 ,是人类主动挑起了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大自然不断发展的历史重任。弘扬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必须坚持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近代汉语时期,除数词外能与动量词组合使用的语言成分主要有:指代词"此""这""那";疑问代词"那"(哪);方位词"后""前""下""上";时间词"今""先";后缀"子""儿""家(价)""里"等。各组合形式的出现时间和发展过程各不相同。近代汉语动量词在组合能力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相对而言,计数动量词("次""回")的组合能力最强,现代汉语中消失了的动量词(如"过""巡""转""度")在近代汉语时期的组合能力很弱;从时间角度来看,元、明时期动量词的组合能力最强。各组合形式的出现一方面与动量词及语言成分本身的发展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与语言发展的类推作用有关;其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主要与同义词之间的互相竞争有关;社会时代是促进各组合形式发展或消亡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2.
周晓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3)
近年来有关现代性的研究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话语资源,现代新诗的现代性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现代新诗的现代性问题本身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问题,包括现代新诗从题材到主题以至语言艺术方式等多个方面.语言问题是其中最受忽视然而最为重要的问题.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事实上从根本上制约和决定了现代新诗现代化的方向及其内涵.而现代新诗现代性本身则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傅金祥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76-79
在古老中华文明向现代中国转换的历史进程中,现代汉语写作具有奠基性、标志性意义,它为现代中国的生长提供了强大的平台和载体,进而推进了现代中国的文明进程。文言写作向现代汉语写作的成功转换,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所创造的最伟大的业绩之一。近年来所谓汉语写作的“失语”论、“汉语写作危机”论,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汉语写作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又经历了中西文化撞击和现代化洗礼,融汇了西方语言的优势和特长,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融合力和再生力,随着民族的强盛,汉语写作必将发出更强大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现代诗歌写作中频繁出现的意象。从国家主题的视角,土地会有不一样的解读。具体阐释的过程包括:土地的现实与深切的挚爱、离乡的际遇与返乡的渴望、深入土地与特定的情思、地域的书写与进入当代、多元展开及其历史形态五方面。它们以历史发展的顺序交相排列,呈现主题演变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宗廷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62-69
"修辞学研究随着文体的演进而发展",这是一条被无数次历史事实验证过的规律。白话修辞学百年来随着文体变革而发展的历程,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白话文体、白话修辞学与文言文体、文言修辞学的竞争分为三个阶段:(1)"新文体"倡导阶段;(2)"白话文"运动阶段;(3)"大众语"运动阶段。建国前白话文、大众语运动存在着不足,建国后白话语体、白话修辞得以发展。白话修辞学随着白话文体的成长壮大而成长壮大。白话文体、白话修辞学在与文言修辞学竞争中渐成主流。白话修辞学的诞生与成长,与引进国外修辞学说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章琼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近些年来 ,有些学者主张将“五四”以后的汉字离析出来 ,称之为“现代汉字” ,并以它们为研究对象建立现代汉字学。从汉字发展演变和纯文字学的角度来看 ,“五四”前后的汉字并无质的不同 ,将“五四”以后的汉字单独离析出来 ,称之为“现代汉字” ,理由不够充分 ;而作为“现代汉字学”研究对象的“现代汉字” ,应该包括汉字楷书全部发展阶段中的所有楷书字形 ,这也是现代汉字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盖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3):26-31
中国文学对生命整体观及大宇宙生命活化的体验特点,显化了"生态文学"的古典形态。我们挖掘其"生态"内涵,既是一种现代阐释,也是一种对接;作为历史机缘,更成为现代与未来接续的必然。这种环绕"生态"体验的现代阐释,意在接通中国传统话语系统,把握中国文学体验的核心要素,将"生态"承载文学的运思与体悟,进而揭示文学价值及人的生存的"生态"标识。 相似文献
18.
“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刁晏斌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1):49-53
在内地与香港语言对比研究中,"港式中文"受关注的程度很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但是,一些人对港式中文的基础问题认识还不够清晰,甚至是比较模糊。港式中文的"底本"是早期现代汉语,即上世纪前半叶的"国语",二者无论在词汇还是语法上都有相当高的相似性。明确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之间的这种关系,既有助于汉语/华语历史的研究,又有助于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认识;既可以由港式中文反观早期现代汉语,还可以推而广之,用之于两岸四地语言差异与融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语言演变与修辞研究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7(1):53-57
现代白话文学语言诞生于“五四”时期 ,至今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 ,它在发展中还充满了变数———以往人们对这一点往往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新时期以来 ,许多作家的语言观和文学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在语言上进行了大胆试验 ,为当前的修辞研究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探索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对语言能指形式的突出关注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 ;各种辞格的创新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积淀的国家。因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中存在的同质性的不变因素,所以中国现代化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激烈的冲击和震荡,都要付出重大的代价。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化的选择,现代化也面临着传统文化的选择。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推进现代化,我们应从二者的关系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怎样调整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