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美荐 《山西老年》2011,(10):12-12
养老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在我国1.69亿60岁以上老人中,“空巢老人”占了40%。不断增多的“空巢老人”面临“三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空巢青年"一词一经出现就成为社会热点,是继"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之后,又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空巢青年"具有单身独居、背井离乡、独立自主等特征。"空巢青年"现象的形成原因有社会变革的深入、自我需求的满足、网络媒体的发展等。化解"空巢青年"现象所带来的系列问题,需要"空巢青年"个人进行自我调整,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社会减少思想偏见,家庭给予更多关心。  相似文献   

3.
闫洁 《社区》2008,(30):20-21
“两个鸟儿喂大一窝小鸟,小鸟翅膀硬了,慢慢地都飞了,但窝和老鸟还在。”伴随着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走出家庭,以往出现在老年人群的“空巢现象”正呈现“中年化”趋势,专家称之为“中年空巢现象”。  相似文献   

4.
著名电影演员于洋老师,今年已年过八旬,说实话,我们是看着于洋老师的电影长大的一代人。通过电视台采访,我才知道,于洋老师竟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儿子年仅44岁离他而去,女儿移民美国。于洋老师对着观众说:“你们不知道,人老了,生活会多么艰难。但是,我要当英雄,不做狗熊!”话音刚落,掌声雷动。人们在感动之余,可曾考虑过,这话语的背后,隐含着多少不易啊。据报道,2012年2月24日,北京市西城区东经路居民楼内,一名七旬的独居老人被子女发现死于家中。急救人员赶到时,老人的尸体已出现腐败现象。网友呼吁“空巢老人”现象应受到更多关注。有数据显示,北京市老年人口已超过300万人,这其中约一半是空巢老人。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现。再加上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四川民族地区的农村空巢老人带来了经济和心灵的重大创伤。这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养老问题应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对四川少数民族地震灾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改善四川少数民族地震灾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家庭结构的演变,“空巢”家庭正迅速增加。“空巢”家庭的形成是个人、家庭、社会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来看,家庭照顾是老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随着“空巢”家庭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心理聊天室     
《社区》2004,(13)
空巢综合征的防治陕西省铜川市一老年读者来信说:我们的秧歌队队长刘大妈自从独生女儿出嫁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对什么都感到没意思,秧歌队的活动也懒得组织,昔日喜欢看的《半边天》栏目也难以引起她的兴趣,偶尔出门买菜也是低头不语,不再与左邻右舍寒暄。短短三个月,刘大妈显得苍老了许多,面色灰暗,举止迟缓。请问:原来一个活泼爽朗的人,怎么一下就变成另外一个人了呢?这是怎么回事?答:刘大妈患的是一种被称为“老年期空巢综合征”的心理疾病,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中属于“适应障碍”的一种,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危机。“空巢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居家养老     
《社区》2014,(18):28-29
据说,“空巢”一词最初起源于一则童话:在一片茂密的山林里,栖息着很多小鸟,它们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歌唱,然而在这片山林里,却有一对老鸟趴在窝中,它们心中感叹着:孩子们的翅膀硬了,都飞走了,剩下我们两个老的好凄凉、好孤单…单从字义上讲,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换句话说,空巢家庭即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孩子是夫妻情感的主宰吗?难道孩子走了’夫妻的情感地带也就此出现“空巢”了吗?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在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预计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达到90%[1]。在农村空巢现象尤为明显,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占空巢老人的25%左右[2]。因此,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我国老龄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查阅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调查的相关文献,旨在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提高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家住上海市卢湾区南园新村一对年逾古稀的老夫妇先后倒毙家中,数日后才被人偶然发现……近来,发生在“空巢老人”身上的这种惨剧时常见诸报端。目前我国至少有2340万老人独自守“空巢”无人照料。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3亿,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专家们呼吁,“空巢老人”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关注和支持。我国有2340多万“空巢老人”@吴名  相似文献   

11.
空巢老人是社会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其现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借鉴国外关爱空巢老人的经验,从社区思想教育的视角对空巢老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社区为落脚点,探讨关爱空巢老人的必要性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徐炯权 《社区》2015,(25):32-34
民政部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而且增长比例每年都在提高。随着“空巢”家庭越来越多,摆在老人们面前的难题之一就是“吃饭难”。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第一件大事。近几年来,为切实解决高龄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吃饭难”问题,全国各地的一些社区陆续办起了居家养老模式的老年食堂。然而,这些社区老年食堂在红红火火开办了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有的甚至不得不关门歇业,被称之为“舌尖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儿孙满堂,承欢膝下,是普天下众多百姓的期盼。但在当今时代,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无论在我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空巢老人"比例明显增加,"空巢现象"使奋斗一生的"银发族"晚年生活倍感孤独,生出了许多令人扼腕的故事。面对这一挑战,世界各国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以缓解"空巢现象"带来的社会压力。  相似文献   

14.
宣眈宇 《社区》2012,(12):16-17
在人口老龄化社会,如何照顾空巢老人是一个大难题。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南门社区有一个“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站”,站里的志愿者隔三岔五上门陪伴孤单的老人,像管家一样尽职尽贵。志愿者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主要为老人做点什么?老人过得怎么样?就让我们到社区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5.
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诉求及抚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其情感需求问题亦日益凸显。以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农村空巢老人为调研对象,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普遍情绪欠佳、情感诉求强烈、渴望丰富多彩的生活、渴望子女陪伴、渴望受到尊重。针对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提出从政府、社会第三方、乡镇(村)及空巢老人自身四个角度来构建“政府主导、地方响应、社会协同、法律保障、自我适应”的立体化情感抚慰策略体系,使空巢老人不“空心”。  相似文献   

16.
朱文雅 《社区》2013,(3):38-38
“阿姨,你身体好吗?”“阿婆,你最近血压高吗?”“老师傅,你最近怎么样?”她一出家门,一路上只要遇见空巢老人,一连串亲切的问候声,让人听来感到心里暖暖的。“小俞,谢谢你!你真好,这么关心我们!”老人所说的小俞,是上海市嘉定区真新街道丰二社区六街坊小区组团式服务队队长俞秀娟。  相似文献   

17.
吴敏 《社区》2014,(27):30-31
在老龄化社会,老人养老难,空巢老人养老更难。辽宁省大连市一些社区多路径创新社会管理,通过体贴细致的服务,破解养老难题,为空巢老人撑起“保护伞”。一根黄丝带 大连市沙河口区兴工街道泉涌社区,有一支“黄丝带”志愿者服务队,一共28人,他们不仅给空巢老人发放用来呼救的黄丝带,而且每日勤走勤看,发现谁家窗上系有黄丝带,就会前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观念和主要特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思想与时俱进,形成农民进城打工潮,“空巢”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养老敬老观念淡薄,孝道严重缺失。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倡乡风文明。为此,弘扬新型孝道文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任运富 《社区》2009,(13):52-52
近日,重庆市万州区被纳入了为空巢老人安装“爱心通”呼叫器的试点,来自牌楼、太白等5个街道的300名空巢老人,先期领到了“爱心通”电子设备。“爱心通”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服务中心根据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整合了社区、周边的家政服务、水电维修、餐饮购物、卫生保健等几大类型的服务。空巢老人需要服务时,只需在“爱心通”上按下“5”键,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国的“厌讼”现象及其原因作为一个法学、文化学问题已经被学界关注多年。但不知应遗憾还是欣慰的是,学界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即“厌讼”心理的存在是“厌讼”现象的关键原因。然而,如果我们放弃用当今理论或术语去剪裁古典社会的做法时,我们却发现了一种别样的情形首先,传统中国虽然存在几乎不到官衙解决纠纷的现象,但却可能不存在今人所谓的“厌讼”现象;其次,传统中国民众之所以不到官衙诉讼,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非部分学者所说的那样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