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构成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部分,文化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2004年,中国与世界各国、各种文化的交流得到空前发展,其中有两大标志性的事件:一是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二是中国利用奥运会这个平台成功展示了国家形象,不仅在雅典奥运会取得了金牌数第二的骄人成绩,而且随着雅典奥运会的结束,奥运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这次中法互办文化年具有鲜明的特点:决策层次高、时间跨度大、交流领域广、项目质量精、合作程度深,是中欧文化交流史上的创举。“中国文化年”历时9个月取得了…  相似文献   

2.
“居住文化”是一个民族特定居住生活方式的整体,它既包括物质的硬件,又包括知识、精神的软件,是人类在居住范畴内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长足进步,我国在居住文化方面发生了传承文脉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新的飞跃。这种新的飞跃便成为了“新居住文化”理念产生的动力和基础。反过来,“新居住文化”理念的形成,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改变着人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所谓“居住改变中国”就是这种反作用的高度提炼。因此,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新居住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际理论是属于传播(交际)研究中的重要分支。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交流时的一种情景。英语教学的背后其实质就是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交流的过程。这种交流的关键因素就是需要理解文化上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因此要从本质上提高英语教学效果,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理念就应该成为其教学中的主导性的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4.
杨魁 《公关世界》2008,(4):43-45
20世纪后半期以来,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等发生了重大的转向和深刻的变化,以至于人们认为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与启蒙运动以来矢志追求的“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的“后现代”时期,从而围绕这一重大的社会转向和深刻的社会变化,形成了所谓的“后现代”思潮。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格里劳所说:“如果说后现代这一词汇在使用时可以从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处的话,  相似文献   

5.
兴衰论     
2012年龙年大吉,迎来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提高的年代。按照中国文字学“字形藏理、字言通意”的成字考虑分析,“文”、“化”二字所组成的“文化”一词,应该把“文”与“化”分两层来理解。“文”是天理与人意的交叉,“化”就是天理被人类理解并应用的过程,也可以说文化就是“人化”。根据这一解释,“文化”一词的本质概念就是自然规律被人类认知、顺应、运用与传承的过程和结果。所以说人类的兴衰都来自于文化的发展,就以上观点浅谈一下兴衰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文化已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同时也成为日后旅游业扩大发展、深度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中国和日本与西方国家的旅游业相比,都属于起步较晚的国家,中日旅游业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双方互为客源国,但两国旅游界的业务及文化交流甚少.因此,对中日旅游文化的分析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对发展两国的旅游业,尤其是发展我国的旅游也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阿友好合作带有“南南合作”。的性质,双方媒体之间的交流由来已久。进入21世纪,特别是建立“中阿合作论坛”以来,中阿媒体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中阿媒体合作论坛”就是其重要标志之一。这种交流与合作,不但能使中阿双方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受益,还将促使国际话语格局朝着积极、公平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城乡低保以及社会救助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大规模的“应保尽保”扩面工作完成之后.社会救助工作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进一步完善、规范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的制度安排.将成为工作的重点.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走向专业化.在此情境下.社会工作的介入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农业社会和农民经济的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农业社会”与“农民”问题的提出在迄今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中,农业社会是一个最漫长的阶段。从新石器革命到18世纪产业革命,“农业社会”这一抽象的概念,包容着经济生活、社会组织和文化意识的多重内容;它的一端关联到原始经济的分析,另一端则更为紧密地缠绕进现代经济的分析中。这样,“农业社会”、“农民经济”以至“农民”等概念,都获得了巨大的延伸性。当人们从贴近自己时代的角度,尤其把它作为与工业经济这种与之相别的经济类型的参照系来进行分析时,这个社会的家庭或家族联系的地域框架,以及分散性的个体生产,成为了人们聚焦…  相似文献   

10.
人类历史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的新时代。如何建设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老龄社会,弘扬中国东方传统孝道文化的理念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希望所在。孝道文化在中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已经积淀成为中华民  相似文献   

11.
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社会背景文化传承涉及一个社会如何以某种方式将社会成员共有的价值观、知识体系、谋生技能和生活方式一代代传递下去,它是文化或文明积累的基本方式,也是一个民族或社会能够不断前行的基本条件。文化传承和社会学中所说的“社会化”其实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前者涉及人类共同体如何接受先前的社会创造出的文化财产,后者则着眼于个人如何通过对人类文化的接受从一个自然人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不论社会发生过怎样的变化,文化传承和社会化的内容有何不同,其传递方向和教化者与被教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当今的世界逐渐成为了一个"地球村"。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机会也越来越多。其中,音乐成为了文化交流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近年来,"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更加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大量优秀的外文歌曲进入到中国,中文歌曲也成功走上世界舞台。同时,歌词翻译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达到歌词翻译的准确性和艺术性成为了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典型的流行歌曲的翻译,探讨出歌词翻译的要求和策略,希望能给相关学习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沉淀着各种社会、文化的积层,它承受着一次次的“冲撞”,通过“社会遗传”和“文化扩散”(美国人类学家罗杰·皮尔逊认为,当文化在同一社会内部从一代传至另一代时,这种过程称为“社会遗传”;但当文化从一个群体传至另一个群体,从一个社会传入另一个社会时,习惯上称为“文化扩散”),有的洗刷成至今仍折射出璀璨光采的人类文明结晶,有的则永远埋入淤泥之中而失去昔日的价值尺度,还有的随着社会发展的波浪不时泛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问题的提出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一个似乎约定俗成的概念———“网络社会” ,不经意之间成为各学科甚至一般大众纷纷引用的关键词。大家似乎形成某种共识 ,即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用下 ,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新的社会阶段或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形式———  相似文献   

15.
何枫 《社会学》2008,(2):9-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境域正面临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双模式”变迁,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这种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一方面铸就了中国经济神话,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高社会风险的发展阶段。本文尝试引入“泰坦尼克定律”,以此为向导深入剖析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相关表征及其成因,并沿此解释框架探究转型期的社会风险规避路径。  相似文献   

16.
探析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展 《现代交际》2011,(5):72-73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的端午节是由中国传入的,但是传入日本之后,其文化内涵与日本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秉承了中国驱毒避邪、保生护命的文化内涵,同时抛却了龙舟竞渡、追思先哲的文化意义,进而演变成为了祈祷男孩健康成长的“儿童节”。本文就端午节在中日两国的演变及特色,探析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2000年 ,世纪之交 ,教育 ,已从社会的边缘跨入社会的中心。几千年来 ,人类传统的“以直接劳动作为财富的巨大源泉”的观念已经在“以知识生产力为伟大动力”的时代失去其原有的光彩。“新世纪 ,给孩子一个全新的教育 ,一个高质量的教育”已成为当代社会一种共识。把教育作为一个产业看待已是当代中国百姓的一个热门话题。“教育产业”的概念如同“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出入于中国百姓之口 ,教育投资的“生产性”问题已不再被怀疑和争论。众所周知 ,知识经济的三大支柱是教育、科技和文化 ,其经济形态是以“人”为中心。在这种形态下 ,…  相似文献   

18.
自从十九世纪中期人类学这门学科诞生以来,人类学对人类及英文化的研究,在研究的角度、观点以及方法上,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断的在深入,流派繁多,可谓“百家争鸣”,取得了累累硕果。在这众多的流派中.格尔茨提出的“深描”方法,无疑是文化研究理论的一项重大革新与拓展。在他看来,文化是体现象征符号的意义模式.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性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性科学”.他所追求的是析解,“即分析表面上神秘莫测的社会表达”。这种解释科学以民族志的描述为基础.通对他者文化的深描.了解文化中的象征符号在人们的观念和社会生活的意义.从而达到对地方性知识的观察、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19.
《中外书摘》2006,(12):F0004-F0004
对话是人类生存亘古久远的话题.也是一个跨越哲学.宗教学.社会学.文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什么是对话?什么是真正的对话?对话仅仅限于面对面的交流吗?“对话 社会 教育”译丛的宗旨就是在于介绍、探讨,倡导.推行和实践对话.帮助人们重新恢复这项现代人类社会“缺失的技能”.于对话中重塑人生的意义.目的与精神.进而改造自我.人性和社会。  相似文献   

20.
“己”的结构位置——对“己”的一种释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社会是关系本位。“关系”作为重要的社会事实 ,不独中国社会所有。本文要研究的是 ,“关系”何以成为“中国社会之本位” ?“关系”如何左右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在这个研究中 ,我的关注点是中国文化的“己” ,力图通过对“己”作出的释义 ,寻求中国社会“关系本位”的文化根源。一、关系本位“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主体与客体、客体之间、客体构成要素之间相互沟通、由此达彼的“通路”(或称之为“桥”)。因此 ,“关系”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而不是其内容本身。从社会结构角度说 ,“关系”属于社会结构的概念 ,是社会结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