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这些艺术门类中,概念对形象的表现不起主要作用,但经常还要运用概念来扩充形象。如音乐的歌词、标题,绘画的题诗、题词。而在形象的构想中,概念在这些艺术门类里的作用,恐伯还要大些,常常需要用概念去概括心目中的形象,概念与形象往往不可分离。如画  相似文献   

2.
正诗一开始,就按照题画诗的惯例,先交代清楚宋徽宗赵佶笔下的画面景物,以为后文张本:平原上,落日下,一只苍鹰振翮腾起,地面上放鹰人拍手相呼。接下来,又从画中苍鹰的雄鸷形象,引申出下述结论:像这样雄鹰般的豪俊、雄鸷的杰出人才,世间并不是没有。三、四两句,进一步就此展开议论。说徽宗朝的权奸之所以横行无忌,就因为没有西汉名臣郅都那样的御  相似文献   

3.
康久凌 《社科纵横》2010,25(6):120-121
鲁迅在美术方面的真知灼见与造诣尽人皆知,但是这位语言大师却用文字绘制了有声的画集,印象最深的首先是作品中对色彩的描绘,其色彩的缤纷、虚实、冷暖的调剂,使人感觉这是一位丹青高手;而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呈现给人的是不俗的风景画与风俗画;就是结构文章手法与修辞策略也运用了中国传统画的层层渲染、写意、白描等技法,表现出绘画美的特色。体现了鲁迅作品高超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画的表现题材自古以来形成公认的人物、山水和花鸟走兽三大类。这些都是陆地上的景物、生物,即使在花鸟画中有画水中鱼虾的,但仍属陆地题材的一部分,从来没有画家专以海洋深处的鱼类作为艺术创造的主要形象。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传斌以丰富的想象力、智慧和才能、大胆和勇气走进海洋内部世界,创作了众多的鲜为人知的海底鱼类艺术形象。俗话说世界有三山六水一分田,就是说地球上拥有三分山地,六分海  相似文献   

5.
徐诚 《青岛画报》2006,(12):64-65
张宗彪先生长我几个月,可谓同龄人,我们相识不足10年,初识时一见如故,都感到相见恨晚.关于宗彪先生的书法,书法界乃至评论界好评如潮,他的字可谓行、草、篆、隶,样样皆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宗彪兄的书法单用眼去看是不够的,要用心去品味.我不是书法家,仅仅是个爱好者.20世纪50年代末,当我因某种原因与中央美院失之交臂时,就注定了我与书画有缘无份.因兴趣所致,我交了一批书画界的朋友,为的是欣赏其字其画,宗彪先生则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绝妙的书法,更让我赏识和钦敬他的人品.他不仅是位书法家,还是一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心理学家……,只有立体地去观察,用心去交流,全方位地去审视他、读懂他,你就会发现他的豁达和睿智.  相似文献   

6.
圣维克多山     
正保罗·塞尚(1839-1906),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对色彩运用、造型有新的创造,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圣维克多山是塞尚家乡埃克斯附近的风景。围绕这一主题,画家孜孜不倦地探索了近20年,留下了许多同一题材的变体画。这幅作品是塞尚晚年的杰作,也是他艺术思想的集中体现。画中的景物飘浮在色彩之中,景物的远近关系、空间关系完全被几何形体所替代。如同一曲层次丰富而和谐的交响诗。在画的中部,有~棵高大的冷杉树,把画分成了两半,但这棵树并不是笔直的,而是微微向右倾斜,使它看起来像是在随风摇摆一般,这样画面才不至于太过呆板。在画的中部,有一条高架桥,从左至右,向下微微倾斜。为了平衡画面,塞尚在左边画了另一组冷杉树,笔直的线条,像一根楔  相似文献   

7.
晓英 《今日辽宁》2001,(6):30-31
一个辽西农村的孩子,不知为什么对画与字着了迷.每逢春节前夕农村开始贴年画的那几天,他就挨家挨户地窜,站在别人家的画前一动不动地看.村里的民办教师写对联,他就陪在那儿,一盯就是一天.平时谁家要是买了一个带字带画的镜子、柜子,他准跑过去看个没完.村里的大人们说,这孩子的爱好可真怪.1 979年别人劝他去考朝阳地区师范学院的美术专业班,他去了.考试时,别人都拿着像模像样的画板,他拿的却是一个棋盘,招来不少笑声.就是这个拿棋盘作画板的考生,却名列榜首.  相似文献   

8.
绘画是表达的艺术方式,作文作为一种书面表达方式,二者同为表达的方式,有很多互通之处。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语言表达比较单一,绘画的突出形象和炫丽的色彩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如何把绘画和作文结合,使绘画成为创作的源泉和桥梁,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呢?我在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中进行实践和研究,教学中充分利用绘画本身的特点,将绘画与作文加以整合,为作文创新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画中写,在写中画,把形象的色彩艺术和抽象的作文创作紧密结合,降低习作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9.
齐效斌 《唐都学刊》2000,16(1):75-78
把一种艺术转换成另一种艺术,就是在其意义(或意味)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将一种形象体系改造为另一种形象体系、将一种喻体改造为另一种喻体的过程.即使带有创造性的转换,也不应违背原创作的“结构”原则,这就是系统质表现出来的风格、意义,等等.  相似文献   

10.
我1964年跟恩师仙坡学画,经常拿自己的习作向老师请教,老师有个习惯,画好的作品总是挂在墙上,我进门后他常说的一句家乡话就是:"来,你帮我择巴,择巴."即是提提看法.老师为人谦和,我视为自己的父亲,因自己年轻,阅历浅薄,就乱说一通,老师总是笑着说:"很好很好".但下次去拜访,老师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画法.  相似文献   

11.
张雪弢 《东西南北》2013,(14):33-34
“刚开始做慈善是为了形象。到今天,我相信,你们也相信,已经不是为形象为宣传。我已经做了三十年,到今天是身后的影迷推着我去做、朋友推着我去做。实际上这个慈善基金会做起来是个很痛苦的事情,你要承诺,你要负担,是一辈子的事情。”5月29日,在中国传媒大学的图书馆,成龙对记者坦承了在慈善路上走到今天的心得。  相似文献   

12.
《青岛画报》2013,(3):60-63
2013年1月20日,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先生在北京仙逝,享年86岁。于是之1927年出生于河北唐山,后迁至北京。他曾幻想成为画家,画石膏,画静物,写生风景;也曾幻想成为专攻文字声韵或是研究法语的知识分子,遂了当学者的心愿,但在命运的拨弄下,他最终做了演员。在话剧舞台上,他塑造了29个经典角色,《龙须沟》里的程疯子、《茶馆》里的王掌柜、《骆驼祥子》里的老马等。"我们所创造的形象必须是一个文学的形象,美术的形象,可  相似文献   

13.
段味     
正老师:"大家对某矿泉水的广告词‘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有什么理解和看法?"小明:"意思就是如果水出问题不关我的事,是大自然的问题。"今天去吃火锅,看到火锅店的墙上写着"鸡是自己养的,菜是自己种的,油是自己榨的",提醒顾客放心食用。买单的时候,我悄悄地跟老板娘说:"老板,这钱是我自己画的……请  相似文献   

14.
正丽萨·尤斯卡维奇(Lisa Yuskavage)喜欢画女性裸体,画风大胆,充满挑衅,这也为她招来抨击:"女人不画女人,女人更不能画裸体!"但她却对此说"不,我就是喜欢这样画"。丽萨1962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在费城坦普尔大学泰勒艺术学院学习,1984年获得学士学位,1986年获得耶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三严三实"要求。在"三严三实"当中,将"严以修身"放在第一位,说明修身是前提、是基础。修身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就是要从大的目标去观察,从小的地方去动手。所谓从大的目标去观察,就是要立志高远,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要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16.
<到灯塔去>的艺术创新主要有象征化、绘画化和音乐化.书名中的"灯塔"就是一种象征,象征光明、真理、目标和追求,也象征孤独和博爱;小说的三个小标题,也都各有象征意义.小说的三个部分,就很像三幅一联的巨幅图画,这些画就像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画,画的全是画家的印象.小说至少有四条旋律线,使它自始至终萦绕着音乐的旋律,回响在读者的心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比较,认为《白鹿原》与《日瓦戈医生》在对某些象征形象的选择,对人物象征意味的注重以及对严整的两极对照的象喻体系的营构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或共同倾向;而在景物象征、表达象征的构语模式和文体形式上,则显示出迥异的风貌。  相似文献   

18.
朱华 《社科纵横》2008,23(10):110-111
电影美术是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通过总体造型设计、场景空间设计、人物造型设计等,将导演的创作意图具体化为声画结合的视听形象,以"运动着的立体造型"设计映现世界,表达思想情感,直接决定了一部影视作品的美学风貌与内在蕴涵,因而对影视作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伍方舟 《生存》2020,(13):0125-0125
美术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比较特殊的科目;学习美术可以让学生们多了解一些美术知识,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增长学生们的知识面。让学生们在以后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们对美的事物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在很小的年龄就会去接触美丽的事物,并且也会去追求美丽的事物,让学生们从小学习美术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们的审美需求。新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方式也有所改进和提升,小学美术教学不仅仅是美术老师在画板上画,让学生们在讲台下照着画;而是将小学美术教学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更加注重学生们的素质教育,这对于学生们以后的发展来说是有很大影响的。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我对"劳动"的最初理解,就是父母扛着锄头到田里去干活。那时候,没完没了的"劳动"抢走了父母的时间,把孤寂和无聊扔给了我,还有黄昏下漫长的等待。稍长一点儿,孩子们也被大人胁迫着参加劳动。令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是三伏天钻到苞米地里去摘豆荚。蒸笼一样的闷热,汗水流到眼睛里,辣得直疼,苞米叶在胳膊上一划一道口子。所以,对于劳动,我那时候深恶痛绝。日后,我在学习上倍加努力,不得不承认,重要动机之一就是想摆脱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