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提到读书,我想到三个短语: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人民日报》曾公布过一项调查,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人均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有读过。人均读书量最多的国家是以色列,64.5本;其次是俄罗斯,人均54本;第三是日本,人均36本。而我国只有4.5本。  相似文献   

2.
朱小棣 《社区》2011,(17):4-4
小的时候人们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孩子们去读好的书,好学向上,喜爱读书,并且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可以成为好人或有用之才。稍稍长大以后我才听说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有害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步人中年才悟出新的座右铭: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  相似文献   

3.
叶辛 《社区》2012,(14):4-4
所有的人都说读书是一件好事。我插队落户在贵卅I的贫困山乡村寨里,那是“文革”的特殊年代,社会上到处泛滥着“读书无用论”,偏僻的山寨里人们的文化程度不高,许多老乡还是文盲,但是乡亲们还是希望他们的子女们能读上书。省吃俭用地供他们的后代读书,希望以后能掌握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惜的是,那个年代的偏远山乡里书籍不多,要找一本好书来读,真要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好不容易借到一本好书。还得点起油灯抓紧时间读,后面还有人催着、等着呢。  相似文献   

4.
有句熟语:“好读书,读好书。”就是说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就须多多读书,因为“知识向上的阶梯”(高尔基语)。但是如何读书呢?读什么书才好呢? 自然是要读“好书”。什么是“好书”呢?自然是哪些对人进步有作用的书。萧戈、雷智勇二先生合著《名人学习法概论》(2005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可称得上是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5.
读书妙养生     
俗话说:"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一本好书就是一剂悦心的良药,能启迪智慧,净化心灵;一本好书又是一位多情的密友,能使人洁身自爱,做一个高尚的人。能抽闲捧卷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好书对于我们,可借用苏东坡的一句名言:"不可一日无此君。"  相似文献   

6.
读书畅想曲     
徐志杰 《社区》2008,(26):54-54
读书是对心灵的播种和耕耘.是对灵魂的净化。好书是点燃智慧的火种,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它似子夜悠悠的钟声,敲醒人们迷惘的心境,它似山谷寂静的空灵,静化人间世俗的眼睛。读一本好书就是收获最贵重的珍宝,书中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源远流长的人类文化与博大精深的艺术境界,是人生永恒的伴侣。  相似文献   

7.
《今日南国》2014,(9):40-41
读书有三个层级: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哪些书是好书呢?名家一再强调,多读原著,多读经典.经典历经岁月淘洗而不朽,总有神奇之处.近日,14位知名大学校长向大家推荐了一些经典书目,你读过哪些呢?  相似文献   

8.
读书妙养生     
吴盛涛 《社区》2009,(27):38-38
俗话说:“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一本好书就是一剂悦心的良药,能启迪智慧,净化心灵;一本好书又是一位多情的密友,能使人洁身自爱,做一个高尚的人。能抽闲捧卷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好书对于我们,可借用苏东坡的一句名言:“不可一日无此君。”  相似文献   

9.
我渴望读书,尤其渴望读自己喜爱的书。而我却没有时间,更没有心情。十多年前,我从学校里出来到村里当“领头雁”,本以为是件风光清闲的差事,没想到实际的情形恰恰相反,不但事务多,应酬也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们从上至下的教育工作者都提倡走出课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是好事,凡是有点见识的人没有不支持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啊!本人也是多年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一直在轰轰烈烈的搞课外阅读研究与实践,但经过这几年的考察,发现虽有所收益,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1.
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先读好书。读书时必须有选择地读,专心致志地读,要不耻下问,积累知识,善于动脑筋,辨别真伪,学会养气。这样才能读好书.读懂书,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痴迷读书     
读书痴迷,书里的文字就像有了魔力似的,把你牢牢抓住,逃都逃不掉。读书,如果能读到痴迷的程度,它就可以塑造我们了。读小学时,我从仓库里得到一本《西湖民间故事》,我像一条得到食物的饥饿小狗,激动得团团转,非要找到一个最佳角落享用它不可。最终我是爬到一  相似文献   

13.
略论鲁迅先生的读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对指导青少年学生的读书很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建议.他认为读书是青少年学生广泛地获取知识、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手段;他强调青少年学生读书的内容一定要广泛,除了要读好自己的专业书籍外,还要尽量扩展读书的内容,多读一些杂书,使自己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和启迪;他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了如何读好书的建议,要求青少年学生读书要认真,把精读和泛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认真思考,要用功刻苦,并应把所学的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或生活有用.  相似文献   

14.
人赤裸裸地降临世上时,唯有读书才能使人生命飞翔.读了一本好书就像身上多了一片羽毛,读得越多身上羽毛就越丰满,更能抵御严寒,使自己飞得更高更远。读书能令人睿智豁达、优雅美丽。人生有限的时空,变得宽广辽远,浩荡激越;读书,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读书让人生永不听任命运的摆  相似文献   

15.
偷偷读书     
于艾香 《社区》2012,(23):5-5
每个人的读书都与自己的独特经历有关。我读书就有令我自己都不解的特殊情结。我喜欢偷着读书。越是偷着读,我的兴趣越高。何谓偷着读?简言之,背着人读。不让人知道,悄悄地读,装作是没有读书地偷着读。这个偷字.真是涵盖了我读书的全部心态。为什么要偷着读呢?追溯起来.与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6.
读书之缘     
赵小慈 《社区》2014,(8):8-8
常与同学论及读书之事,总有些人认为读书是负担,学习时间紧,课业负担重,仅老师安排的课外作业都做不完,哪有时间去读书呀!这也难怪,在同学和家长心里只有高考和分数,很少有人关心我们读书的多少,学校或多或少会受社会和家长的影响,也只要求我们考高分,上名牌。当今社会,时尚的驱动,视界的新奇,玩赏的丰富,或多或少让同学迷恋,又有几人能静下心来读书。不过,好读书,读好书的人总还是有的。  相似文献   

17.
退休之后,常有友人关心地问我:“现在闲着在家干什么?”我的回答是:“退休无事,读书写字,老有所学,快活如仙。”黄树则(前卫生部副部长)老人的两句诗“到老更觉知识浅,余年应是读书时”,成了我老而好学的座右铭。 古人有“读书最乐”、“读书更佳”的说法,又说“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所以也就有许多人终生读书不倦,晚年更觉读书好。《南史》说沈攸之“晚年读书,手不释卷”,徐广“性好读书,年过八十,犹岁读《五经》一遍”。陆放翁云:“读书有味身忘老。”这正是老年读书感悟的至理名言。 老来读书悟性深。清人张潮的《幽梦影》中有则妙喻:…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低年级这一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源流》2007,(8)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好书常须精读。程颐说:"读书之味,愈入愈深。"这味,就是在吟哦涵咏的推敲之间。  相似文献   

20.
安武林 《社区》2005,(6):58-58
爱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去读他的书;爱一个作家的书,莫过于把它丢进厕所里。厕所是一个污秽的地方,但若把你喜欢的书放进厕所里,绝无不恭敬的意思。我一直想在我的厕所里建造一个书架,可惜厕所的空间太小,无法把我最喜欢的作家的书放在那儿。读书是一种享受,古人有“三上”读书的习惯,其中之一便是蹲在厕所里读书,看来这般美妙的享受古人早已懂得。但古人所言的“红袖添香夜读书”,我倒没觉出什么好来。读书是绝对需要安静的,大概在家庭里,再也没有比厕所更安静的地方了。一个人独占,绝无人打扰你。即便你偶然想起某一件比读书更要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