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突厥语族语言的动词中有一些词,当它们在句子中单独出现,作谓语用时,它们和一般动词一样,有各种形态变化,其词汇意义表示某种动作和状态,但当它们与其它一个动词组成一体作个1子的谓语时,前面的动词则以副动词形式出现,保留着其词汇意义,而后面的动词虽可进行各种形态变化,却失去了其本来的词汇意义,这后面的动词只帮助前面的动词表示诸如动作、状态的持续、结束等等附加意义。我们管前面表示动作、状态基本意义的动词叫“主要动词”,把后面的只表示附加意义的动词叫“助动词”。例:l、Menmugalimhaldum。我成了教师了。2、A…  相似文献   

2.
导言中外历史语言学者一致认为汉语和藏语是同属于汉藏语系的两种主要语言。藏语(拉萨话)动词是语法范畴复杂,在句子结构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词类。藏语动词有时态、人称、语气、及物不及物、自主不自主、使动非使动等语法范畴。汉语动词有体、语气、及物不及物、主动被动、使动、非使动等语法范畴。古代藏语部分动词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在拉萨话中形态已归并简化,趋于消失,代之而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研究藏族族名的文章不少,但总不尽人意。因此,我想提一个新的看法,以抛砖引玉。假如我们把藏语动词与藏族族名并排写在一起,稍加思索,就会情不自禁地呼叫出:者也!真是这样,就,就是呼喊、喊叫的意思。Bod族就是“呼喊”的民族。是个藏语中常见的动词,那么这个动词为什么变成了藏族的族名呢?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4.
配价语法又称"依存语法"或"从属关系语法",它的主要功能是研究句子各构成成分之间的支配和从属关系。在藏语句子中动词通常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藏文动词是整个句子的核心。本文根据配价语法理论,采用大量实例,针对藏语动词的及物性和论元需求,提出了藏语动词的配价环境和框架,对藏语1000多个动词的配价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藏语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里的一种重要语言。藏缅语族语言的语序当中,谓语一般位于宾语之后,处在单句之末尾。书面藏语单句之类别主要根据处在句子末尾之谓语结构加以区分,尤其从说话者语气角度分为两大部类的陈述句与祈使句更要注重分析谓语结构当中的语尾助词。  相似文献   

6.
1.前言这几年来本人一直在探究整个汉藏语系的“语法关系”。此一大研究项目的最终目标是要探索原始汉藏语的词序和语法关系的类型。本文是这一大研究项目中的一部分。某些研究藏缅语的学者认为藏缅语“动词的人称标志系统”(以下简称PMS)是一种“作格系统”的标志,也是原始藏缅语语法关系的一部分。以上这种对藏缅语PMS看法的提出使得研究原始汉藏语语法关系与探讨藏缅语的PMS的性质和起源时代密切相关。应否给藏缅语构拟PMS是70年代以来一直有争论问题。可是由于大量属于这方面的文  相似文献   

7.
一、引论 1.1 九世纪及其后的数百年间,藏文经历了大规模持续的正字和修订,形成了较为统一规范的藏语书面语.据研究,这时期的文字修订基本符合当时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所厘定的书面藏语也基本反映当时口语的情况。为了方便,我们把这时期藏文所反映的藏语称作经典藏语. 本文研究经典藏语的动词形态。讨论之前,先将动词形态状况及本文目的作一简单  相似文献   

8.
新书浏览     
《中国藏学》2002,(1):137-139
《贤者新宴》(第二辑 )王尧主编  1 6开  2 5 5页  3 1 0千字 平装定价 2 1 .5 0元 河北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1 2月第1版  ISBN7- 5 4 3 4 - 41 3 3 - 0 /K· 1 5 7 责任编辑 :姜红、路殿维本论文集分语言、历史、文化、人物评论、艺术、序跋与书评等六部分 ,收录文章 1 5篇。其中 ,黄明信先生的《有关〈五体清文鉴〉的一些历史资料》为其 2 0世纪 5 0年代初出版 (五体清文鉴 )时所写的导言 ,胡坦研究员探讨的藏语中常见、但却不为人们注意的“主语隐现”问题。 (《藏语句子主语的隐现》) ,谢继胜的《黑水城出土西夏藏式风格唐卡…  相似文献   

9.
在藏英的六大词性中,动词占着相当高的比例,特别在具体的句子当中它的时态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想要彻头彻尾地划清一个句子的句法和语法功能,首先攻克的是对动词时态的研究。本文通过收集的藏语语料库和英语的British National Corpus(英国国家语料库)为基础,以传统藏英动词时态的划分为依据,再对比两种语言的动词时态,目的是对机器翻译、人工智能和藏英动词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东汉《白狼歌》是越人歌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益州、邛都其地百姓的语言为越语着手,论述了益州刺史朱辅搜集翻译《白狼歌》的地点在越人村寨。《白狼歌》一共三首,44句,共176字。用当今云南壮族沙支系(自称“布越”、“布依”、“布雅依”,简称“越”)的语言比较,其壮语汉记,其音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语音反切,和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汉字古今音表》中古音拟构,语音上极为一致;壮语意思和原音汉译比较,不仅字字可解,且44句中有34句的壮语意思与原汉译意思相同或近似。其中第一首14句,相同和近似的13句;第二首14句,相同和近似的9句;第三首16句,相同和近似的12句。在词汇上,全文44句,全部保留着越人口语的原生词,与今天壮语的基本词汇一致。在语法上,既有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的句子,也有只包含主语、谓语的句子,其修饰成分的词汇,则中心词在前,修饰词在后,符合壮语语法的特殊现象。全文翻译出来,天然凿成,浑然一体,是地地道道的越人歌谣。  相似文献   

11.
疑问语气在信息交流模式上必须遵循"听者>说者"的语用原则,因此,主语"我"是有标记的.其在与形容词谓语共现时,所受限制主要来自具有内在感知性的感受类形容词.与动词谓语共现时,依小类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选择限制性.限制原因主要在于违反了疑问语气的语用原则.受限制疑问句在语用上表现为各种非真性问句.  相似文献   

12.
日语动词的自制性与非自制性卜庆霞(哲里木畜牧学院)日本语谓语有“动作型词”与“状态型词”之分,但两者尚存在着动作,状态是否能靠自己的意志控制的问题,既谓语中的“自制性”与“非自制性”,也就是“意志性’与“非意志性”的问题。如:、来、死属于“自制性词”...  相似文献   

13.
在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里,都有一些特殊的句子形式。如在汉语里被称之为连动式和兼语式谓语的句子即是汉语语言的特色之一,这两种句子形式在蒙古语里是没有的。但在翻译过程中,只要我们注意分析前后动词在意念上的相互关系,根据其具体的语言环境,在深入理解原文句意的基础上,是会找到恰当的表达方法的。  相似文献   

14.
才华  群诺 《西藏研究》2023,(5):151-158+164
现代藏语动词分类方法侧重于藏语信息处理需求,没有充分考虑藏语本身的语法特点和理论框架,很难与藏语传统语法相统一,甚至相去甚远,加之分类标准不一,难免出现交错现象。三个基本动元的动词分类方法,通过描述动词的基本配价数目及其语义兼类间的关系,揭示了格语法与配价语法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继承了藏语传统语法的根本思想,而且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传统分类体系,更好地体现出动词间的句法、语义差异。此方法能够自圆其说,能做到“不杂、不重、不漏”的分类基本要求,并且能够合理解释藏语“语义兼类”现象。  相似文献   

15.
汉哭山即今青海省海南州的河卡山,以往有研究释此名为“高山反应”引起的情绪波动.河卡山及大河坝河(杭曲)的藏语名称同源,藏文写法很不稳定,存在不少异文材料,显示这个词是藏语记音.汉哭、河卡均为蒙古语族“杭盖”(qangγai)的译音,指水草丰美、适宜放牧的地方,是阿尔泰游牧族群的常用地名,在汉文史料中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录.汉哭山是少数仍在青海地区使用的吐谷浑地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我和D.D.赫尔弗斯于1989年发表的题为《古典藏语的施事者与行为》一文中研究的有关传统藏语语法学对'及观点的一些补充论述。在我们的合著中,尽可能完整地解释了藏语语法中的叩叮q帕',施事者以及跟动词行为有关系的施事对象等因素,但有待于进一步描述。目前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7.
汉语介词框架"PX时"通常在句子里中做状语,常被看做是汉语的同时性时间结构。通过对一系列的语言事实考察发现,它在表达时间范畴时既可以与句子的主要谓语动词是同时关系,也可以是非同时关系。在语义虚化的促动下,这一介词框架还能表达假设关系和条件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教中的几个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语中本为“生命方式”(Way of life)之意,传统的解释为“法之本”.藏族称西藏为“蕃”。在古藏语字母书写中,作为音尾的英语译音“n”和“d”往往交替使用,例如:早期吐蕃君主的称号即可写成tzedpo(btsad-po)也可写成tzenpo(btsan-po),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况且,直到大约公元七世纪,藏族人仍然称西藏为“本”(pon),“蕃”  相似文献   

19.
何宗英 《西藏研究》2001,(3):111-116
去年春天,我在《被篡改的历史——评(西藏通史)(汉文版)中的一段译文》(《西藏研究》汉文版2000年第2期,第80、81页)一文中,坦率地指出了《西藏通史》汉译本中存在的个别有违学术规范的倾向性问题,而对汉译本中触目惊心的误译并未一一提及。我在文末提醒读者“汉译《西藏通史》并非原汁原味”,确属扼腕三叹之的论。此文付梓后,知我罪我,自有公评。近闻《西藏通史》汉译修订本可望在不久的将来面世,令我感慨系之:无论汉译第一版出了什么问题,这毕竟是恰白先生领衔主编的《西藏通史》走出藏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0.
一、我区双语师资队伍现状分析(一 )双语师资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平解放前 ,西藏基本上是单语教学 ,国民党政府在拉萨虽开办过一所小学 ,但时间不长 ,也没有双语师资。 195 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 ,西藏才开始从小学开展双语教学 ,不少汉族教师学习藏语文 ,藏族教师学习汉语文 ,他们给学生开设藏语文、汉语文课 ,用藏语文给藏族学生上算术、自然常识等课程 ,开始有了小学的双语师资。195 6年 ,西藏办了第一所中学 ,把数学、物理、生物等课程的教材翻译成藏文 ,用藏文上课 ,开始形成中学双语师资队伍。民主改革后 ,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形成了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