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随机游走模型,对深市股票价格波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深市股票价格波动服从随机游走,市场弱有效;虽外部冲击对股市的影响会逐渐消散,但其影响是持久的,且存在"杠杆效应";自开市以来,股价波动不存在断点。对比前人研究,本研究认为,这恰恰反映了股价的长期波动与短期波动间的关系。即,长期中,股市作为现货市场的一种反映,遵循价值规律;而短期内,由于政策的变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投资者的跟风、从众等心理,股市频繁剧烈震荡,偏离其长期趋势。由此,政府应进一步规范市场运作,促进信息流通,保持股市政策的稳健性;研究者进行股市分析时,也须先排除分析时段前外部冲击的持续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运用实证方法, 从结构和动态两个视角考察了沪深股市之间的异同及作用关系。通过总体经验模式分解(EEMD)发现:沪深股指是由高频、低频和趋势项三类分量组成, 且各结构分量在总量水平中的贡献不同。其中, 深市趋势项对总量的贡献率高于沪市, 反映出深市的走势较沪市更加平稳;沪市高低频分量对总量的贡献率高于深市, 表明沪市的波动性大于深市。同时状态空间模型显示, 沪深股市趋势项分量之间的作用关系体现了沪深股市收益率双向传导, 沪强深弱的股票市场格局。低频分量之间的作用关系则表明我国股市的调控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沪深两市的月度数据,选取新成立基金数目、换手率、市盈率、成交量、新增开户数、消费者信心指数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实证分析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沪深300指数和投资者情绪在长期和短期内均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股票价格的波动与投资者情绪的波动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股票价格波动是投资者情绪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说明股票价格的波动能够引起投资者情绪的波动;投资者情绪波动对其自身情绪的影响是消极的,股票价格波动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是积极的,二者均受自身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验证次贷危机下沪市和港市对深市影响的大小及变化的两个假说:沪市对深市的影响大于港市对深市的影响;港市沪市对深市的影响是时变的.采用2007年3月13日至2009年3月31日深圳成指、香港恒生指数和上证综指的日收盘价做分析,将收益与波动作为刻画股市信息的变量,并把深市受到的收益和波动冲击分解为来自自身的"本地因素",来自沪市的"区域因素"和来自港市的"世界因素",利用ARMAX-EG ARCH模型,对牛市、熊市时期沪市和港市收益对深市收益影响程度的变化进行了分阶段计量检验,结果均与假说相符.另外,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则从动态的角度进一步支持了假说.  相似文献   

5.
采用BEKK模型对沪、深两市A股收益率与交易量变动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变量波动性传递的ARCH效应方面,深证A股交易量波动冲击对收益率影响显著,但上证A股此类效应却不显著,这意味着深市A股上期观测到的交易量波动信息影响到收益率变动,而沪市A股上期交易量对股价变动的影响微弱;在变量波动性传递的GARCH效应上,两个市场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深证A股存在双向波动性传递,充分体现两变量波动的反馈效应,而上证A股仅存在单向波动性传递,体现为交易量波动的持久性对收益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A、B股市场相关性与协整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AB股市场之间的相关性与协整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找出股市间价格波动的运行规律。结果表明,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后,沪深两市A股与B股之间开始存在协整关系,并且沪市的A股市场是先于B股市场的,而深市AB股市场之间不存在先导性。研究结果为判断和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的基本特征和投资者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条件异方差是金融时间序列变量的一个典型特征。在分析沪深股市指数数据统计特征的基础上,用GARCH-M模型和门限ARCH(TARCH)模型分析2001年6月到2005年3月期间中国股市收益的波动特性,并对沪深两市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沪市内在的不确定水平比深市高,沪市市场上新的正面消息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则比深市大。中国股票价格的波动具有明显的杠杆效应,且沪深股票市场杠杆效应不同,当出现"利好消息"时,深市比沪市的冲击大,出现"利空消息"时沪市比深市的冲击大。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股票市场中,政府行为无处不在,政府行为可以分为监管和调控.本文以2005年初至2007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股指为数据样本,先用"异常波动点"方法找出监管和调控事件,而后运用事件研究方法对比研究政府监管行为和调控行为对沪市行情的影响.研究表明,监管可以规范股市,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调控短期内容易造成股市的波动,长期内对股市无影响,且调控信息有提前泄露迹象.因而,建议对股市应多监管少调控,并应加强调控政策的信息发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股市和房市的收益率都存在明显的GARCH效应,相比股市,房市的投资者更加厌恶风险。在样本期内,无论是房市,还是股市,利好消息对市场波动的影响,均要大于利空消息对市场波动的影响。换言之,我国的房市和股市都不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房市和股市之间的波动也存在溢出效应,而且是单向的,即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将引起股票市场的波动。  相似文献   

10.
选择央视看盘BSI指数、封闭式基金折溢价律及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投资者情绪的度量指标,采用回归分析、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比中国股票市场处于牛市与熊市时投资者情绪与上证综指收益率相互影响的不同,并比较中国与美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市中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牛市小于熊市;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程度中国股市大于美国股市。  相似文献   

11.
在DSSW模型及噪声交易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市场风格和情绪指数变量,构建投资者证券交易风险度量模型,分析证券市场交易者行为风险与资产价格、无风险利率、风险资产股利、风险规避系数、市场预期价格、理性投资者所占比例、投资者情绪指数、理性投资者持有的风险资产数量及噪声交易者错误认知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及证券市场风格与投资者行为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理论分析表明: 一般情况下,噪声交易行为具有情绪感染和放大效应、风险资产持多和价格压力效应以及市场风格与风险资产偏好、行为风险的同向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非常规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对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研究非常规突发事件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有利于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规避非常规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利用ARIMA模型研究了SARS事件对股票市场收益率与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影响。通过建立ARIMA模型,利用该模型对SARS事件期间的股票市场收益率和债券市场收益率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发现,在SARS事件发生期间,上证指数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差值大部分都为负数,而上证国债指数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差值大部分都为正数。实证结果表明,由于存在投资者的安全性转移行为,SARS事件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了负向冲击,对国债市场产生了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首发新股的中签率、逆向选择和初始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999-2003年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267只A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s)数据实证考察了Rock模型.与Rock(1986)的逆向选择理论一致,中签率与初始收益负相关.虽然平均初始收益为130.63%,但无信息投资者获得了接近于0的初始收益0.265%.无信息投资者获得的初始收益不仅受到发行前就已知的市场收益的影响,而且受到二级市场换手率的影响.文章发现:二级配售这种发行方式阻碍了逆向选择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在面对风险性选择时,投资者具有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本文介绍了过度自信的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并运用上海证券市场1997-2006年的个股数据和日收益率研究了中国股市投资者的过度自信行为。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的行为,而且在市场上升阶段过度自信的程度要大于市场下降阶段的过度自信程度。  相似文献   

15.
增发新股折价现象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逆向选择假说对我国增发新股的折价现象没有解释能力,不确定性假说具有某种解释能力。我国增发新股的首日超额报酬率与投资者的配售比例、上市等待期的指数报酬率负相关,与承销商的声誉、事前不确定性程度正相关。上述发现表明,当前增发新股时,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和法人投资者)与其他公众投资者(去除老股东的公众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差异并不明显;我国的股票市场尚是一个参与各方未达到分离均衡的市场。  相似文献   

16.
信息含量表示会计盈余与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检验1995—2000年间中国A、B股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结果发现中国A、B股市间盈余数字的信息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B股市场明显高于A股市场。我们认为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我国股市的“硬分割”阻碍了投资者对信息的传递、评价和反应,进而导致A、B股市场出现“软分割”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有限理性投资者的投资偏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市场中的个体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并且普遍存在投资偏差问题。这种偏差包括投资者对于股票价格波动的认知偏差、投资者对股票价值的估计偏差、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管理偏差和投资者在股票交易过程中的操作偏差。研究股票市场中个体投资者的投资偏差问题,对提高我国股市投资者的理性程度以及推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都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个体投资者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约百分之四十六的投资者认为股票投资带来的快乐不同程度地超过痛苦。生活的总体幸福感、年龄、投资收益、投资规模是直接影响投资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对生活总体幸福评价高的投资者从股市投资中能获得更多的幸福;年龄对投资幸福感的影响呈U形,中年人的投资幸福感低于老年人和青年人;投资者长期的总体投资收益对投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短期内的收益对投资幸福感没有影响;投资规模占家庭资产比重越大,投资幸福感越高;投资的绝对规模越大,投资幸福感越低。此外,认知偏差、投资目标、个性特征等因素可以通过影响投资收益或总体生活幸福感从而间接影响投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上证180成分股为考察样本,根据我国客观实际用新指标代表流动性,利用计量经济学中平行数据模型,通过单因素回归与多因素回归,对流动性和收益率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与其他成熟股票市场不同,我国流动性和收益率成正相关关系。并基于此结论,探讨了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市投资者短期价格趋势推断行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基于启发式思维的中国股市投资者短期价格趋势推断行为假设,并通过实验研究对所提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面对连涨或连跌短期股价序列信息,随着连涨或连跌时间的延长,中国股市投资者买入或卖出该股票的意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弱-强-弱的趋势变化,且上涨(下跌)过程中的买入(卖出)意愿大于卖出(买入)意愿,追涨杀跌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